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原语和译语的巨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诗歌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常为译者设置藩篱.诗歌的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形式美会因译者重视意象意境方面的特点而忽视.从接受美学出发,通过分析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及期待视野变化所带来的审美距离——影响读者审美体验的重要指标,结合孟浩然《岁暮终南山》的六种译本,揭示审美距离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诗歌翻译在于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造。从这个角度来说,诗歌翻译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实现,即理解原诗;二是格式塔意象的文字实现,即再造译诗。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四个译文格式塔意象的再现和重组上得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异质同构性"及"闭合性"原则对于诗歌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余光中从自身创作和翻译实践出发对文学翻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提倡文学翻译时采用变通手段,呼吁“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和意象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不吻而合。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余光中所译诗歌,探讨其如何以变通手段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形意之美,能够为普通译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乌鸦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美学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从类型上可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从审美情趣上,可分为“兆悲“和“兆喜“两大类,这主要是由于乌鸦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芙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动态对应反映出译者的主体操控.  相似文献   

6.
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在翻译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再现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美如何在英译中得到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翻译界前辈总结建立的翻译理论和诗歌的意象特点,阐述了中国古典诗歌在翻译成英文时存在的抗译性。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研究的启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读者从阅读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二是读者的接受反作用于文本创作.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也是赏析和翻译诗歌的关键因素。为了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达到一致的、至少是类似的审美效果,原诗的意象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关于如何处理文化色彩浓烈的意象,可以有三种解决方式:省略、注解及替代。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伟大的翻译家,郭沫若具有其独特的翻译风格。他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本语法形式,而是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自由地增删,边译边作。本文主要从诗歌形式、诗歌内容、诗歌意象三个方面来分析郭沫若的最后一部译作《英诗译稿》中的创造性叛逆,并剖析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