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滩坝砂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埋藏深、层多且薄、物性差、改造难度大、注水难,常规开采难以经济动用的矛盾,以经济动用为出发点,突出压裂技术的改进与优化,通过应用降滤失和控制缝高2项主导技术,实现了压裂规模及产能的突破。通过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的研究、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确定,结合压裂裂缝研究,优化部署了弹性开发井网。2004年以来运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模式在梁112块等6个区块实施了产能建设,动用石油地质储量达1781×10^4t,建成产能达21.8×10^4t,实现了滩坝砂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经济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件下储层应力场的改变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力系数构建连续稳定的驱替压力剖面、超前压驱变应力场油井差异造缝是高产稳产的两大致效机制,在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有利于压力与介质协同传导,同时高压压头前移,有利于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形成连续稳定的压力剖面;在超前压驱注水条件下,高油藏压力可有效降低储层的破裂压力,易形成复杂缝网,同时改变储层地应力场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油井压裂裂缝展布及产能。研究成果揭示了超前压驱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对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规模效益建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小井距试验区,是专门研究注水开发各阶段的开采规律及应用各种方法开展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的科学试验基地。 试验区于196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4个单油层5个井组注水开发试验,在大量室内实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2驱纵向驱替不均衡的问题,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含油饱和度和油层厚度等因素对层系组合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原油黏度、含油饱和度、储层渗透率、油层厚度.通过公式推导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含油饱和度、原油黏度和储层渗... 相似文献
6.
7.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技术。主要介绍了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地层压力不足、注入能力低下的问题进行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研究,包括微生物菌种筛选、菌种分类、菌种性能评价等室内技术研究,微生物中试发酵工艺、注入工艺和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综合评价现场试验效果,表明微生物驱油技术能够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油井产量、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是延长油田低孔/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小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0,27(3):113-119
正理庄油田樊142块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弹性开发递减快,采收率低.为研究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2混相驱的可行性,优选正理庄油田樊142块的樊142-7-斜4井组开展CO2混相驱先导试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CO2具有较好的降黏和膨胀地层原油的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进行CO2驱恢复地层能量...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温室气体对世界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危害,CO2地质封存及高效利用引起;、们高度关注。向油藏中注入CO2可使部分CO2有效地吸附在油藏的孔隙中,起到碳捕集和地质封存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有效提高油井产能,提高石油采收率。川口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通过室内储层模拟研究表明:随着注CO2气量的增加,驱油效果越来越好,且CO2水气交替、非固定气液比的注入试验见效快,原油采收率高;同时.矿场CO2驱油先导性试验表明:CO2驱油能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改善开发效果,油层对CO2吸附和埋存量大,利用C02驱油技术开采特低渗油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杨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0,27(1):11-19
胜利油田适合CO2驱的特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但这类资源具有埋藏深、丰度低、非均质性强、混相压力高的特点,特低渗透油藏CO2驱面临混相难、波及系数低等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地质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形成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体系、室内实验技术、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优... 相似文献
16.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化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通过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一段Ⅰ油组的地质、试采、开发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主力开发层系Ⅰ油组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裂缝不发育,并建立南一段地质模型.对研究工区内探井、评价井各种资料数据统计分析,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进行相关油藏工程计算,同时参考国内低渗透油田井网部署资料,综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南一段Ⅰ油组井网优化部署研究结果:矩形反九点,排距井距150 m ×250 m.综合南一段Ⅰ油组地质、开发现状特征,部署56口开发井,应用地质模型合理粗化数据体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实现15年开发指标预测,为油藏的合理开发投产起到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庆外围某特低渗透试验井区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周期注水利于驱动低渗透区原油.由于特低渗透油藏压力敏感性强,文中根据非线性渗流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周期注水方式.采用矿场实际数据,选取矩形五点井网,建立平面非均质模型,分析“增注-减注”方式与“增注-停注”方式的含水率、采出程度、有效驱动体系的建立及地层压力保持情况.结果表明,“增注-减注”方式比“增注-停注”方式采出程度高、驱油波及系数大、低渗区非线性及储层伤害影响小.分析结果对低/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A1油田长8长9油藏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高压注不进、平面多方向见水等因素影响,常规注水开发已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本文以B1、B2、B3长8、长9特低渗透油藏为例,结合各类测试资料,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见水特征及原因,从注采两端观察人工压裂后的生产变化.注水井体积压裂能够有效提高单砂体水驱动用程度,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年来安塞油田北区西块先期注水效果的分析,认识到先期注水能促进特低渗透油藏油井的高产稳产、若配合不稳定的注采方式,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裂缝式注水通道的形成,有助于油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