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溶液共聚合制备了乙酸乙烯酯(VAc)与衣康酸(IA)的共聚物P(VAc-co-IA),进一步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研究了不同加料方式和不同单体投料比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VAc和IA同时一次性加入,聚合转化率较低(5 h后,转化率仅33.7%);VAc一次性加入,但IA逐步加入,聚合转化率较高(5 h后,转化率不低于69.6%);(2)随着IA含量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多分散系数增大;(3)与均聚物PVAc相比,共聚物P(VAc-co-IA)等规度降低,但间规异构体含量增大近2倍。  相似文献   

2.
RAFT法制备高分子量窄分布的PS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硫代枯酯(CDB)为链转移剂,AIBN作为引发剂,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高分子量窄分布的PS聚合物,其重均分子量可达到-Mw=465 000 g/mol,数均分子量达到-Mn=333 000 g/mol,分布指数D=1.40。考察了链转移剂浓度、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PS聚合物的分布指数和分子量的影响,此方法制得的PS聚合物能满足工程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超微细Al2O3作种子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以超微细Al2O3作种子的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以及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烯酯的聚合速率随Al2O3的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用量一定时,聚合速率则随Al2O3的粒径减小而降低。扫描电镜照片显示,Al2O3的粒径大于1um时,Al2O3与聚乙酸乙烯酯的界面上有明显的微裂缝,而粒径为0.1um时,Al2O3能均匀地分散在聚乙酸乙烯酯中且无裂缝存在。DTA结果表明,超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乙丙橡胶膜接枝乙酸乙烯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性乙丙橡胶 ( EPR)膜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 EPR膜接枝乙酸乙烯酯 ( VAc) ,得到接枝共聚物 ( EPR- g- VAc)膜。将 EPR膜和 VAc、BPO、Cu( NO3) 2 、甲醇和少量水溶液加入玻璃反应瓶中 ,溶液用氮气 ( 99.95% )脱氧 10 min后 ,密封。在电磁搅拌和加热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接枝膜用甲醇萃取除去均聚物 ,然后在真空烘箱中 60℃干燥至恒量 ,得到 EPR- g- VAc膜。文中研究了单体浓度、阻聚剂浓度、接枝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接枝条件为 :[VAc]=5.4 mol/ L,[Cu( NO3) 2 ]=1.33× 10 -4 mol/ L,反应温度为 60℃。用 IR光谱仪测定了 EPR- g- VAc和 EPR膜的结构 ,通过比较EPR- g- VAc和 EPR膜红外谱图 ,表明了接枝膜约在 172 0 cm-1处出现了羰基吸收峰 ,证明 VAc已接枝到 EPR膜上。接枝率为 16%的 EPR- g- VAc膜与未接枝的 EPR膜相比较 ,接枝膜的拉伸强度提高 5倍以上 ,断裂伸长率降低 1倍  相似文献   

5.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酸乙烯酯(PVAc)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PVAc纤维的形貌,研究了PVAc溶液质量分数、纺丝电压、收集距离等对纤维形貌及平均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对纤维的形貌有显著影响,随着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的增大,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收集距离对纤维形貌的影响较小.尝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炭黑和PVAc的复合纤维,以增强纤维的导电性,成为导电碳纤维,但炭黑会显著降低PVAc的成纤性,因为它会吸附溶剂DMF,使溶剂在电纺过程中不易挥发,射流不能固化成纤维.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酸乙酯(EA)和乙酸乙烯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制备淀粉基木材胶粘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两单体配比对淀粉与丙烯酸乙酯-乙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荆浓度9.7×10-3mol/L、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h、VAc和EA体积比为6:4时,可得到较高的接枝效率和接枝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SET-LRP方法进行了乙酸乙烯酯(VAc)的活性聚合。通过聚合转化率、聚合物相对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聚合物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研究了额外失活剂(CuCl2)、温度、溶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剂CuII在使反应可控性得到增加的同时却降低了反应的转化率;反应速率不会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持续增加,超过某一临界温度后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相比,甲醇(CH3OH)为溶剂时,得到的聚合物的相对平均分子量较高,但分子量分布较宽。  相似文献   

8.
对比不同窄分子量分布PMMA的制备方法,从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及活性自由基聚合3种体系角度分析:自由基聚合操作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但分子量分布的极限是2.0左右;阴离子聚合能够得到分子量分布小于1.2的PMMA,然而反应条件苛刻;活性自由基聚合兼具两者优势,能够在温和条件下获得极窄分子量分布的PMMA,展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是未来工业化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溶液法测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困难,文中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测定ETFE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改进方法.采用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复数黏度与频率(ω)的关系,得到零剪切黏度并计算分子量.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拟合动态模量与ω的关系,得到平台模量G<'O><,N>;根据粘...  相似文献   

10.
以烯丙基胺、溴丙酰溴及黄原酸钾为原料,制备出含非共轭双键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N-烯丙基-(2-乙基黄原酸基)丙酰胺(NAPA)。研究了加料顺序、反应温度、溶剂等对NAPA产率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合成条件,最终产率可达70%;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化学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以NAPA与乙酸乙烯酯(VAc)共聚,制备出具有支化结构的聚乙酸乙烯酯。采用称量法、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手段研究了NAPA与VAc的共聚行为及共聚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NAPA与VAc共聚过程符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特征;同时,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比例恒定的情况下,支化PVAc聚合物分子链上NAPA含量随着投料比NAPA/VAc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种子法制备高固含量聚醋酸乙烯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成品VAE乳液作种子,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固含量不低于60%(未加入DBP),黏度约3000mPa.s的聚醋酸乙烯乳液;考察了种子乳液、保护胶体、表面活性剂对乳液黏度、滤渣、贮存稳定性的影响;测试了产品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烯丙基嵌段聚醚(PAB)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单体(FEA)对其进行改性,并通过羟甲基丙烯酰胺(HMA)进行自交联,以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全氟自交联型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同时考察了全氟单体对乳液的稳定性及涂膜的常规性能及耐水性、耐候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氟单体含量为4.0%时,涂膜光泽度达84.5%,硬度2H,附着力1级,柔韧性1级,耐冲击性50cm,全氟自交联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成膜时产生了较大取向作用,含氟基团向空气/聚合物界面伸展,对聚合物内部分子形成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故全氟自交联型聚醋酸乙烯酯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候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流延法和溶剂蒸发技术,以聚乳酸(PLA)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可降解PLA/PVA共混膜。通过考察不同的共溶剂对共混膜成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二甲基亚砜(DM SO)是制备PLA/PVA共混膜优良的共溶剂。研究PLA与PVA配比对PLA/PV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探索PLA与PVA分子链在共混膜中的结合状况。结果表明,当PLA的含量低于20%时,可以得到均质的PLA/PVA共混膜,且PLA与PVA分子链间以氢键结合。此外,在共混过程中,PLA与PVA的结晶均受到一定的破坏,结晶度比纯PLA与PVA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为原料,戊二醛作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球状交联聚乙烯醇颗粒。在球状聚乙烯醇表面通过活化接枝法引入了氨基酸功能基,制得具有抗生物侵蚀能力同时带有螯合重金属离子配位基团的高分子螯合剂。研究该功能化螯合剂对Pb2 的捕集机理,考察pH值、药剂投加量、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捕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2 初始浓度为50 mg/L、螯合剂投加量为0.8 g/L、接触时间为60 min,Pb2 在pH=7.0时的捕集效率达到最大(98%)。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增塑体系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向PVA中加入各种增塑剂及其复配体系,利用TGA、DSC、XRD等手段,研究了改性剂对PVA热性能及结晶的影响,利用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对加工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同时分析了增塑剂加入对材料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性体系的加入,降低了PVA的熔点和结晶度,分解温度有所提高;在满足材料强度的前提下,柔性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实现了PVA的熔融挤出。  相似文献   

16.
分散剂对聚醋酸乙烯酯共混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丙烯酸丁酯共聚来提高粘接强度,加入分散剂来调节乳液的黏度,改善雾化效果。具体讨论了分散剂的作用以及分散剂的用量对粘接强度和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照片,比较了分散剂加入前后乳液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当加入适量的丙烯酸丁酯后,分散剂用量为0.05%时,具有较好的粘接效果,乳液的分散效果较好,稀释稳定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负载有茶多酚(TP)的蒙脱土(MMT)对聚乙烯醇(PVA)改性制备出PVA复合膜,以期改善纯PVA膜的综合性能,从而替代传统包装膜。方法 利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不同茶多酚(TP)质量分数的PVA/MMT复合膜(MMT添加量为PVA质量的3.0%),测试其耐水性能、力学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等。结果 当茶多酚质量分数为3.0%时,其溶胀率、溶解质量损失率分别约为532%和12.3%,水蒸气透过率系数约为1.0×10?10 g?m/(m2?Pa?s);抗张强度相对于PVA/MMT复合膜增强了约26%,断裂伸长率下降明显;PVA/MMT/TP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65.5%。结论 采用蒙脱土负载茶多酚可有效改性PVA基复合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以安全环保的方式提高聚乙烯醇(PVA)阻水阻气性,制备高阻隔PVA涂料,提高PVA的性能与应用范围。方法 在聚乙烯醇中填充纳米纤维素(Cellulose Nanofiber,CNF),并在此基础上添加硬脂酸进行耐水改性,探究对阻隔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氧气、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对其进行结构性能表征。结果 硬脂酸与PVA的酯化反应可以提高涂层的耐水性,PVA与CNF间能产生氢键,提高涂层结晶性能与阻隔性能,适量的硬脂酸的加入未降低CNF的结晶度,只降低了PVA的结晶性能,硬脂酸添加量为16%时涂层水蒸气透过率达到最低2.2 g/(m2.d),氧气透过率达到1.3 cm3/(m2.d)。结论 利用CNF填充与硬脂酸酯化协同改性制备的PVA阻隔涂料具有较高的阻隔性能,使其在阻隔涂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通过PVA分子单体共聚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对磁流体的形貌、粒径进行表征和衍射分析,同时借助于显微拍照和红外光谱,对磁性微球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磁性微球的磁响应性及粒径,研究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聚乙烯醇用量、盐酸用量等操作因素对磁性微球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操作温度、750r/min的搅拌速度,5ml9%PVA和0.5ml37%盐酸条件下能制备出粒径在8~44μm之间、具有良好磁响应性、表面富含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的磁性聚乙烯醇微球。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1%的醋酸纳米纤维以及单宁(TA)质量分数为1%、3%、5%的单宁/醋酸复合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了形貌表征和成分分析,用改良的振荡烧瓶法测试了纳米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均能制得连续均匀、表面光滑的纳米级纤维;TA的添加对纤维形态有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多,纤维直径和CV值都有所增加;复合纳米膜中存在TA成分,证实了二者能够进行复合,有良好的相容性;单宁/醋酸复合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当TA含量仅为1%时,抑菌率就已达到85%以上,TA含量越大,抗菌效果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