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系统研究济阳坳陷39个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资料,对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层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按其微观成因机理对已发现的低电阻油层进行系统的分类,提出一套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济阳坳陷不同类型的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济阳坳陷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地质成因的研究表明,引起油层视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主要有:①储层含高矿化度的地层水;②储层所含粘土的附加导电;③储层微孔隙发育。为了验证导电矿物骨架的导电性,测量了干岩样的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导电矿物不能独立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未表现出极强的导电能力,因此对储层的电阻影响极小。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与沉积体系、沉积物源及其演化史、成岩作用、构造断裂等因素密切相关。干旱咸化湖盆沉积环境下的储层、盆地边缘1 000m以上的储层、沙三中下部及沙三上和沙二下的三角洲前缘滑塌扇、深水浊积扇、陡坡扇的扇端、靠近沟通深部大断层能够“俘获”深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沙三、沙二段储层是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储层电性微观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史南、金家两个油田为例,利用逾渗网络模型研究了低电阻率储层电性微观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中充分考虑了储层孔隙结构、流体性质、粘土含量和类型等微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低电阻率储层形成的微观因素主要有微孔隙发育状况、孔隙连通性、地层水矿化度以及粘土的含量和类型等.对于不同油田,由于储层物性的差别,上述各因素对电阻率影响的相对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形成低电阻率储层的临界矿化度也不相同.史南油田临界矿化度约为170g/L,金家油田临界矿化度约为4g/L. 相似文献
4.
5.
为拓展济阳坳陷深层勘探新领域,本文以东营凹陷孔店组和沙四段沉积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早始新世构造变动特点,指出始新世早期(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是区域应力环境发生大转折的时期,由此提出了"立交桥式"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6.
7.
8.
9.
低渗透砂岩油藏已成为胜利油田重要的勘探增储目标。截至2010年底,低渗透砂岩油藏控制储量近3×108t,这些控制储量升级潜力如何,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法及标准。通过系统摸底济阳坳陷低渗透砂岩控制储量现状,结合"十一五"以来控制储量升级探明储量特点分析,对影响控制储量升级的主控因素及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能因素、储量规模、井网密度是影响济阳坳陷低渗透砂岩控制储量升级的主要因素,而不同储层类型低渗透控制储量对井网密度要求不一样。已升级与未升级控制储量参数相结合,建立了低渗透砂岩控制储量评价标准。应用建立标准对现有低渗透砂岩控制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前胜利油田勘探发展特点,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营凹陷DX176块沙四段低电阻率油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储层岩性细分和含水饱和度泥质校正的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评价方法.阐述了岩性细分的方法、岩性与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关系.分析了泥质的特性、泥质在地层的分布形式以及地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的关系.对简化的西门杜模型、双水模型和混合泥质模犁等3个具有泥质校正功能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和对比,并对混合泥质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进行改进.总结出适用于该块低电阻率油层的油、水综合评价技术.该方法在DX176块应用效果良好,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陆相断陷盆地是中国东部盆地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层广泛发育的异常流体压力和复杂断裂系统是2个重要特征,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研究。在综合分析陆相断陷盆地流体压力和断裂特征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典型例证,充分应用钻、测井资料,建立了高精度的凹陷异常压力分布模型;结合断裂系统特征,探讨了在三级构造单元格架下,流体压力与断裂系统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以及断裂系统对流体压力纵横向分布及封闭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相似文献
13.
14.
油气藏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古潜山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济阳坳陷富台油田的潜山主要由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采用特征重构和属性反演技术,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认为其储层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深侧向电阻率(Rlld)变化不大,浅侧向电阻率(Rlls) 的值相对降低。通过重构反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特征曲线,并选取相关的地震属性作为井间信息,用概率神经网络反演获得反映裂缝发育程度的特征属性数据体,预测裂缝发育带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含油饱和度应注意的问题--以济阳坳陷罗家油田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会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1):17-19
应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时,需要取得油水界面张力、油水润湿接触角、油水密度等参数。该方法认为:根据现今状态下的资料可以近似模拟油气成藏时的状况。但在构造运动强烈的断陷盆地中,现今油藏的状况与油气成藏时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相差甚远;油气运移的动力与阻力也不能仅考虑浮力与毛管阻力。该文分析了构造运动对这些参数的影响,指出在不考虑上述因素的条件下,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含油饱和度可能会带来不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油气成藏的孔隙门限及油藏充满度研究——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济阳坳陷砂岩油藏油层孔隙度下限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储集层孔隙门限的影响因素及油藏储集层充满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不同层位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成藏阻力;处于不同部位的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油藏充满度受控于储层本身的属性(即孔隙结构属性)和成藏动力2个方面。研究成果对济阳坳陷砂岩油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沙四下古油藏与天然气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古近系沙四段下亚段以产出凝析油气为特征。根据天然气烃类气体组成、氮气含量、气体碳同位素、储层显微荧光薄片观察与测试结果以及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丰深1井区天然气属于原油裂解气,且储层孔隙大量分布热蚀变焦沥青。结合储层地温史和烃源岩生烃史,证实该区深层沙四下砂砾岩体存在古近纪末期(Es1末)古油藏,并在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Nm-Q)因热力作用发生裂解,形成现今的深层凝析气藏。同时发现,在古油藏边缘,如丰深3井区存在源岩干酪根裂解与原油裂解成因的混合气;储层大量微观泄压缝的存在是凝析气藏保持正常压力系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油藏勘探现状与研究方向——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陆相断陷盆地多期成盆、凹凸相间和多元成烃的地质特征决定了地层油藏在其中广泛发育的可能性。济阳坳陷作为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地层油藏的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勘探突破和持续发展3个阶段,已发现的第三系地层油藏主要富集于靠近洼陷10km以内的凸起周缘鼻状构造带,其形成主要受16种不整合构建样式和断层-砂体-不整合面运聚系统的控制。在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油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勘探现状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地层油藏攻关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①不整合构建样式及展布与油气分布关系静态模型;②参地层油藏形成过程与成藏模式;③地层圈闭准确描述技术。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济阳坳陷控制成藏体系资源丰度的主要地质参数,把成藏体系的资源丰度及其主控地质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建立了具有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结构.与多元线性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要远高于2种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具有相带宽、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席状砂大面积分布的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以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粒度概率图以滚动跳跃加悬浮式、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发育反映河流作用的各种层理构造、反映湖浪改造作用的浪成层理和波痕以及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