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 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 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 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 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 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 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 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 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 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 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东京的景观空间引领着时代的步伐.景观设计已由配合建筑与规划迈进从景观的自身角度出发建立理念,并将其落实到空间的时代.这是景观设计师们站在新立场上,重新审视社会,为新时代社会环境提出方案后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杨颖 《建筑知识》2014,(8):44-45
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设计要综合考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规划的布局,能够与城市空间相融合,下面本文以绿地太仓新城小区为例,从设计原则、规划构思、绿化设计、建筑设计、几方面着重论述优雅舒适型住宅的建筑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武宁县朝阳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利用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针对朝阳湖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朝阳湖观规划原则和设计思路,并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策略及手法,以期为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戴玉 《四川建筑》2011,31(1):30-31
文章对德阳市一个城市开放空间、滨河景观工程"奥运精神文化长廊"的设计背景和规划理念进行总结,从景点布局到交通组织、从景观的延续性到场所的行为支持——以人为本、以及多样性的景观空间分析,探讨以人为本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越来越受到城市整体设计和形象塑造的关注,但目前大多数的规划只是单纯地将滨水区纳入城市景观系统,对其物质环境进行改造,创造景观空间,并不注重滨水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文化、游憩功能的整合,缺乏对滨水区社会价值的整体性把握.穆棱市滨河文化公园规划基于生态、景观、游憩三位一体的设计思路,从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区域环境污染进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PM2.5、O3及PM2.5-O3复合污染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不同群落结构区域的PM2.5浓度,乔灌草/乔灌/乔草结构低于灌草/草本地被结构;不同群落类型区域的PM2.5浓度,常绿针叶型/针阔叶混交型/落叶阔叶型低于草本地被/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复层群落结构/双层群落结构/滨水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区域的PM2.5浓度要低于单层群落结构。试验中,不同群落结构、类型以及景观环境区域的O3浓度均高于100μg·m-3且样点间未呈现显著差异;以PM2.5-O3复合污染值为主要参数的空气质量评价值(AQI)达到“中度污染”等级,此结...  相似文献   

9.
钱才云  周扬 《规划师》2006,22(5):53-55
合肥汽车综合服务中心规划运用系统论,从城市层面和区段层面考虑,构建人车共存与人车分流相结合的交通系统,设置贯穿南北的生态水系和南北中心广场,加强整体的联系;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复合式廊道概念,强调"细胞生长"概念,力图营造"生态化、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0.
秦雯  章明 《风景园林》2023,30(3):26-32
【目的】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工业遗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城市发展和文脉延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法】将生物学概念拓展至建筑学范畴,在当代社会语境下以“寄生”“演化”和“共生”的概念阐释“旧”工业遗存与“新”建筑之间的关系,从创作理念、设计手法、建构表达 3 个层面解读民生码头水岸贯通项目。【结果】探讨了民生码头水岸贯通项目在城市更新层面对于公共空间营造和公众文化价值塑造的重要意义。通过类比 SteelStacks 艺术文化园区、首尔路 7017、杨树浦水厂栈桥和高线公园 4 个代表性的线性空间改造案例,揭示城市景观在新一轮城市更新背景下所发挥的“新陈代谢”作用。【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工业建筑与后工业景观相互结合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跨领域的融合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科内核的进步,更拓展了类型学边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河道形态、生态河床、生态护岸、生态生物系统等方面,结合南宁市五象新区良庆河、楞塘冲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城市河道生态自然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陈健 《园林》2022,(6):61-67
绿化“四化”生态空间是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起点,对绿地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城市商务区是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生态空间,对于推进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梳理分析绿化“四化”建设的发展背景与现状问题,从生态性、标识性、保护性和开放性等4个方面全面理解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商务区绿地建设中的景观学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虹桥商务区景观实践经验,以增加绿化总量、提升彩化水平、保有自然资源、完善绿地功能等目标为切入点,提出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商务区绿地建设中的4点设计策略,并总结上述策略在上海虹桥商务区景观建设中的典型应用成效,以期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王桢栋 《城市建筑》2013,(7):102-108
<正>项目名称:洛格罗尼奥城市综合体业主:洛格罗尼奥铁路综合公司(LIF)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委员会(ADIF)建设地点:西班牙,洛格罗尼奥设计单位:Abalos+Sentkiewicz建筑事务所用地面积:213hm2建筑面积:地上14.38万m2,地下18000m2(火车站8000m2,屋顶平台19000m2;汽车站10800m2,屋顶城市公共空间145000m2;高层住宅41250m2,多层住宅83750m2)容积率:0.068材料应用:钢材,混凝土,铝合金,涂料,光伏太阳能板  相似文献   

15.
张浪  富婷婷 《园林》2022,(4):38-44+81
“徐州—上合友好园”设计以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方法论为指导,旨在通过基于多元文化演绎的功能生成、基于限定资源利用的场地生成、基于景观拓扑变形的空间生成三个方面的推演,实现自下而上的有机生成设计,营造契合场地特征与场所精神的上合组织主题展园。在功能生成上,强调传承和合文化的园林精神演绎与满足展陈需求的园林特色风貌展示。在场地生成上,立足场地地形地貌进行台地园打造,并通过生态技术的展示型应用突破立地瓶颈、呼应园博会绿色生态主题。在空间生成上,借鉴古典园林布局形式,抽象形成向心式空间布局;以山形折线为原型,通过拓扑变形,产生丰富平立面空间。同时,功能、场地、空间三者相互联动、相互限制、相互影响,共同生成独具特色的展陈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公园具有开放性、游憩性和价值性,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绿地系统开放空间节点,是城市居民主要游憩活动场所,市民文化传播场所,也是重点区域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人民公园规划建设为例,阐述其设计及建设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遍及全国的景观设计方兴未艾,但是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抛弃和割裂了历史传统文化,失去了自己最为宝贵的城市个性,造成了城市景观的趋同。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设计成为主流,因为只有生态的景观设计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昆明市五里多片区为例,探讨了集历史文化、工业旧址、滨水空间等特点为一体的旧城片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段,来体现地域特色,突出生态主题。  相似文献   

18.
潘辰恺 《建筑知识》2014,(3):14-14,16
行政中心片区,住往是一座城市的中枢,随着城市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里将不再是“森严壁垒”的象征。笔者结合对工作中实际项目的实践与思考,在本文中提出,现代行政中心应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展现生态活力、多元复合且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市民参与性的综合性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9.
张庆费 《园林》2012,(7):92-92
以树木为主体的城市绿化无疑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乔灌木为优势种的绿地群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广。如何合理构建和科学管理城市树木与城市森林,不仅是园林绿化和林业部门值得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也迫切需要园林、林  相似文献   

20.
刘屹松 《中外建筑》2008,(6):105-107
生态乐园是一种以生态性为主要特征的游乐园.生态乐园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一个完美、和谐、生态稳定的生态乐园,其外部形式应符合美学规律,内部结构与整体功能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当涂县太白生态乐园以和谐、生态、人居环境和景观美学等理念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和谐交融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