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接1996年第4期35页)新的质量保证系统先进生产制造模式的产生发展以及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新的质量保证系统应是多眼于质量战略,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系统。从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角度讲,建立先进生产模式下的质量保证系统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理。回.人本原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正常有效运行,人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和要素。确定人的质量标准,对人的质量管理是质量保证系统的首要环节和出发点。人因的发挥,信任员工,自主管理,员工参与管理都是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这一切都有赖于质量的培训与教育,质量教育是质…  相似文献   

2.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与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是对大批量生产模式的扬弃与创新,在理论上已初具体系,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主要有柔性生产,精益生产和灵捷制造,中国学者在国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效快速重组(LAF)生产系统的概念,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以获取生产有效性为首要目标,以制造资源集成为基本原则,工作重点置于组织的创新和人因的发挥,从管理的角度看,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组织创新,高素质人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敏捷制造模式下质量保证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敏捷制造质量管理需求,研究了敏捷制造模式下分布式质量保证系统(DQAS)的体系结构,给出了DQAS的功能模型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快速反应制造(QRM):一种新的生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快速反应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主要思路及其应用实例,并用对比方法澄清了一些模糊概念。  相似文献   

5.
根据第七届全国生产工程学术大会的主题报告及有关论文,就目前先进制造技术各领域的关键课题、前沿研究动向与我们的策略,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先进制造模式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各种先进制造模式,以及关于制造模式的分类方法,针对模式特征从制造哲理、制造的系统方法和具体的技术和方法3个方面,分3层将各种制造模式归类。最后,从制造哲理的角度讨论了各种制造模式的关系,并且指出先进制造模式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在网络化制造条件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动态联盟企业间质量信息的种类和交换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集成质量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8.
先进制造环境下的质量保证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禹  马玉林  蔡鹤皋 《机械制造》2000,38(10):13-15
论述了先进制造环境下质量功能展开(QFD)、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DFX)等主要质量保证技术的原理、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了先进制造环境下质量保证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敏捷制造质量保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敏捷制造的核心是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满足用户的需求。笔者研究了敏捷制造环境下企业组织形式、产品设计制造流程对质量保证技术的新的要求,提出了敏捷制造模式下的质量保证系统应具有的功能模块和体系结构,进行了有关实现技术的研究,开发了敏捷制造环境下的质量保证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先进制造技术讲座:第一讲 走向21世纪的制造工业(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曙 《机电一体化》1996,2(3):38-41
本连载讲座是作者的一本将于1997年下半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先进制造技术》的浓缩摘要,讲座共四讲,分8期刊出,总篇幅约为专著的五分之一。按计划尔后各期的内客依次是:敏捷制造,全能制造,模块制造,虚拟制造;快速产品开发技术——质量功能配置技术,并行工程,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制造;生产管理和指挥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生产协调系统,生产指挥系统,工况数据采集采统;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超精加工,细微加工,高能加工,超高速加工,复合加工等。读者对本讲座有什么要求和意见欢迎提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及技术内涵不断扩展,并不断通过自身优化及吸收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先进制造工艺。由一系列具有鲜明特征的跨世纪技术组成的先进制造工艺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保证系统是CIMS系统中的单元技术。本文在工艺方案设计与质量优化决策,质量检测评价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三个方面,探讨了水泥质量保证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通过水泥质量保证系统的应用,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可重组制造质量保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上海某企业电机转子装配生产线进行可重组改造的实际情况,在对网络环境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分析后,提出了适用于多品种批量生产的可重组制造模式下的质量保证系统。系统设计了从生产现场出发,按照ISO9000标准体系要求,利用网络技术并重点改造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关键工位,建立面向可重组制造生产过程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及管理的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到最终确保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有效实现了可重组状态下的质量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张曙 《机电一体化》1997,3(4):37-40
一、引言和构思 1.问题的背景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成为世界注视的热点。但从最近五年的经济发展的统计数字来看,有喜有忧。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效益滑坡,困难重重。如何走出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尽管不少企业已通过改制、改组和改造,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远远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笔者认为,国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转变经营体制和加快技术改造,还有生产模式和生产管理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作者提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改造新模式——以独立制造岛为基础的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 独立制造岛是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数控机床(包括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为核心,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并存,强调信息流的自动化,以软取胜和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它的特征是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现代制造系统与技术为知识产业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模式、管理方式、技术和装备,它是知识产业的基础。不仅如此,现代制造系统与技术对推动经济、科技、国防及社会发展均起着重大作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把先进制造技术列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制造业正沿着数字化、计算机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右表以历史发展为背景,比较了各个时期的生产、制造特征。由表可知21世纪的制造业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集约化并行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的目标将从注重数量和质量转向服务(包括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对产品的要求将从批量大、品种多转向个性化、参与式、短周期、快响应。企业管理将从强调集中、自主转向协同和更好地发挥人在生产中的创新作用。未来的制造业将是绿色制造业,它不但利用资源,而且节约资源、更新资源;不但不破坏环境,而且保持环境、美化环境,做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快捷生产,在发达国家被视为一种关于生产的崭新的哲理(New Philosophy)。它是顺应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的学者甚至预言,快捷生产将成为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总趋势和生产模式。本文阐述了快捷生产的原理和设备配置,并与精益生产作了对比,最后以意大利柯马(COMAU)集团的系统为例,说明其在投资效益等诸方面的优势,具有直观的说服力。精益生产已在国内不少企业推广应用(尽管这种应用还是初步的和小范围的),并已逐渐为人们多接受。但快捷生产在国内尚少推广的先例,人们对之尚感陌生,鉴于此,本文仅作一般性的介绍,目的是引起国内企业家和工程师们研究、探讨和应用的兴趣,使我国的制造业在生产模式上也能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7.
18.
制造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制造系统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太进行综述和分析,通过总结和集成制造系统理论研究的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并综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建立制造系统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并由此对当前的几个热点制造模式和概念做出理论上解释。  相似文献   

19.
提出适用于多品种批量生产的可重组制造模式下的质量保证系统。系统从生产现场出发。按照ISO9000标准体系要求,利用网络技术,并重点改造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关键工位,建立从面向可重组制造生产过程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及管理的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到最终确保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有效实现可重组状态下的质量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张曙 《机电一体化》1997,3(2):33-36
一、典型的先进工艺近20年来,在制造工艺方面也同样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更快捷、更精密和更细微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率和高精度的制造过程。表3-1列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工艺及其相关技术。 二、高速和超高速加工1.超高速加工的优越性以高效率和高精度为基本特征的超高速加工技术,是近10多年迅速崛起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在超高速切削条件下,塑性材料变脆,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屑从带状、片状向碎屑的形态转变,切削力减小;切削的温度虽然很高,但来不及传给工件,所以工件表面的变质层很小,精度反而容易控制;特别是对于非铁金属,切削温度甚至比常规切削加工还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