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工生产中有很多流程泵取消了叶轮背帽,直接在叶轮中间加工出螺纹,叶轮通过此螺纹与轴联接、传动。泵使用一段时间后螺纹联接会变紧,造成叶轮拆卸困难。下面介绍拆卸此种叶轮的方法。拆除主机部件与泵体的联接螺栓,将主机部件整体从泵体中拆出;剪一片圆环形的厚橡胶(厚度大于叶轮前端面与泵体的轴向间隙值+5mm,外径与叶轮的外径相同,内径稍大于叶轮口环的外径),垫在叶轮的前端面上,将主机部件整体重新装回到泵体中,紧固好联接螺栓。此橡胶片填补了泵体与叶轮前端面的间隙,使叶轮得到固定;转动泵后端的联轴器,使联轴器转过…  相似文献   

2.
何贵  段昌德  吴伟 《机械》2013,(2):63-65,70
闭式泵叶轮一般采取焊接工艺。研究采用五轴数控加工技术,整体加工泵叶轮流道的方法。通过开展高效加工策略研究、刀轴插补与刀轴优化技术研究、五轴仿真技术研究,高质量地完成闭式泵叶轮研制。特别是采取刀轴优化技术,克服了加工盲区;采用高效加工策略,提高了叶轮加工效率。三坐标检测表明,叶片型面精度控制在±0.05 mm以内。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城市排水使用的混流泵叶轮拆卸方法,费力费时及泵轴很难再利用,本文介绍的是一个便于携带和使用的混流泵叶轮专用拆卸装置。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在塑料化工泵的生产过程中,几个主要零部件中的叶轮加工是最困难的。一是由于公司生产条件的限制;二是由于叶轮背面是与泵机械密封摩擦副的装配直接相关,因而必须保证其背面与泵轴的垂直度。以前,加工叶轮经常是靠操作工人凭  相似文献   

5.
某型核电站用辅助泵叶轮与轴内孔拆卸过程中配合面拉伤,对此进行了受损表面分析,并制定了处理方案。由于此型辅助泵为高转速泵,叶轮与轴配合为高精度间隙配合,对轴外圆与叶轮内孔的拉伤部位缺陷消除并对轴缺陷处尺寸微量车削后,确保轴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在此前提下,为了保证叶轮与轴的良好配合,故对叶轮内孔按配合尺寸进行激光熔覆处理。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激光熔覆工艺后的叶轮进行了强度分析,并与要求强度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叶轮内孔激光熔覆后强度满足要求,可以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6.
叶片泵泵轴一般是用优质的碳素钢制造的,叶片泵轴不仅要支撑和连接叶轮,还要带动叶轮旋转,因此叶片泵轴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满足扭转和抗弯强度。文章根据叶片泵的特点,从叶片结构设计、泵的结构性能分析等方面对叶片泵泵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主要根据现有的工作情况确定单作用叶片泵泵轴的零件尺寸,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叶片泵泵轴进行实体的建模和虚拟安装配置。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泵轴危险点的疲劳应用系数。  相似文献   

7.
一、现状和问题1995年以前,韶钢焦化厂废水处理工段所使用的废水泵都是有底阀的普通离心泵,使用效果不好。表现为:(1)运转时常发出噪声并伴随振动,泵轴和轴承经常损坏;(2)停用时叶轮很容易沉积一种致密且难清除的黑色水垢,影响水泵的流量和压力;(3)底阀易腐损、堵塞,且笨重,检修不便;(4)水泵起动前灌水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图1所示为我公司为加拿大制造的PWA型泥浆泵叶轮,该泵的叶轮不同于国内泵轮,采用的是英寸制螺纹与泵轴配合,并且要求做静平衡测试。图2所示为我们制作的静平衡测试装置。  相似文献   

9.
某舰在执行任务前转动柴油机时,发现柴油机淡水压力渐渐下降至零。拆下了淡水泵,发现叶轮(材料为OA19-2)内孔有严重划伤的痕迹,而泵轴(材料为2cr13)表面也有轻微划伤,在进行泵轴与叶轮内孔测量时发现配合面已成间隙配合,其叶轮内孔的锥度为1:10,而泵轴的锥度为1:8,对于  相似文献   

10.
轴流血泵叶轮结构CFD仿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流血泵内部流场形态产生的高剪切力是导致血液溶血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轴流血泵中血液的流体动力分析有助于血泵性能的优化及减少血液细胞的损伤。应用计算机求解RNGk-ε方程,对所设计的微型轴流血泵叶轮中血液的流线及速度、压力、应力等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血泵中的流体具有非常复杂的流动情况,为了避免流动分离、压力变化过大等情况,减少切应力,对血泵叶轮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并给出了优化后的叶轮结构。  相似文献   

11.
<正> 拆卸如图1所示的单级离心泵。首先是松开泵体和轴承体的连接螺母,将轴承体b从泵体1中拉出,然后用扳手或专用工具松开叶轮螺母4,接着拆卸叶轮。由于离心泵的特性,决定了比转数n_s不可能很大,另外设计时考虑水力损失的问题,导致了叶轮出口宽度b和叶轮后盖板与轴承体处的B尺寸间距很小。因而使用的三爪、两爪拉拔器,其勾爪根本无法伸入B和b内,拉拔器失去了作用。对于混流式离心泵,比转数n_s虽较大,b也较宽,偶而一些两爪或三爪的勾爪也能伸进,但由于叶轮前后盖板E较薄使用现有的拉拔器,又往往会发生拉破叶轮的现象。因而,迄今为止,拆卸离心叶轮大多都是用两根铁杆插入到轴承体6和离心叶轮3之间的B中撬出叶轮。或用鎯头敲打泵轴的A处,使轴产生后移,从而拆出叶轮,这种方式即笨又破坏了泵本身的精度。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12.
我公司氯碱生产中盐水输送采用IH80-65-160型全钛离心泵。该泵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滚键”、叶轮螺母脱落甚至轴头断裂等严重事故,原因在于碳钢键在盐水介质中被腐蚀,使轴与叶轮发生相对转动,造成叶轮轮毂严重磨损,与轴的配合达不到技术要求。有的叶轮磨损十分严重,已达到报废程度。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维修措施。首先将碳钢键改为不锈钢键,对叶轮的修复采用轮毂镶套的办法,如图1所示,先将432156(4-3)均布1.叶轮2.轮毂套3.叶轮螺母4.销钉5.轴6.轴套图1叶轮后盖板左侧轮毂部分车去,并将…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磁力泵是五十年代初期应用磁力传动和密封新技术而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泵种,亦称磁力联轴器传动的泵。磁力传动分为永久磁铁和电磁感应驱动两种,以前者使用较多。磁力传动与各种机械传动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向被传动部件传递能量时,被驱动机轴(泵轴)无需穿出机壳,而是利用磁场透过空气隙和隔套薄壁传送动能,带动内转子和泵的叶轮转动。可从根本上消除轴  相似文献   

14.
机床常用水泵与电机一体的冷却泵泵是工作冷却系统的动力。而在使用中,这种冷却泵电机常因冷却液浸入被烧毁,致使整台机床被迫停工。严重影响生产。通过拆开检查看,其电机轴承及线圈上均有明显水珠。这样,不难看出,其烧毁的原因是:由于电机内浸入少量冷却液,破坏了绕组线圈的绝缘性,导致绕组线圈短路而烧毁电机。从冷却泵的结构分析,冷却液进入冷却泵电机的原因除了由于冷却液飞溅从电机接线盒处渗入外,主要是当冷却泵轴带动叶轮在冷却液中高速旋转时,冷却液沿轴向上渗进,通过电  相似文献   

15.
旋流泵是无堵塞泵的一种,无堵塞性较好,但磨损率较高。其主要结构特征是叶轮退缩在压水室后面的泵腔内,叶轮的前面有一段无叶腔,叶轮主要型式为开式叶轮。叶轮在泵腔内旋转时在叶轮的前面形成两种流动:贯通流和循环流,贯通流通过叶轮和压水室流出,循环流在无叶腔内作循环流动。液下泵则是一种立式、叶轮淹没于液体、无需灌泵、密封性能较好的一种泵型,可以广泛替代自吸泵。叶轮悬空的液下旋流泵则是集旋流泵、液下泵优点于一身,同时又具有可靠性较高、生产维护成本较低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液下泵。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我公司主要生产各类水环泵,其中叶轮是水环泵的主要核心部件。对于直径较小,常规材质的叶轮,可以通过铸造批量生产,但是铸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对于直径较大(?800mm以上),且叶片有弯曲弧度的叶轮(见图1),铸造难度很大。2一个模具只能用于浇注一种叶轮,且制造周期长。3仅适用于批量、常规材质生产,特殊材质需要重新设计模具。4铸件内部容易出现缩孔、疏松、砂眼等缺陷,经过加工后,轮毂表面出现气孔。5铸件叶片弧度和厚度不容易保证,叶轮叶片壁较薄,叶  相似文献   

17.
我公司生产各种离心泵,叶轮是泵的水力核心部件,叶轮加工水平直接决定着泵的性能能否达到规定性能。叶轮通常分为开式叶轮和闭式叶轮,见图1。虽然开式叶轮、闭式叶轮曲面作用不同,但都可以用相同的数学模型表示,所不同的只是加工  相似文献   

18.
在小化肥厂生产尿素系统中,常以二台3BA-9铝镁合金泵串联或用塑料泵输送碳酸氢铵母液,这两种泵的寿命均较短。经常一、二个月就停机维修,更换零件。经常损坏零件有叶轮螺母止退垫圈,因为它很薄只有1毫米厚,材料是A3的。很快腐蚀掉,因此叶轮运转中在轴向力作用下游动。同时也经常腐蚀坏键和轴。为了提高泵的耐腐蚀寿命,我们在3BA-9型铝镁合金泵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试制了3BH-5型铝镁合金耐腐蚀泵(性能参数见表1),采取了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叶轮类零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和民用压缩机、膨胀机、泵等行业,其加工质量的优劣对整机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整体叶轮结构紧凑,气动效率高,但其结构也更复杂,为了加工出精确的叶片外形往往需要五轴数控机床。数控程序的编制是加工整体叶轮的关键技术,本文讲解如何在满足叶轮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如何使用Pro/E编程软件进行刀路规划。  相似文献   

20.
曹宏 《通用机械》2013,(10):76-78
离心泵叶轮平衡是叶轮生产加工到装配这一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平衡做得好坏将最终影响到泵的使用。对叶轮平衡方式确定、平衡量的计算以及叶轮去重的形式进行了叙述,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