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十笏园位于潍坊市,原为缙绅府邸,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购得废宅,营造宅院。汲取南北园林精华,“汰其废厅为池”,堆山叠石,点缀亭榭花木,“以其小而易就之,亦以其小而名之也”,曰十笏园。园以小尺寸小空间取胜,全园整体尺度缩小,漪岚亭面积仅2.3m^2,成为全园尺度核心。十笏园师承郑板桥书画风格,标新立异,简约自然,不求其大但求其精。园内景物命名无不高雅含蓄,匾额楹联皆出于名家之笔,建筑古拙素雅,仿竹斜撑和三折屋面是园中一绝。  相似文献   

2.
山东名园潍坊十笏园兼有江南园林的柔媚与北方园林的浑厚,堪称融合南北园林风格的典范。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十笏园各时期园林时代背景、不同园主人地位与性格特点,初步总结出十笏园的建园历史。并对十笏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建筑单体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十笏园是在原有"颓园"基础上修建而成,并对其造园艺术特点再次进行了总结。十笏园的造园手法对于中国园林史以及园林艺术的研究意义非凡,在研究南、北方园林的相互融合以及山东地区私家园林的特色方面,无疑是一处比较有价值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潍坊市十笏园历史街区的开发再利用进行了探讨,结合其现状,分析了十笏园历史街区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性因素,提出了保护与旅游、商业振兴并举的几项具体措施,以期促进十笏园历史街区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
十笏园在一方袖珍天地中融北方园林之浑厚与江南园林之玲珑于一体,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园林界的一朵奇葩,被誉为"鲁东明珠"。该文从十笏园建成环境角度出发,由表及里,剖析其当时所处地理位置、商业经济、造园风气、文人氛围、儒家文化、造园技艺的综合历史环境,探索北方古典私家园林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十笏园     
十笏园座落在潍坊市胡家坊街,原为丁善宝宅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十块笏板命名,意在形容庭园之小巧,其总面积仅2000平方米。园内建有亭台楼榭24处,房屋67间,该园虽系在旧址上改建,受空间的限制,但国内假山、池塘、曲桥、游廊等布置紧凑,是当时城内诸国之冠。十笏园水面约754平方米,池中建水榭名四照亭,与十笏草堂、砚香楼构成轴线,分左右景序列展开。池东岸列湖石假山,蔚秀亭、漪岚亭、落霞亭成犄角之势拱托出四照亭;池北由三孔拱桥连四照亭,接游廊,加深了空间层次变化;池西岸为单面游廊,北可穿漏墙月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潍坊市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是一个私家园林,园中不仅松茂荫深,而且池清亭秀。它建成于清光绪年间,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占地面积2000m~2。康有为曾在园中居住三晚后写出《十笏园留题》:"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名字的由来据史书记载,十笏园的主人名叫丁善宝,是潍坊四大豪绅之一。他在咸丰年间曾捐巨款而获得举人和内阁中书之衔。他才华横  相似文献   

7.
逸趣园是黄石市盆景园的的园中之园。位于团城山东部山坳里,占地10余亩,该园依山傍水,楼台亭榭,错落参差,隐现林间,是黄石市第一座仿古典式的园林(见彩页)。逸趣园的布局采用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院落与自然景区相间布置,构成国内有园的高雅、深邃前园境,为静观近赏,品评细审盆趣,创造了清幽、宁静的庭园空间,全国无明显的轴线,因地制宜地以自然式手法组织庭园空间,其建筑布局,高低错落,疏密相间,虚实对比,迥然成趣。利用原有绿化和山岩成景,造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忽收忽放,变化多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街区位于中心城区的白浪河西侧,其范围包括十笏园、关侯庙和传统民居所组成的核心街区及周边区域。根据用地现状、历史文化资源等现状分析,围绕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规划历史文化游览区及民俗、风雅文化区等六个功能区,突出了以十笏广场为中心、由南入口至北端关侯庙为“一路”等的“一心、一路、三街、五点”独特的规划构思;并把戏台设置为本项目整个街区布局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假山史话     
邵忠 《园林》2006,(6):48-48
人们认为,在中国第一个以假山装点园圃的是西晋王道子。据说,王道子在会稽府中另辟东第,他别出心裁,以废乱石块堆砌成"山",取名"首阳山"。其实,远在西汉初期史书就有建造假山的记载。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记载,可见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人工堆山。而据史前记载,都是"聚土堆山",这是假山的雏形。汉代时,"宫内苑,聚土为山,十里九坂",已应用于建造园林。在此同期,粱孝王筑逸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这是从聚土为山,发展到叠石为山,是假山形成并发展的初期例证。秦始皇建阿房宫,"东西二百  相似文献   

10.
绿化规划结构 公园绿化可概括为"一轴、两带、三区、两条、三季、十园"."一轴"即汾河作为城市绿化轴,"两带"即东、西两岸绿化带,"三区"即北、中、南三个区;"两条"即滨河东、西路两条道路绿化带,"三季"即春景区、夏景区和秋景区,"十园"即十个专类园:柳溪园、桃园、槐园、蔷薇园、梨园、五谷园、百果园、温室花卉园、松柏坡和杏花岭.  相似文献   

11.
网师园是江南私家园林中"宅园一体"的典范,以布局精巧和结构紧凑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园虽小,游人置身其中不仅不会有拥堵沉闷之感,反觉景中有景,园外有园,畅游怡神,意境深远.文章基于分析网师园这种"小中见大"效果的营造手法,将从"空间对比""空间层次""空间转折""空间序列"等角度展开探讨,试图解读网师园在营造中利用有限空间创造丰富多变的园林景观的造园艺术,总结出"小中见大"的普遍性规律,以期为现代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大卫  汤永强  张宁 《安徽建筑》2013,20(1):58-59,84
油漆彩绘施工在现代仿古建筑施工中是一项复杂而又颇具争议的施工内容,南北的差异性和规范的局限性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目前仿古工程施工国家尚无统一的正式的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仿古建筑的施工方法和所使用的材料等均可以采用新科技或新材料,从而降低施工难度并减少成本。文章结合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项目古建筑施工现场对油漆彩绘施工技术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宁  丁明亮  陈涛 《安徽建筑》2013,20(1):43-45
文章结合十笏园古建筑施工现场,对仿古建筑施工工艺及提高仿古屋面瓦的施工质量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中的"缺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空间组织,呈现出与众不同且耐人寻味的园林景致。文章从其空间布局、建筑特色、点景手法等方面分析缺园的园林特色,并从低成本设计、艺术造景、文化意境等角度阐释缺园营造的意趣之美。缺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哲理思考及艺术意蕴为当代园林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6):5-7
《周易·损》卦卦辞"曷之用"言限其用度,"曷"通"遏","之"犹"其"。《否》《泰》两卦初爻爻辞"拔茅茹以其汇",意即拔茅而食以凝聚人心,"茹"训"食","汇"训"聚"。《蹇》卦上六爻辞"往蹇来硕"意谓往则蹇难,来心(从阳之志)坚决,"硕"通"石",喻其坚。《鼎》卦九三爻辞"鼎耳革"言鼎新之时却务革故,"耳"通"而"。《既济》六二爻辞"妇丧其茀",谓妇人失去了保护,"茀",喻护卫。《否》卦象辞"俭德辟难"言敛抑仕进之心以避祸难,"德"训"登"。  相似文献   

16.
古莲花池 位于保定市区中心,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素有“城市蓬莱”之称。它重建于公元1227年,具有我国南北园林特色,是华北最古老的园林之一,以其清碧绝尘,楼台幽雅、佳木成荫、怪石嶙峋、碑碣林立,亭榭玲珑的旖旎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 直隶总督署 位于保定市区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省级衙署。自雍正八年(1730年)到1911年清帝退位先后有74人就任直隶总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都曾坐镇于此。它的建筑布局和风格,代表了现存清代官式衙署遗址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北方典型的衙署建筑群。  相似文献   

17.
云光落茗杯:晚明文人尚茶之风对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向频  刘源源 《中国园林》2012,28(4):101-104
瀹茗作为晚明江南文人闲雅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量涌现的晚明茶书、文人小品及日记为据,概述了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和造园情况,着重分析文人园林中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厅堂亭榭等饮茶空间的经营布置和不同品茗环境的营造选择,总结晚明文人茶艺与茶道"清""雅""趣""隐"的内涵,并论述了文人茶道与园林精神意趣的渗透和共通之处,揭示茶饮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扬州留下了多若繁星的华章异彩,用丰富的情感展示着扬州的富庶繁华、如诗如画、旷世风华及万种风情。如今的扬州,穿过春花兼秋月,掠过长亭更短亭,拨开岁月的风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谁也不曾想到这座古城在今天,能充满"时尚"气息,一座扬州泰达Y-MSD城市综合体崛地而起,点亮了城东"运河商圈",实现了城市一体两翼格局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淀自古因湖泊"海子"众多而得名,这里有皇家园林的"三山五园",也有"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江南景色.中关村创新园就位于这风景秀丽的海淀山后地区.作为中关村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关村创新园规划设计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园区设计,又不同于现代的高科技园区设计.规划应在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交流空间的同时,注重区域和园区自身良好生态本底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街旁绿地"便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街旁绿地"作为一种小型公园因其数量多、分布广而一直得到提倡和鼓励,并在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建设中大量应用。"街旁绿地"也称为"街头绿地"或"街头游园",在我国绿地系统建设中,"街旁绿地"属于城市公园绿地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