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分类、性能和应用,讨论聚酯、硫化剂和补强剂的化学结构对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物理性能的影响。混炼型聚氨酯橡胶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可采用通用橡胶设备加工成型;聚酯结构越规整,聚氨酯生胶的物理性能越好;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己内酯制备的聚氨酯橡胶综合性能较好;采用不同硫化体系的硫化胶物理性能差异较大,采用过氧化物硫化时拉断永久变形较小,采用硫黄硫化时撕裂强度较大,采用异氰酸酯硫化时硬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化学结构对混炼型聚氨酯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分类、性能和应用,讨论了化学结构对聚氨酯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化学结构包括聚酯结构(聚己二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硫化剂(过氧化物、硫黄、异氰酸酯)和补强剂(炭黑、白炭黑)等。表明硫化体系是影响混炼型聚氨酯橡胶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混炼型聚氨酯橡胶主要有三大硫化体系:异氰酸酯,过氧化物和硫黄。异氰酸酯硫化体系较之后两者优越,其主要特点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硫化胶具有较高的物理机械性能,最高硬度可达邵氏D75,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伸长率和回弹性。而且,由于混炼胶中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这种橡胶对其他材料具有很好的粘合性。它的最大缺点是生胶混炼时易于焦烧和混炼胶贮存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透明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保龄 《橡胶工业》1999,46(7):415-417
研究了硫化体系、填充剂品种和用量、硫化时间、硫化温度、防水剂以及模具表面光洁度对混炼型聚氨酯橡胶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化剂2,5二甲基2,5叔丁基过氧化己烷、4#气相法白炭黑和表面光洁的模具,可制得邵尔A型硬度为50~90度的透明聚氨酯橡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简称双-2,5)对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综合性能的影响,并与硫黄硫化的聚氨酯橡胶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过氧化物双-2,5的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硫化时间较短,扭矩值较高。与硫黄硫化体系相比,以双-2,5为硫化剂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较低,但可以明显减少聚氨酯橡胶的高温压缩永久变形,且玻璃化温度较低。增加双-2,5的用量,硫化胶的耐油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首先研究了混炼型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并用胶的不同硫化体系对物理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两者的共硫化体系——硫磺/MgO体系;探讨了不同并用比PUR/CR的硫化特性、物理性能、老化性能和声学性能,发现两种橡胶并用,能提高并用胶的硫化速度和硫化程度;且可以提高氯丁橡胶的物理性能和耐老化性能,随PUR含量的提高,改性效果更明显;在氯丁橡胶中加入聚氨酯橡胶,可以使并用胶的声衰减系数变小,透声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7.
乙丙橡胶和丁腈橡胶的并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乙丙橡胶和丁腈橡胶并用胶的混炼工艺,乙丙橡胶的类型、硫化体系、均匀剂及两种橡胶的并用比例对并用胶料的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耐油性能及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并用时,乙丙橡胶应选用硫化速度较快的第三单体为ENB型及碘值较高的类型;DCP 硫黄、促进剂体系是并用胶料的有效硫化体系;并用胶制备时宜采用两种胶分别配合混炼再按比例掺混的混炼工艺;均匀剂R60,H501能有效提高并用胶料的硫化速率。任意并用比例的胶料均有着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但其耐油性能及低温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混炼型聚氨酯橡胶(MPUR)一般分为异氰酸酯(DTDI)、过氧化物(DCP)和硫黄硫化三种交联体系。由于各交联体系不同,对MPUR的加工性能及硫化胶的物理性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DTDI(即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聚体)体系的特点是:强度较高,硬度大,混炼加工时焦烧现象较严重,内生热大,压缩永久变形大,耐热性差;DCP(即过氧化二异丙苯)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混炼型聚氨酯(MPU)应用现状及其在硫化体系、补强体系、共混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混炼型聚氨酯橡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硫化体系和补强填料对混炼型聚氨酯橡胶(MPU)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黄硫化体系MPU的物理性能较好,过氧化物硫化体系MPU的工艺性能及耐热性能、耐压变性能较好,MPU主要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沉淀法白炭黑对MPU的补强效果较好,气相法白炭黑MPU的拉断伸长率较大;可用少量树脂SP600和锦纶短纤维增大MPU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