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加速发展,大量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及个数不断增多已是历史进程的必然。城市是一种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复合产物。城市建设总是在不断地改变与塑造地质环境,而地质环境又制约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本文就城市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的突出问题,例如用地规划、供水水文地质、固体废物危害。地面沉降、区域稳定性与地震及地下水污染等做了一个述评,并阐明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大比例尺工程地质编图是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工程地质分析的结果。在阐述城市地质环境的特征及城市建设作用对地质环境施加的改造作用之基础上,提出城市工程地质研究的3个命题:建立第四系地层组合模型,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下水运移与贮存状态。结合具体城市特有的自然因素讨论工程地质问题是城市工程地质分析的要点。指出编图精度同时取决于资料丰富程度及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南宁,柳州两市工程地质编图实践,讨论了城市编图工作中有关编图指导思想、图件精度、地貌研究及岩土的平面三维表示方法等问题。认为城市工程地质编图直接服务于城市建设,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客观地反映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及岩土工程的要点及特征。城市工程地质研究程度的不均一性,使编绘的同一图件存在研究程度、精度不一的问题,如何区分出这些地段以及三维反映地基土特征,直接关系到编制图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北京在世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代际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北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环境代际公平理念和原则,阐述城市与环境、人与环境等关系,论证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环境资源的影响作用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以岩土工程勘察原始数据等基础资料为基础,对某城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将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作为划分适宜性分区的依据。分析可知,此地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沉降变形、渗透变形、地基稳定、基坑稳定和围岩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个工程地质问题赋权重,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适宜性评价分区图,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划分为 4个等级:适宜性好、适宜性较好、适宜性差与适宜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发展到让一个城市环境成为了一个城市的门面,做好了城市环境可以让整个城市的生态都焕然一新,由此可见,在一个城市规划中处理好环境问题是首要的重点,对此,本文将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科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做出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性作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关键地质影响因素的制约。根据武汉市主城区大量钻孔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地貌形态、构造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其特征等因素,合理划分武汉市主城区工程地质分区,提炼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的关键地质影响因素。基于GIS平台对武汉市主城区内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软弱土层、水文地质、岩溶塌陷以及胀缩性土层问题为制约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地质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开展地下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和设计方案决策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在人口不断聚集、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加大、社会管理要求增高,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底线等城市区域"病症"形势下,城市群及城市发展要把握"适度"原则,即适度的发展速度、适度的建设规模、适度的聚集程度。文化城市是城市更新的"第一要务",为此保护当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寻找城市设计与文化认同的平衡点,就是追索一种可感受的综合保护与发展理念,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的是与城市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城市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区域,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成为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之一。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及自动调节能力的子系统,在调节空气碳氧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城市植物与绿地固碳释氧能力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文章概述了固碳释氧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城市植物与城市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研究方法与应用;展望了基于城市绿地固碳释氧能力的城市生态用地测算方法及固碳释氧能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及生活垃圾等生态问题,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遵守生态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能动地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解决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生活与生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天津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与研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正在快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天津在今后数十年的城市建设方向有一个大的发展。根据未来天津市城市发展地趋势和天津市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提出了天津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1)软土地基问题;(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岩土工程问题;(3)地面沉降控制问题;(4)地震灾害预防与工程 抗 震问题;(5)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简述了天津市未来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和工业化程度在迅速增加,我国城市化面临着大发展的趋势。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突出,因此不能忽视作为城市建设的超前工程和战略决策重要依据之一的地质工作,其中,区域稳定性及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的评价和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是两项最为重要的地质工作。区域稳定性决定于现今活动断裂带的存在及其活动发震的规律。从城市规划出发,应进行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科学评价城市建设中的场地条件,预测地震破坏作用的分布,为城建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必要条件,但又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城建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北京城市地质调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规模也在扩大,为了适应城市有序发展需要,一些城市的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开始。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地质调查难度相应很大,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地层划分和地质构造探测等深部地质问题。北京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刚刚开始,在此之前,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地热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深部地质调查工作中做过大量工作,文中利用部分应用实例,介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北京市基础地质调查中的作用以及在地层划分和深部地质构造勘查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开挖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基坑开挖引发许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降水形成局部漏斗,造成不均匀地面沉降;开挖导致基坑壁侧向位移,使周围建筑物发生整体倾斜或局部拉裂。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基坑支护体和周边建筑等,对深基坑开挖的影响。提出了在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土建工程建设所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针对水利电力及城市建设中日益严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专题理论研究方向及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银川市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工程建设的实际,归纳和总结了银川市面临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就地基土液化、基坑开挖、打桩施工、地下水位变化等4种情况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长期方案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根据保定市市区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将市区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单元分区.进 一步对不同分区的典型土层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保定市市区的设计地 震动参数.在某些方面补充了规范的不足,使保定市的抗震设防水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海地区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又处于大陆与海洋交汇地带,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文章对沿海地区因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岩土工程主要覆盖了环境工程、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环境问题。本文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城市环境岩土工程中的两类环境问题作了探讨,并从郑州市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提高岩土工程技术水平,又应注意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确保郑州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