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硅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阳电池光谱响应理论及测试技术的进行了研究,通过绝对光谱响应与量子效率的依赖关系,由绝对光谱响应测数据推导出了太阳电池的外量子效率。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系统地将计算机与单色仪、锁相放大器等仪器硬件结合起来,设计了一套集成化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量系统。系统扫描光谱范围为400~1200nm,步进波长最小可达1nm,可满足硅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的需要。该测试系统对硅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及偏置光源下的量子效率进行多次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稳定性高,重复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新功能扩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功能.根据不同的被测红外探测器,在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础上增加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和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扩展设计,搭建了一套测量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的测试系统.测量结果表明此测试系统扫描速度为0.2 cm/s,光谱范围是2.5~25 μm,波数分辨率为4 cm-1,杂散光小于0.3%,波数精度可以达到0.01 cm-1.  相似文献   

3.
玻璃中的应力会影响玻璃制品的性能,现有的测量方法速度慢、效率低。作者在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偏振光干涉光学图像与玻璃内部应力的分布关系,并通过对比实验测定了玻璃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方法得到的玻璃应力数值与使用应力仪测得的数值的绝对偏差小于1nm,相对偏差在3%以内,说明采用图像处理方法测量玻璃的应力值分布与大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纺织数码印花色彩管理对颜色测量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纺织数码印花色彩管理的颜色测量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纺织品进行非接触式一次性扫描成像,通过计算机处理从光谱数据中提取精确完整的颜色信息。与传统测色方法相比,该方法测量速度快、稳定性好,对面料的变形、沾污、沾色、褶皱等因素的抗干扰性好,避免了手工测量方法的各种缺陷,保证了颜色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相位差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低、系统构成复杂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标准频率相位均匀延迟的相位差测量方法。在被测信号过零点间隔,对标准频率信号和经过均匀延迟的m-1个标准频率信号进行计数、平均滤波等操作,得到被测相位差。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的测量误差是传统法的1/m。应用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设计了测量系统,进行了相位差测量实验。在给定条件下测量误差小于0.5°,精度高于0.14%。当提高标准频率及减少均匀延迟时间时,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该方法比传统方法精度高、系统协同性好。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了一种序贯式多传感器一步延迟无序量测的融合估计算法.针对现有系统中存在的延迟量测问题,在单传感器一步延迟无序量测最优更新A1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序贯递推的思想,在线性最小方差准则下,提出了一种序贯式的多传感器一步延迟无序量测最优融合算法,提高了多OOSMs融合估计的实时性.仿真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和最优性.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色度测量中,物体反射光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为了解决干扰引起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把光纤做成的探头用于光能的收集与传输.但是,由于光纤对光谱非线性衰减的影响而使颜色的测量产生畸变.文中采用傅立叶变换对光谱非线性衰减进行校正.实验中,利用高压汞灯产生的特征波长,测得系统的测色波长误差不大于0.2nm.通过对标准色卡的颜色测定,和标准值相比较,色坐标误差小于0.01.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带有光纤探头的测色系统测色波长精度高,并有良好的重复性,能较好地改善系统的测色性能.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GeSe2-Ga2Se3-KBr体系的硫卤玻璃,运用差热分析(DTA)、密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IR)等各种分析测试方法,确定了该体系玻璃的玻璃形成区系统并研究了GeSe2-Ga2Se3-KBr硫卤玻璃的成玻能力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玻璃系统具有较高的玻璃转变温度,玻璃成玻性能较好,玻璃的透过范围为0.6-16 nm.  相似文献   

9.
光笔测量仪     
挪威迈卓诺测量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光电式坐标测量系统——光笔测量仪.主要由传感器(CCD相机)、采点系统(掌上型碳纤维光笔及测针)、计算机与测量软件组成。采用摄影测量技术.相机通过测量镶嵌在光笔上的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坐标.得到光笔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由于光笔底端连接的测针经过精确校准.与光笔的几何关系唯一确定.被测点的三维坐标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一类线性时不变目标跟踪系统,提出一种能处理任意步延迟的多传感器测量值求和预测补偿时滞滤波器。该方法有效地利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统计参数可离线计算的特性以及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卡尔曼滤波状态估计的测量值求和形式。同时,应用一步预测估计和测量预测新息补偿的方法,通过离线计算与在线调节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最优加权系数,最终实现任意延迟量测的最优更新。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熔石英元件抛光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无法直接定量检测非晶体熔石英玻璃表面残余应力的问题,基于脆性固体断裂力学理论,推导残余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光学元件抛光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计算新方法.采用尖锐压头进行纳米印压实验,提取压痕过程中对残余应力敏感的参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确定拟合线的斜率,通过测量残余应力引起其他物理参数的变化计算残余应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残余应力值与应力双折射仪检测得到的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提出残余应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模型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汽车后三角包边玻璃总成安装到车身上后玻璃的应力分布。分析了包边玻璃安装接触问题的特点,根据刚度矩阵合成变换法原理导出各安装弹性柱部位的位移方程和应力计算公式。在输入玻璃、包边PVC、亮饰条等物理参数的情况下,模拟得到变形后的玻璃和PVC应力分布图。设计出包边玻璃装配仿真模型,测量得到受到载荷作用下玻璃和包边的应变值,分析其应力分布,并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模拟结果一致,可以作为多零件装配应力场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图像的边缘检测精度决定了实际尺寸的测量精度,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Zernike矩的测量玻璃瓶实际尺寸的算法。将传统的Zernnike矩算法与Otsu自适应阈值法相结合,得到改进的快速算法;利用该快速算法对采集的玻璃瓶图像进行亚像素级边缘检测;运用最小二乘法根据亚像素坐标对瓶口与瓶底所形成的椭圆进行拟合;应用标准块规对系统进行标定并得到玻璃瓶实际的测量尺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使边缘检测达到亚像素级精度,还避免了人工反复选择阈值而造成的低效率与误判,实现了快速、准确、无接触测量实际尺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标JC/T1079—2008中规定的测量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方法,在实际研制过程中,发现仪器的冷、热板与真空玻璃表面之间的压强对其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为此,研制出了一种可控恒压强条件下的真空玻璃传热系数测量仪.主要采用可编程三相SPWM芯片和单片机等主要电路器件组成可控恒压强系统,再利用步进电机等步距、高精度的特点,采用模糊PID控制实现了在限定的测量范围内不同压强条件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整个传热系数的测量,实现了在指定的恒定压强下准确测量真空玻璃传热系数K值目标,同时也为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对比提供一个压强参数,有助于对真空玻璃隔热性能横向比较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板类构件内部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克服现有残余应力测试技术难以测定工程构件内部残余应力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被称为裂纹柔度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新方法.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原理,在被测物体表面引入一条深度逐渐增加的裂纹,通过测定零件表面的残余应变释放量来计算7055铝合金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柔度法与逐层钻孔法及X射线衍射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精确度,可用于测定板类构件内部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6.
地应力测量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回顾地应力测量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对地应力测量方法进行了归类分析,明确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同时,对地应力测量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我国在地应力测量方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剖析.研究成果对于采用较好的地应力测量方法以提高地应力测量精度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索出一种玻璃材料SCC特性的有效测试方法,并对普通钠钙玻璃在水,甲醇和甲酰胺三种介质申的SCC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其da/dt-K_I曲线均无平台阶段,这是因为三种介质均是普通钠钙玻璃的活性促进剂。三种介质的SCC敏感性依次为水>甲醇>甲酰胺。进一步讨论认为,SCC敏感性与介质的未共享电子轨道的非对称性及给质子键的活性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地应力是采矿等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本文阐述了地应力测量的意义和空心包体应变计三轴地应力测量原理与方法,通过友万年煤矿地应力测量与分析,论述了万年煤矿巷道的稳定性与地应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弹性理论,利用临界折射纵波(LCR)从表面测量零件内部切向应力的实验方案,并依据固体中超声波传播特性与零件内部应力状态的关系,搭建了基于传播声时的切向应力测量系统。系统中临界折射纵波在被测零件内传播声时的测量采用"过零检测"方式,以减小由不同电子器件间性能差异所造成的测量误差,并利用时间-数字转换芯片实现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