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及其吸附Cd2+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盐酸对凹凸棒石黏土进行改性处理后,由于凹土中八面体出现不均匀、不连续溶解以及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土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比表面积增加,将它用于废水中Cd^2+的吸附处理,效果良好。结果表明:经3moL/L盐酸改性处理后的凹土吸附能力最好,凹土加入量为40g/L,水样pH=5,超声搅拌20min条件下,废水中Cd^2+的吸附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2+、Pb2+、Zn2+、Cd2+、Fe2+的去除率为指标,研究了初始pH值、培养温度、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对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的最佳处理条件为:pH值为7,温度为35℃,时间为6 d,且初始浓度越低去除率越高。在此条件下,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分别达到99.00%、96.70%、92.24%、98.00%、93.80%。实验数据可为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井废水重金属污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凹土的物理吸附法与菌种的生物降解法相结合条件下含酚废水的降解。首先对凹土进行提纯、酸改性及有机改性以获得能够使菌株更好吸附的凹土载体。然后,进行苯酚降解性能的测试。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经过酸改性与有机改性的凹土比表面积更大、内孔径更大、亲水性更强、表面电荷分布更多;降解性能最好的载体是有机改性凹土-菌种复合载体,其苯酚降解率达97%,酸改性凹土-菌种复合载体次之,其降解率达84%,而最差的是原凹土-菌种复合载体,降解率仅为61%。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淀-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离子排放到环境中只能改变形态或被转移、稀释、积累,对生物危害很大。为了处理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本试验采用化学沉淀-铁氧体法处理主要含铅、锌、镉离子的废水。以云南弛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废水为原水,在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要素如温度、pH值、搅拌时间进行了条件试验后,得出了去除重金属离子废水静态试验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累托石负载阳离子吸附处理含Cd(Ⅱ)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改性累托石对重金属离子Cd(Ⅱ)的吸附特性,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改性累托石对含Cd(Ⅱ)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改性累托石对镉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改性累托石加入量对镉的吸附影响较大,在pH6.5、改性累托石加入量为1.2e,/L、吸附时间90min条件下,改性累托石对镉的去除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6.
对改性花生壳处理含Cr6+废水进行研究,考察吸附时间、改性花生壳投加量、pH值、Cr6+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100min、改性花生壳投加量为5.0g/L、pH值2.0、Cr6+溶液初始浓度25mg/L、常温的优化实验条件下,硝酸改性花生壳比盐酸改性花生壳吸附效果好,硝酸改性花生壳吸附率达到87%,盐酸改性花生壳为71%。改性花生壳是一种较高效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处理重金属离子溶液时电气石用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气石用量2g、pH值为6、反应时间50min、溶液初始浓度1mmol/L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佳,重金属离子Cu2+、Pb2+、Cd2+去除率分别为97.5%、94.6%、95.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电镀废水中常含有EDTA等络合剂,部分重金属呈现络合态,这给重金属的去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微电解法处理络合废水破络效果好,成本低廉.为此,采用铁铜微电解法处理EDTA络合铜溶液,通过微电解过程的金属离子变化及沉淀物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在微电解过程中主要变化为铁屑溶解、Fe2+和Fe3+质量浓度升高、Cu~(2+)质量浓度降低,并伴随EDTA质量浓度略微下降和Fe(OH)3沉淀生成;采用MINTEQ软件模拟Cu~(2+)、Fe2+和Fe3+与EDTA的络合形态分布,发现加入Fe3+能使EDTA与Cu~(2+)解络,Fe3+与Cu~(2+)摩尔比越大,p H越低,解络效果越好;在碱性条件下加入Fe2+能使EDTA与铜解络.Fe2+与Cu~(2+)摩尔比越大,p H越高,解络效果越好.结合实验和模拟结果可以明确Fe3+在酸性条件下的解络作用和铁屑对游离态Cu~(2+)的还原作用是微电解去除Cu~(2+)-EDTA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酸性矿井水因pH值低、重金属离子含量高,难以直接采用硫酸盐还原菌生化处理.试验构建了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来处理酸性矿井水,有效处理废水H+和重金属离子,同时还能产电.构建的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污泥量40mL,硫酸盐还原菌30mL,阳极材料为碳布,室温)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82.24mW/m2,最大电压为332.2mV;硫酸根的最大去除率达到41.6,对Zn2+、Cu2+、Cd2+和Fe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7%、77.4%、84.2%和66.8%,化学需氧量的最大去除率达到60.9%.分析认为,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效处理废水H+,弱化了H2S的生物抑制作用,强化了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产生的S2-与重金属离子生成硫化物,并经能谱分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铋(Bi2O3)作为重要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优良的可见光响应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见光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处理废水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Bi2O3光催化性能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研究者对其进行改性,期望获得性能优越的Bi2O3光催化材料。综述总结了表面形貌调控、表面修饰、金属离子修饰以及半导体复合等几种改性方法,并对改性Bi2O3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TL-带算子环和TL-带算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了TL-带算子环和TL-带算理想的概念。给出了带算环R的Fuzzy集是M-L-子环(理想)的充分必要条件,讨论了TL-带算子环和TL-带算理想在带算同态下的像和逆像,并得到了TL-带算理想的两个特征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AutoCAD软件的几种扩充方式,提出了用AutoCAD内部的C语言开发系统ADS建立绘图模块库的方法。利用该绘图模块库可以简便地编制各种机械零件工作图的绘图程序,将绘图应用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在AutoCAD环境下运行,从而既利用了AutoCAD环境强大的图形显示和编辑功能,又利用了C语言的结构化编程、运行效率高的优势,并可达到参数化绘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法求解有渗流的边坡稳定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有限元方法在解决有渗流等外力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问题中的方法和步骤,给出了渗流方程有限元表达式,并结合岳城水库土 生滑坡的计算实例,描述了计算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沿用Matlab/Simulink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方法并且生成的代码与AUTOSAR标准兼容的机理,通过实例描述了如何使用Matlab/Simulink生成与AUTOSAR标准相兼容的过程,最后对生成的代码文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多极电磁器处理原油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极电磁器试验研究了磁处理在原油脱水、防腊降粘,原油废水的净化及电磁防垢方面的作用。还对磁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磁通密度为0.10T时,原油的脱水率为11.7%,原油降粘率为30%;废水中含油率可下降91%,垢的沉积率可下降到55%,可使管线的清垢周期延长一倍。  相似文献   

16.
普特南是一位重视人、关注人的生活实践的哲学家,这在他内在实在论阶段就明显体现出来,在这一时期,他强调真理是概念框架内的真理,是内在的,是理想化的合理的可接受性,是与人类的兴盛衰亡相连的。普特南的这一真现观是在批判形而上学真理观与形式主义真理观基础上,吸收了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合理因素,从内在实在论方场思考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南钢配加无烟煤炼焦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工艺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及效益的分析,提出了南钢配加无烟煤炼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SBR工艺处理高质量浓度尿素废水短程硝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短程脱氮技术处理高质量浓度尿素废水,通过采用SBR工艺考察反应过程中pH、曝气时间、尿素容积负荷对高质量浓度尿素废水短程硝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SBR工艺处理高质量浓度尿素废水效果稳定,出水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氮,发生了短程硝化;当pH在7~10的范围内时,亚硝酸盐积累率均在90%以上;在试验条件下,曝气时间对短程硝化过程影响不大,尿素水解反应成为限速步骤;尿素容积负荷没有影响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当进水尿素容积负荷控制在1.13 kg/(m3.d)以下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尿素去除率和氨氮转化率.高浓度尿素废水处理中短程硝化脱氮过程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金相和电子显微分析,对含有微量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钛低碳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发现铁素体精细的显微结构对钢的机械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针状铁素体之间细小的马氏体的存在与数量对钢的抗拉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五维控制磁悬浮轴承装置研制的基础上,对其性能参数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