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页岩地层中含气砂岩夹层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响应时,应考虑速度的各向异性。本文论述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I)中含气砂岩 AVO 所受到的各向异性影响。应用基于射线理论的平面波公式计算出了横向均匀介质的反射系数。文中给出了具有正反射系数,近零反射系数和负反射系数的勘探目的层特例的模拟结果。各向同性介质中的 AVO 反射系数可分解成两部分,分别代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对于各向同性分量,零偏移距反射系数与泊松比是最有效的参数;而对于各向异性分量,页岩和含气砂岩的δ差值(Aδ)是最重要的因子。在页岩地层具有典型 TI 各向异性值(δ和ε均为正值)的情况下,Aδ和Aε增强了 AVO 影响。在小入射角时,Aδ对 AVO 起主要控制作用,而大入射角时则是Aδ起主导作用。在δ和ε为典型值时,页岩的各向异性影响表现为:(1)对二、三类含气砂岩,AVO 响应增大较快;(2)对一类含气砂岩,AVO 响应呈迅速递减之势;(3)对某些一类和二类含气砂岩,在偏移距改变处将出现极性反转。  相似文献   

2.
横向各向同性对含气砂岩P波AV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页岩地层中含气砂岩夹层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响应时,应考虑速度的各向异性。本文论述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I)中含气砂岩AVO所受到的各向异性影响。应用基于射线理论的平面波公式计算出了横向均匀介质的反射系数。文中给出了具有正反射系数,近零反射系数和负反射系数的勘探目的层特例的模拟结果。各向同性介质中的AVO反射系数可分解成两部分,分别代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对于各向同性分量,零偏移距反射系  相似文献   

3.
为认识和研究各向异性含气砂岩储层中弹性波的多波波场特征,以利于多波地震资料解释。在各向异性弹性波方程基础上,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模拟地震波在各向异性含气砂岩模型中的传播,得到该类储层的弹性波场。同时结合AVO分析技术分析了各向异性系数对多波波场特征的影响,比较了地震波在各向同性含气砂岩模型和各向异性含气砂岩模型中的波场响应异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层的各向异性对波场特征和AVO响应有明显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纵波和转换波上表现不一致;正演记录中的振幅特征与AVO异常响应是吻合的,说明将正演模拟与AVO分析相结合可为准确识别多波波场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含裂缝致密砂岩的AVO响应特征,对致密砂岩储层参数的预测及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Biot-Gassmann流体替换理论,利用Thomsen各向异性理论建立含裂缝致密砂岩的等效HTI地震模型,通过分析含裂缝致密砂岩的PP、PS1、PS2波AVO响应特征发现: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介质的PP波反射系数在入射角小于10°时无明显差别,入射角大于10°时,不同裂缝密度致密砂岩的反射系数会有明显差异,且随裂缝密度增高而变大;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介质的PS波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0°、55°时两者几乎无差别;不同裂缝密度时PP波与PS1、PS2波AVA的极性反转位置移动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5.
弹性各向同性介质的AVO响应对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值是敏感的。该方程描述了P-P波反射。它指出,各向同性特性(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差值越小穿过反射界面的δ的差值和ε的差值越大,则各向异性对AVO信号的影响越大。正如Banik(1987)所述,在中、小入射角情况下,δ的差值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ε的差值则对大入射角振幅的影响极大。因而,采用Rutherford和William的各向同性含气砂岩的分类方法时,如Ⅰ类含气砂岩上覆横向同性页岩时,  相似文献   

6.
存在弹性各向异性时.反射系数对角度的依赖关系可能发生严重畸变。可是.各向异性对AVO分析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反射系数。由于沿着波前向下传播到反射层并返回到地面后的能量是重新分布,各向异性介质的AVO特性(如AVO梯度)也将发生畸变。在AVO分析中.常遇到目的水平层之上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的典型的砂岩—页岩层序。本文检验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P波和S波的辐射模式  相似文献   

7.
倾斜界面各向异性介质方位AVO响应特征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和研究倾斜界面各向异性介质方位AVO(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的响应特性,在Rüger描述HTI(水平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纵波反射系数(Rpp)近似表达式的基础上,结合倾斜界面入射角与其对应水平界面入射角、方位角、倾角相互关系给出了倾斜界面HTI介质纵波反射系数的表达公式.同时对上覆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下伏HTI介质进行...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在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中,反射系数的角相关性将发生很大畸变。然而,各向异性对振幅-偏移距分析(AVO)的影响不限于反射系数。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AVO特性也因波入射到反射层并返回到地表对波前能量再分配而产生畸变。 在这里我探讨了最普遍的各向异性模型-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P波和S波辐射图对AVO的影响。在弱各向异性近似式中获得的简单解析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来评价辐射图对AVO畸变的影响。可以看到,在对于AVO方法最重要的角度范围(0°—45°)内,P波辐射图的形态基本上取决于Thomscn参数δ和ε之间的差。SV波辐射图的畸变通常比P波畸变大得多。 入射波各向异性方向系数时AVO的重要性比各向异性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大得多。因此,在各向异性介质中,AVO异常的解释要求采用综合的方法,不仅要考虑到反射系数,而且要考虑到波在反射层上面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对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分析来说,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P波反射系数是重要的。直接对反射系数做数值估计时,数值解不能从解析角度反映各向异性对AVO特征的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为计算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水平边界的P波反射系数提供一种改进了的近似方法,其解中有一个与以前文献中方程相同的描述反射系数低次项角度变化的AVO梯度项,但对大入射角来说,这个解更为确切。这样,精细的近似可以扩展到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HTI)介质。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一组垂直裂缝所引起的。对比HTI介质的两个垂直对称平面中入射P波的近似反射系数可以看出:AVO梯度的方位变化是横波分裂参数γ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函数。其中,各向异性参数描述在具有对称轴的垂直平面中近似垂直传播的P波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精细化需求越来越高,各向异性研究在物探领域愈发重要。文章总结了各向异性类型、各向异性AVO发展历程、垂直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中P波反射系数近似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陆相沉积岩大多具有薄互层特征,当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时,会发育垂向或近似垂向的高角度裂缝,呈现出典型的正交各向异性,可看作是VTI和HTI各向异性的叠置。研究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AVO响应特征对裂缝型储层的精细刻画有重要的意义。针对VTI背景介质中发育的一组直立裂缝诱导的正交各向异性,采用Tsvankin提出的各向异性参数构建刚度系数矩阵,再根据Christoffel方程和边界条件推导了精确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论模型试算表明:①若P波从低阻抗各向同性介质入射至高阻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背景介质VTI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大会导致PP波反射系数增大、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减小;而随着裂缝弱度的增强会导致PP波反射系数的减小、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的增大。②若P波从高阻抗各向同性介质入射到低阻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PP波、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变化规律与①相反。③PP波反射系数的方位各向异性远小于PS1波和PS2波。与Rüger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反射系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由于特殊的温压环境和形成机制,导致低速泥岩特别发育,而低速泥岩和含气砂岩表现为较相近地震相和AVO特征,致使应用AVO技术识别砂岩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分析该区砂泥岩AVO特征,从Zoeppritz方程简化式出发,剖析不同弹性参数相对变化对AVO反射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晰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含气砂岩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明确了横波速度是影响该区含气砂岩III类、IV类AVO响应特征的主要因素。最后对相同的IV类含气砂岩和低速泥岩进行分析,低速泥岩的IV类AVO异常更为明显,为有效区分低速泥岩和含气砂岩,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和叠前同时反演结果可以有效剔除低速泥岩陷阱的影响,为东方区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盖层各向异性对时移地震AVO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油藏盖层各向异性在油藏开发前后对地震AVO曲线有相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能否在2次地震AVO曲线相减后变得很小,可以被忽略?利用某油田数据建立了储层岩石物理模型,根据Gassmann方程获得了该油田储层的纵、横波速度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曲线.设计了双层油藏模型,通过求解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界面的透射系数与反射系数的线性方程组,计算了油藏盖层存在各向异性时的P-P波和P-S转换波反射系数,分析了不同Thomsen参数对反射系数及其油藏开发前后反射系数差异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入射角情况下进行P-P波时移地震AVO分析,可以忽略盖层各向异性的影响;大入射角情况下进行P-P波时移地震AVO和多波时移地震AVO分析,盖层各向异性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4.
AVO正演模拟分析通常采用固定的岩石物理模型参数,而在实际勘探过程中不同岩石物理参数存在一定重叠,致使正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以苏里格气田测井数据为基础,采用概率、信息熵等方法表征岩石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典型的岩性反射界面,分析不同反射界面上下层介质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比、密度比对正演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方法(MCMC)开展不同岩性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和AVO属性响应特征的模拟,并采用信息熵估计AVO分析中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概率密度和信息熵在不同岩性的岩石物理参数上具有差异性,但是不同岩性之间存在交叉现象,增强了岩性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AVO响应特征表明上下层介质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和下层介质含气性的不同导致AVO反射系数具有不同的响应,且随着下层介质含气饱和度的增加,AVO属性表现“双负”特征,即负截距和负梯度。通过统计学手段解析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有效的先验认识,从而降低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在利用地震波振幅信息时,很少考虑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AVO)这一因素,而总是假定反射系数为常数(即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使得对振幅信息的利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984年,Ostrander 详细地研究了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度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在对一个含气砂岩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砂岩含气饱和度越高,泊松比越低,而当泊松比降低时反射系数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此提出,利用 AVO 分析预测含气地层。目前,AVO 分析主要局限在定性分析上。如果能利用 AVO 曲线反演弹性参数,再根据弹性参  相似文献   

16.
珠江组深水扇含气砂岩在不同区域表现为不同的AVO响应特征,通过对影响含气砂岩地球物理参数的地质因素分析,认为成岩作用是决定珠江组含气砂岩AVO响应特征的主要因素。结合测井、岩心薄片、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各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证明了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分别在不同区域主导着珠江组含气砂岩的AVO响应特征。按成岩作用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成岩组合区,含气砂岩在强压实-中等溶蚀-弱胶结成岩组合区内为Ⅱ类AVO异常,在中等压实-强溶蚀-弱胶结成岩组合区为Ⅲ类AVO异常,在弱压实-弱溶蚀-强胶结成岩组合区为较弱的Ⅲ类AVO异常。分别在各区域内开展AVO分析并预测含气砂岩的分布,解决了研究区珠江组含气砂岩地震响应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其它类似地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震波AVO与地层岩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质的各向异性,孔隙率、流体饱和度及有效压力等是影响地震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的地震波反射系数表达式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假设,推导出弱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的反射系数近似表达式,在不降低精度的同时,表达式的形式大大简化(振幅是炮检距或入射角的显函数),物理意义明确,并且研究了双相介质(水-气,油-气)孔隙率,流体饱和度和上覆岩层压力变化对反射波AVO的影响,由于岩石孔隙流体饱和度对介质密度,纵波和横波速度及反射波振幅影响较大,本文尝试把饱和度变化对反射系数的影响表示成关于速度和密度值的显函数(饱和度修正项),从而使长期以来被人们定性分析的饱和度对速度,密度及反射系数的影响定量化,对于不同压力、不同孔隙流体情形,得到的饱和度修正项均适用。  相似文献   

18.
用AVO方法从定性到半定量检测砂岩含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质的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是影响地震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已知含气饱和度和泊松比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应用Wyllie公式,对不同孔隙度情况下的砂岩介质做变含气饱和度正演模型研究,并通过P、G交会图分析它们的AVO响应特征,使以往的AVO定性解释变为半定量化,从而更好地为AVO反演服务.  相似文献   

19.
含气砂岩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Steven R.RutherfOrd and Robert H.Williams 含气砂岩的地震反射显示出大范围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特征。最能确定含气砂岩AVO特征的两个因素是法线入射反射系数和反射层的泊松比。在这两个因素中,R_0受约束最小。根据A  相似文献   

20.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AVO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阴可  杨慧珠 《石油物探》1997,36(4):28-37
本文分析了包括横向各向同性和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因,以及它们广义的和各自的本构关系。由此讨论了弹性波在两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并提出了表征各向异性程度的广义各向异性参数,这些参数既可表征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各向异性,也可表征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各向异性。本文特点讨论了两种各向异性介质中存在水平界面的反射系数,并将Dely等人推导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反射系数公式推广到方位各向异性主轴上。根据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