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BSD)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抗震工程界提出的新概念,也是工程抗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详细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特点,较系统地分析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基本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传统设计理论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2.
王涛 《山西建筑》2008,34(7):103-104
指出了传统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尽量减少结构破坏和生命的损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则追求建筑结构性能、安全与经济三者的优化平衡,对常规抗震设计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着重阐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分别阐述了基于位移法,位移影响系数法和能力谱法三种有针对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同时总结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相较传统设计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浅议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卫东  王勇 《山西建筑》2005,31(19):70-71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实践经验从砌体房屋的刚度、整体性以及纵墙和横墙、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等方面,总结了多层砖混房屋的抗震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一代结构抗震方法,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简称PBSD)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从PBSD的特点出发,对PBSD的核心内容地震水准、结构性能水平及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6.
7.
简要介绍了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概念基本思想、核心内容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着重分析了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作为今后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设计理论,代表着未来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杨治洪  喻兰 《重庆建筑》1997,20(2):31-35
本文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原则以及对规范烈度划分原则的讨论,提出了重庆地区建筑物设防烈度的确定原则,并进一步讨论了各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从工程实用角度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瑞甫  苗吉 《山西建筑》2007,33(15):69-70
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产生的背景、概念、发展状况、特点及研究内容,介绍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能够对结构在未来可能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林芬芳 《福建建筑》2000,(B10):85-86
本文通过对我市近年来抗震设防审查的总结,概括我市新建工程抗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结构整体设计的总框图及设计中各关键环节的子框图 ,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何小燕 《城市建筑》2014,(11):103-103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来确定不同的性能目标,继而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的功能及其正常使用。本文主要对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明确结构性能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及性能评估方法,对我国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常规抗震设计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着重阐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工程抗震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作者近几年来在抗震设计审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是: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建筑平、立面布置和抗震结构体系,抗震计算结果的运用和超《规范》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永兴 《山西建筑》2012,38(2):48-50
主要阐述了现代抗震设计的理念及措施,并对目前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作了论述分析,经实践证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实现结构抗震安全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策略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结构抗震设防思想的发展。指出已有的结构抗震设防策略(包括主动控制在内)的本质都是防御性的,而防御性策略总是难于摆脱消极被动的局面。输入地震能量的转换、回收和加以利用的策略,则是更积极和主动的“进攻”性策略,应该成为结构地震动反应控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在工程抗震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成果已反映到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使结构的抗震设计更为合理,也较为复杂。为了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很快地掌握新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刊在1989年开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连载讲座,较系统地阐述规范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思想和意图,内容涉及建筑场地、地基以及砖混结构、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的分析方析方法、截面抗震验算表达式和抗震构造的主要修订部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段落,采用小字排版,读者可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9.
日本基于性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1995年兵库县南部(神户)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表明,对每一幢建筑物以满足性能要求进行结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作者介绍了由日本国建设省组织的联合研究开发项目(1995~1998)以及近期按基于性能设计修订的建筑标准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20.
郑国群 《山西建筑》2010,36(10):59-61
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针对不同的结构抗震性能指标,进一步分析了基于强度、位移、能量、损伤性能等不同指标的几种抗震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