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甜菜(Beta Vulgaris L.)胚珠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胚珠培养,获得甜菜(Beta Vulgaris L.)单倍体植株,采用MS或改良MS基本培养基,附加适量的2.4-D、KT、6BA、NAA和IBA等植物激素,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甜菜单倍体植株。试验证明活性炭有提高诱导频率的作用。经细胞学鉴定证明,来自四倍体材料的幼苗其单倍体染色体数目为18,来自二倍体材料的幼苗其单倍体染色体数目为9,确实来源于大孢子的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2.
研究甜菜(Beta Vulgaris L.)的染色体组型,对甜菜的分类、进化、遗传和育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工作之一。甜菜染色体较小,多数染色体总长和臂比等仅存在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糖甜菜一年生,二年生植株的不同组织器官(部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特异性表达的研究结果。其酶谱即取决于制样的组织器官,也取决于同一器官的不同生育龄和不同部位。同一器官各部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变异幅度要比器官间的酶谱变异幅度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广泛存在性和存在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非专一性,糖甜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组织多型性的研究为甜菜同工酶研究的取材,三体同工酶遗传及调控的研究提供了必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经在“甜菜三体研究动态”一文中,评述了糖甜菜三体的获得、特性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意义。从那时以来,我国甜菜工作者对糖甜菜三体的兴趣激增,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巳取得了可喜的初步结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糖甜菜三体系列,我们对不同作者的从形态特征鉴别甜菜三体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一、糖甜菜三体形态变化的类别当个别同源染色体附加于该物种正常染色体组之后,这个附加染色体对个体将产生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甜菜核型,从形态特征上鉴别每对染色体,是甜菜遗传学和育种实践的重大课题。但甜菜与大多数重要的经济作物不同,染色体在形状、大小、着丝点指数等指标上,极为相近,六十年的研究成果,仅可有效地鉴别第1、第2和第9染色体。近年,一些学者开展甜菜中期染色体Giemsa分带,目的在于揭示并定位染色体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甜菜块根重量和含糖量的差异,一般将甜菜分成三大类,丰产型、标准型、高糖型。各类型间的差异,目前多数偏重于长势和形态的描述,对糖代谢的差异系统研究还较少。我们在1981年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甜菜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间体内各部分总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变化,这将对合理栽培,夺取丰产高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甜菜外来单体附加系,每一个都分别携带B. Procumosomes的9第染色体之一。将其材料分别进行活体(in vivo)和试管 (in vitro)培养。所有附加染色体都致使植株在活体培养中(in vivo)减少生长。甚至在严重情况下植株在秧苗期就死掉。总的来说,植株形态学上的特征对鉴别附加类型(染色体)没有多大用处。这可能是由于受体亲本发生了广泛的变异的结果。然而,有一些发育特性已经被证明是染色体专化作  相似文献   

8.
中甜──甘糖4号为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较抗(耐)甜菜丛根病,适应性广。在1994-1995年的国家区域试验(16个试验点)中,有15个试验点的产质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达到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标准的试验点有3个,3点平均根产量为2881kg/亩,含糖率为 14.65℃,产糖量为422.1kg/亩,分别比对照品种工农2号增加 831.7%,+ 5.51°S, 1627.7%。  相似文献   

9.
中甜一甘糖6号为抗甜菜丛根病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是以多粒雄性不育系9004A为母本,抗(耐)丛根病品系9604为父本,按3:1比例配制而成,其含糖稳定,产量较高,对丛根病的抗性较好。在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提前一年通过鉴定,达到甜菜新品种标准。在生产试验中,平均根产量较对照提高16.0%,含糖率提高1.01度,产糖量较对照提高22.9%。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苗期的三个生长阶段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糖甜菜初级三体系列及其对照二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现由于单条染色体的附加同工酶的分子表型有如下变异:基因剂量效应;同工酶酶带消失;新生带酶在丧失了的原有酶带附近出现;新生酶带的出现。作者详细分析比较了不同三体类型间及二体与三体之间同工酶分子表型的差异。本文讨论了分子表型变异的原因及其研究这种变异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甜菜的重点产区之一。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含糖分有所下降,直接影响了糖厂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此问题,曾提出一系列的研究方案和改进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选育高糖品种。因此,内糖三号的主要育种目标,是使含糖率较当前的推广品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Beta”一词大约在2—3世纪时就已经应用。栽培的甜菜(包括糖用、食用、饲用和叶用的甜菜),以及野生的甜菜种,都是属于藜料(Familia chenopodiaceae)  相似文献   

13.
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中甜--内糖(ND)37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甜-内糖(ND)37以抗(耐)丛根病二倍体单粒雄性不育系moms66181为母本,以从品系334—1中选育出的高糖抗病四倍体多粒授粉系974001为父本杂交而成。该品种在1999—2001年全国第六届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56022kg/hm^2、15、89度、8915.2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7.7%、1.17度、27.2%。2002年,中甜-内糖(ND)37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为54925kg/hm^2、15.94度、8742.9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1.7%、0.6度、36.8%。中甜-内糖(ND)37适应性较强,抗丛根病,适宜在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地区种植,种殖密度75000—8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体细胞减数分裂,在许多动植物中已有报道。紫万年青、葱属、大麦、棉花和玉米等,在根尖组织,或珠心组织,或胚乳发现了减数分裂。幼蚊的回肠、哺乳类动物的肿瘤病变组织也发现减数分裂。因比体细胞减数分裂被认为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低温、核酸钠盐、某些氨基酸以及如秋水仙碱等作用下,体细胞减数分裂频率有增长的趋势。我国学者郑国锠等分别对紫万年青、水稻、玉米等减数分裂做过观察和研究。甜菜物种和糖甜菜品种中,存在着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不同倍数性的材料,对研究体细胞减数分裂应是适宜的。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尚未见到报道,本文仅就二倍体糖甜菜体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形态,提出初步观察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四个不同类型品种的甜菜在生育前期叶片和叶柄中的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酶活性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蔗糖含量的关系,并探讨了对生长发育和块根含糖率的影响。叶柄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存在着差异。表现为丰产型品种大于高糖型品种,通过成对样本差异显著性测定达到了极显著程度(3.39867≤T≤5.06725P_(0.01)=3.25)。另外,14—18叶期叶柄中的蔗糖合成酶活性与收获期块根含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γ=—0.4847(α=0.005)。据此,甜菜生育前期叶柄中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可作为选育或鉴定高糖型品种的参考指标。根据叶柄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于叶片,且蔗糖含量也是叶柄显著高于叶片的事实,甜菜叶柄中存在着蔗糖合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990—1993年引入11个欧亚种葡萄品种(v.Vinifera L.)在避雨覆盖的条件下观察其生长结果习性及避雨栽培效应,结果认为:绯红品种早熟,丰产,粒大,色艳,质优,可作设施栽培优良品种推广,避雨栽培可显著减轻病害侵袭,提高座果,提高品质。本文分析了避雨栽培欧亚种葡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了南方葡萄避雨要点。  相似文献   

17.
烤烟新品种(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筛选适合湘西烟区生态条件的烤烟新品种,2005年在龙山烟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8个烤烟品种(系)CF201、CF203、CF204、6001、5001、5007、CF205和K326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外观品质及内在质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产量和产值以CF205最高,上中等烟比例以CF203和CF204最高,烟叶内在质量以CF204、CF205和5001较好。从各品种(系)烟叶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来看,CF204和CF205表现最好,可以在龙山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8.
学前指导,吹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天赋。一般来讲,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操作者可以学会熬糖、拉糖等基本技巧,而吹糖比一般的造型更难掌握,因为必须准确捏糖的特性。吹糖时糖体具有一定的热度,须一边鼓气一边造型,鼓气不但需要技巧,造型时更需要创作者的艺术细胞。  相似文献   

19.
甜菜属内各物种之间远缘杂交,历来是甜菜育种家感兴趣的主题。从野生种转移有益基因,丰富基因库,改善栽培种性状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虽然甜菜远缘杂交困难重重,但几十年来,人们前仆后继,孜孜以求征服这个高峰。本文仅就甜菜属各物种间远缘杂交的情况及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栽培甜菜(B.vulgarisVV)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CCCC)种间杂交,获得了2n=36(VVCC)和2n=27(VCC)杂种。观察了杂种F1的减数分裂行为。2n=36杂种F1,终变期形成18个二价体的频率为98.73%,二价体环状结合方式为6个(范围4~10),棒状结合方式平均为11.99个(8-17)。用栽培甜菜回交,获得B1F2。经细胞学检查,染色体数均为2m=27,其9Ⅱ+9Ⅰ染色体构型频率为90.4%,减数分裂终变期的三价体频率占3.03%。后代出现大量形态变异及染色体数不同的植株。其与2n=18的植株频率为41.58%,2n=27的植株频率为30.19%,可能是无融合生殖形成的。2n+1=19的植株频率为10.39%,是附加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异附加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