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铸造技术》2016,(5):937-940
321不锈钢生产中容易出现铸坯皮下夹渣和内部夹杂等质量缺陷。为了改进铸坯品质,在板坯发生缺陷的部位进行取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观察和检测。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铸坯皮下夹渣主要原因是连铸中包水口结瘤造成结晶器液面波动,以及保护渣恶化结块;而铸坯内部夹杂主要是聚集分布的Ti N、Ti-Al-O的复合夹杂物。为此,从工艺因素和化学反应机理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制定了相应控制措施,在随后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王建新  陈兴润  潘伟  潘吉祥 《铸造技术》2012,(12):1434-1436
用两步法冶炼321不锈钢,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连铸浸入式水口结瘤物和32l不锈钢连铸板坯表面夹杂物的成分,探讨了水口结瘤与表面夹杂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板坯夹杂物主要包含Ti、O、N、Ca等元素,与浸入式水口结瘤物中包含的成分相同,说明连铸水口结瘤是造成32l不锈钢连铸板坯夹杂物的重要原因,并依此提出了防止浸入式水口结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鸿亮  李具仓  叶红刚 《连铸》2015,34(3):22-25
通过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321生产过程中连铸水口结瘤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形貌观察和组成物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究了水口结瘤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口结瘤物中主要存在MgO-Al2O3-CaO系氧化夹杂物和TiN、Ti2O3。消除结瘤要通过改进AOD、LF炉脱氧及LF炉钢水钙处理工艺、加强连铸过程控制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余志友 《连铸》2014,33(2):1-4
由于321不锈钢需加入Ti作为稳定化元素,使得该钢种在连铸过程中存在水口堵塞、结晶器内“结鱼”、板坯表面质量差等问题,特别在采用低成本的高硫高磷含镍生铁作为原料组织生产时,问题尤为严重。针对上述情况,宝钢不锈钢公司通过堵塞物和“结鱼”的实验室分析,解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生产过程中设定了Ti、N、O等关键控制项,初步解决了321钢种浇铸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冷轧连续退火带钢表面麻点缺陷,通过现场开炉检查,找出造成麻点缺陷的原因;通过对炉辊结瘤化学成分的检测,找出结瘤形成机制;结合连续退火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炉辊结瘤措施。结果表明:退火炉内缓冷段炉辊存在严重的结瘤,是造成带钢表面麻点缺陷的主要原因。实际生产中,加强带钢的清洗效果,优化退火炉内区域的张力、控制退火炉内O2含量及露点温度、降低炉辊粗糙度及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能有效控制退火炉内炉辊结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承志  王贵平  张寿禄 《连铸》2011,(Z1):353-357
简要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坯容易出现的几种表面缺陷,如凹陷、深振痕、渣坑、压坑(痕)等,并对表面缺陷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凹陷、深振痕、渣坑下偶发伴随着裂纹缺陷;且渣坑下有孔洞缺陷,孔洞距表层约1~2 mm;压坑下无裂纹、孔洞缺陷。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不锈钢扎啤桶封头表面拉深缺陷的产生和控制机理。并将新型铜基合金模具材料及水基拉深润滑剂用于封头生产,实现了对封头表面拉深缺陷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李文忠 《连铸》2003,(6):30-31
通过实践跟踪,对大方坯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铸坯表面质量与结晶器的关系。采取措施控制表面缺陷,保证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乐东 《连铸》2006,(6):25-27,37
对连轧材产生的表面缺陷(裂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已查找其可能产生的原因.通过对缺陷产生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止产生表面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金相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双相不锈钢2205的热轧表面缺陷,测量了实验室模拟气氛下双相不锈钢2205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氧化增重并对氧化铁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后认为双相不锈钢热轧时的表面裂纹是由于轧制时氧化铁皮破裂、基体组织被挤出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SUS304不锈钢表面抛光缺陷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卫东 《上海金属》2011,33(2):58-62
对SUS304不锈钢抛光点状缺陷解析表明,缺陷主要是由于Al2O3等脆性夹杂物在抛光处理后部分脱落而形成。控制钢水T[Al]、提高AOD炉渣还原性能、喂SiCaBa线处理等夹杂物控制技术,实现了板坯总[O]从45.1μg/g下降为30.7μg/g,而且夹杂物变性,改善了表面抛光点状缺陷。  相似文献   

13.
介绍改善不锈钢板(带)外观的表面加工技术,包括轧制表面加工和在专业厂的深加工,同时简要说明了各种加工表面的主要途径,为正确选择使用不锈钢加工表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4Cr13钢经离子氯化、PVDTiN离子镀及其离子氮化+PVD复合处理后,其表面强化层的硬度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离子氮化+TiN涂层的复合处理工艺,可使4Cr13钢表面TiN涂层获得较硬氮化过渡层,从而真正发挥其高硬度特性。运用Jonsson经验公式,获得的TiN涂层真实硬度与超显微硬度计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影响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诸因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不锈钢是热塑性较差的钢,易出现热加工缺陷。因此分析了轧制温度、相比例、σ相及微量元素诸因素对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影响。认为双相不锈钢在冶炼过程中要尽量降低钢中硫、氧含量并加入适量的微合金元素,在热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开轧和终轧温度,控制σ相析出,保证适当的相比例、冷却速率等以避免热脆性裂纹。  相似文献   

16.
记述上海市金属学会代表团赴台考察合金钢与不锈钢生产,并与台湾同行进行技术交流的情况;介绍了台湾中钢、华新丽华、烨联、东和等四家公司(厂)不锈钢和H型钢生产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以及经营情况,论述了不同不锈钢冶炼工艺路线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复合板生产方法和制备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浩  王克鲁 《上海金属》2005,27(1):50-54
介绍各种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和制备技术,着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几种正研究、开发中的新制备技术,展望了不锈钢复合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TMCP工艺对双相不锈钢S32101中厚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TMCP处理后,材料在-40℃冲击值为43 J,与退火态相比下降了61 J;TMCP态的点蚀失重速率为6.48g/(m2·h),与退火态相比升高了一倍左右。TEM分析显示,铁素体和奥氏体相内分布着大量的位错。铁素体相内和两相界面均未发现析出相。组织未完全回复再结晶是冲击性能和耐蚀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碳钢热轧复合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轧制过程进行首道次压下率和扩散退火处理工艺试验,利用扫描电镜,拉伸实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锈钢和碳钢的热轧复合工艺,结果显示,采用首道次压下率为50%,扩散退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60min的工艺为理想的工艺制度,复合材的界面结合强度达到97N/mm,能够满足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时效热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发现590℃和650℃的时效处理降低了材料的耐点蚀性能,并且耐点蚀性能随着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点蚀蚀孔倾向于在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相界处以及铁素体中的析出相附近形核长大。此外,通过TEM物相分析发现590℃时效析出相有R相,650℃时效析出相有R相和σ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