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连铸10CrNi3MoV钢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炉模铸及不同批转炉连铸 10CrNi3MoV钢进行了CTOD试验研究 ,并探讨了CTOD特征值与钢板中心偏析关系。结果表明 ,模铸钢板抵抗裂纹早期扩展的能力高于连铸板 ,但连铸板抵抗裂纹失稳扩展能力并不低于模铸板 ;钢板中心偏析使CTOD特征值降低 ;控制碳含量在较低水平 ,或碳含量达上限 (0 .11%C)时采取减轻偏析的有效措施 ,可使连铸 10CrNi3MoV钢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2.
中心偏析对连铸钢及其HAZ冲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心偏析对连铸10CrNi3MoV钢钢板及其焊接接头HAZ表面和心部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心偏析恶化了中心位置钢板及其HAZ的冲击性能;板厚中心位置试样的冲击功相对于表面位置的有一定下降,下降幅度随试验温度的降低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10CrNi3MoV钢激光-MAG复合热源焊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船用10CrNi3MoV钢激光-MAG复合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并与常规MAG焊接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进行10CrNi3MoV钢焊接是可行的;与常规MAG焊相比,激光-MAG复合焊接头显微硬度明显升高,焊缝中心冲击韧性有一定下降,但仍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为进一步改善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提出通过焊接材料成分优化,来降低焊缝金属淬硬倾向,提高接头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弯心直径,测定了屈服强度为590 MPa级10CrNi3MoV钢焊接接头弯曲试验后不同部位的伸长率,并结合该级别钢弯曲试验的其它相关规定,说明了现行的10CrNi3MoV钢焊接接头弯曲试验中弯心直径的规定比较苛刻,亟待修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B3 0 /1 0CrNi3MoV复合钢板制造船用冷凝器封头的热冲压成型工艺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完成了B3 0 /1 0CrNi3MoV复合钢板标准椭圆封头的加工制造 ,测试了封头的各项性能 ,结果表明 ,获得的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温热成型及正常调质处理后结构件用连铸10CrNi3MoV钢性能恶化这一问题,采用循环淬火热处理工艺研究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晶粒度。结果表明,采用860℃三次循环淬火+高温回火(630℃×3 h)热处理工艺,能够有效细化连铸10CrNi3MoV钢的晶粒,改善其低温韧性,使其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温热成型及正常调质处理后连铸10CrNi3MoV钢性能恶化这一问题,研究了循环/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及晶粒度评定.结果表明,采用亚温淬火( 835℃×2h+ 820℃×2h)+高温回火(630℃×3h)热处理工艺,可有效细化连铸10CrNi3MoV钢的晶粒,显著改善其低温韧性,使其...  相似文献   

8.
对高强钢10CrNi3MoV钢厚板进行了双面双弧焊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焊接长2 m、厚50 mm的钢板,双面双弧焊与传统单弧MAG焊相比,生产效率提高1.4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双面双TIG打底的热影响区金相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焊缝区为板条马氏体+针状铁素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KONTC00L工艺(一种将控制轧制和加速冷却结合起来的新方法)研制出屈服强度36公斤力/毫米~2的低碳当量船体结构钢板。本工艺的形变热处理作用可以减少钢板的碳当量,并改善基体金属的韧性。KONTCOOL钢板可在不预热的情况下焊接,即使在500千焦耳/厘米这样的大线能量下焊接,焊接接头热影响区仍有令人满意的韧性。  相似文献   

10.
消除应力热处理对10CrNi4MoV钢性能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0CrNi4MoV钢经消除应力热处理后冲击韧性下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经冷弯成形并焊接的钢板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时,会在应力诱发下使P、C等元素在晶界偏聚而引起晶界弱化,呈现撕裂+沿晶混和断裂形式,是造成钢板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0CrNi3MoV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10CrNi3MoV 钢在线能量为15~100kJ/cm 范围内时焊接热影响区(HAZ)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一次热循环后,特别是峰值温度为1300℃时,冲击韧性显著降低。金相分析表明,冲击韧性的降低与组织和晶粒粗大有关,但总体低温冲击韧性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A kv,- 50℃>60J)。经过二次热循环后,线能量较低时,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得到改善;线能量较高时,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测试、组织分析,研究了两种焊接热输入条件下道间温度对10CrNi5MoV钢气体保护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道间温度从40℃提高到300℃,焊接热输入为8 kJ/cm和18 kJ/cm的焊缝金属屈服强度分别从868 MPa和855 MPa单调下降至728 MPa和693 MPa,-50℃冲击韧性分别从70 J和69 J升高至117 J和72 J(道间温度分别为200℃和100℃),然后降低至67 J和43 J;焊缝金属的组织差异是不同道间温度下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不同的原因。随着道间温度从40℃提高到300℃,焊缝金属中马氏体组织逐渐消失,粒状贝氏体组织逐渐增多,针状铁素体组织比例先增加再减少,含量最高时的道间温度与冲击韧性峰值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合金化的设计思路,钢板成分在低C、低碳当量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Nb、Ti等微合金化元素,同时在冶炼过程中采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在TMCP轧制过程中采用针对低碳当量的超快冷技术,最终在成品钢板中得到低碳贝氏体+铁索体混合组织,钢板强韧性匹配良好,-60℃冲击功达到200 J以上.采用100~250 kJ/cm的线能量进...  相似文献   

14.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eld metals of HQ130 + QJ63 high strength steels, welded under 80% Ar + 20% CO2 gas shielded metal arc welding and different weld heat inputs,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acicular ferrite (AF) and pro-eutectic ferrites (PF) in the weld metals we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XQF-2000 micro-image analys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cicular ferrite in the grain and some pro-eutectic ferrite on the boundary of original austenite grains when the weld heat input is small (E = 9.6 kJ/cm), but the main microstructure is ferrite side plate (FSP) when the heat input is larger (E = 22.3 kJ/cm). So the weld heat input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10 ∼ 20 kJ/cm and then the content of pro-eutectic ferrite is limited to < 25%. Thus weld metals of HQ130 + QJ63 high strength steels with high toughness and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cracking can be ensured.  相似文献   

15.
热输入对高强度气体保护焊丝焊缝金属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拉伸、冲击试验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热输入在10~27 kJ/cm时对超低碳气体保护焊丝焊缝金属强度、韧性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缝金属的强度和韧性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随热输入的提高,合金元素烧损增多,焊缝冷却时间延长,焊缝金属高温再热区中强度较低、韧性较差的铁素体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石油储罐钢焊接热影响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焊接热循环对石油储罐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80~100kJ/cm的大热输入下,热影响区仍能够保持良好的低温韧性;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实验钢CGHAZ组织变粗大,低温冲击功下降;钢中弥散分布着大量细小TiN粒子,在焊接热循环中...  相似文献   

17.
日本潜艇用钢及焊接材料的焊接性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日本的潜艇用钢及其焊接材料的各项焊接性能试验情况。对NS63和NS80钢的大量试验结果表明:为了防止产生焊接裂纹,应根据钢种强度级别、板厚和拘束应力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预热和道间温度,通常在50~150℃之间变化;相应的焊接热输入也宜在16~24 kJ/cm之内选配,以便得到与焊材相适应的临界冷却速度,使之满足焊缝力学性能的要求。还要限制施焊环境的水蒸气分压(≤25mmHg),焊材的吸潮量要≤0.20%。另外,对NS110钢的低强匹配焊接接头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结果表明:在焊缝强度比母材降低15%的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将其应用到潜艇壳体上是可以信赖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10 kJ/cm和15 kJ/cm两种焊接热输入对Q1100超高强钢进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研究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及局部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少量的粒状贝氏体,粗晶区组织均为板条贝氏体,细晶区组织均为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临界相变区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马奥岛和碳化物的混合组织。两种热输入焊接接头中电荷转移电阻均为母材>热影响区>焊缝区,母材耐蚀性最好,热影响区次之,焊缝区耐蚀性最差。在腐蚀过程中,焊缝区作为阳极最先被腐蚀,当腐蚀一定时间后,腐蚀位置发生改变,阳极腐蚀区域转移到母材区,而焊缝区作为阴极得到保护。热输入为10 kJ/cm时,焊接接头具有更好的低温韧性和耐蚀性,其焊缝和热影响区-40℃冲击功分别为46.5 J和30.2 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