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体系的界面张力。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降低界面张力起重大作用,而聚合物则影响甚微;单纯碱剂或碱浓度小于0.5%的复合配方不能使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初步得出了兴1块复合驱配方,其中二元配方为:(1.5%~2.0%)Na2CO3+(800~1000mg/L)Mo-3000;三元配方为:(1.5%~2.0%)Na2CO3+0.2%ADF4(或LH)+(800~1000mg/L)Mo-3000。它们均可将体系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为该区块复合驱数模及矿场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欢喜岭油田欢50块高温油藏室内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结果证明,欢50块原油/(碱+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可利用界面张力与温度关系曲线外推,获得不易测定的较高温度下界面张力值,由于欢50块油藏温度很高,表面活性剂的热稳定性成为化学驱成功与否的关键,试验证明,含盐度是影响表面活性剂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配方1.5%Na2CO3+0.4%LH可满足高温条件下欢50块油藏原油低张力驱  相似文献   

3.
驱油用低界面张力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芳 《油田化学》1994,11(1):66-69
应用反离子协同效应原理,用0.2%-1.0%鼠李糖脂配制成功两种低界面张力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1使用鼠李糖脂原样,配方2使用部分转化为离子型的鼠李糖脂,油水界面张力均降至2×10(-2)mN/m,耐温15-80℃。配方2的室内驱油率比水驱高出35%。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干佐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9,16(4):341-344,392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相似文献   

5.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化学方法难以生成的化学基团,性能良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鼠李糖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等效烷烃扫描研究表明,对于高石蜡基特征的大庆脱气脱水原油,鼠李糖脂发酵液界面活性虽然较高,但单独使用时难以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根据HLB值的可加合性和分子结构匹配性原理,将鼠李糖脂发酵液与OP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筛选出具有较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0.6%(wt)发酵液+0.4%(v)OP5+1.0%(wt)NaOH,该体系45℃恒温下与大庆脱气原油的界面张力小于5×10-2mN/m。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水驱原油效率58.65%的基础上可再提高驱油效率15.75%(OOIP)。  相似文献   

6.
以胜利油田孤岛试验区原油为油相,根据原油与驱油体系之间的相态扫描和界面张力变化情况,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出最佳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能提主采取率26.2%(OOIP)。  相似文献   

7.
Tween80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干佐  曹绪龙 《油田化学》1994,11(2):152-156
针对胜利孤东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相态试验、动态界面张力测定、吸附与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Tween80/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复合驱油体系的性能,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配方:0.3%Tween80+1%碱(Na2CO3∶NaHCO3=1∶1)+0.1%PHPAM(3530S)。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复合驱油体系能与胜利孤东油田原油形成中相乳状液,动态界面张力为10-4mN/m数量级,是一种较好的驱油体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杏五区中块油层的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配方研究,确定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为1.2%NaOH+0.3%ORS+1.4%胶板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杏五区中块原油形成的界面张力为10-3mN/m,室内天然岩心驱油效率比水驱采收率提高21.7%。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河油田曙22块原油,开展了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适合曙22块化学驱油用剂,其与回注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及较好的溶解性和抗盐性。确定了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最佳配方:1.0%-1.5%Na2CO3+0.3%-0.5%表面活性剂S—1#,其与原油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数量级,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加入聚合物,在地层温度(45℃)下放置30d后,聚合物/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三元驱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仍保持在10^-3数量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杏五区中块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叶五区中块油层的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配方研究,确定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为1.2%NaOH+0.3%ORS+1.4%胶板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无碱驱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碱条件下,研究一种新型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物理模拟驱油试验,分析其粘度及对大庆第三采油厂脱水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元无碱配方体系的粘度明显高于三元含碱的配方体系;以大庆油田馏分油为原料的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组成的二元无碱体系.第三采油厂脱水原油的界面张力小于10^-3mN/m的无碱配方体系的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初步证明了二元无碱复合驱油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无碱二元体系的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对水驱残余油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惠芬  王刚  马文国  刘春德  王彦伟 《石油学报》2008,29(1):106-110,115
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及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为此提出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通过流变性实验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黏弹性的影响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弹性及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机理的研究表明: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过程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利用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超低张力界面特性,水驱后残余油以油丝和乳状液形式被携带和运移,随着二元驱油体系的黏弹性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降低,水驱后二元驱后的采收率增加,降低界面张力的驱油效果(指达到超低)比提高体系的黏弹性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于无酸值低活性原油油藏的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庄  刘加林 《油田化学》1997,14(4):352-356
针对原油酸值为零的辽河油田曙光4714区块原油,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简称ASP)复合驱油的研究。从14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了两种与NaOH+Na2CO3混合碱和聚合物复配的ASP体系,可使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降至10-4mN/m;还研究了该配方体系与原油的乳化性能、长期稳定性,并作出了活性图;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人造岩心上ASP体系可提高采收率20.6%,在人工充填天然油砂岩心上可提高采收率26.8%,采出液十几分钟后乳化现象消失,油/水彻底分离,界面清晰。本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酸值低活性原油,ASP复合驱也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干佐  林元 《油田化学》1994,11(1):61-65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2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盐)可使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或胜利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值。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欢50块表面活性剂/碱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辽河油田欢50 块为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小,岩性致密,地层温度高,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导致生产时产量下降快,产能低,采出程度低。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复合体系溶液与欢50 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复合体系溶液的长期热稳定性,从7 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又能适应该油藏99℃高温的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和碱形成的复合体系在欢50 块油砂上的吸附以及复合体系溶液驱油效率。该体系在99 ℃时能大幅度降低欢50块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达0.01 mN/m 以下) , 并具有很高的驱替效率,水驱后注入复合体系段塞,平均采收率达65.24 % ,相对于水驱,提高采收率平均为18.4% 。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复合体系溶液的驱油机理,复合体系注入前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复合驱能提高驱替效率,在复合体系前缘形成富集油带,对进一步采出水驱剩余油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大庆长垣南部油田砂体零散,油层薄,泥质含量高,渗透率低,原油粘度低,沥青胶质含量少。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界面张力、牺牲剂对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影响及天然岩芯驱油等试验,并研究了采出水中 Ca~(2+)、 Mg~(2+)离子含量降低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复合碱可改善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牺牲剂可使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静吸附损失降低 40%左右;应用筛选出的三元复合驱配方,用天然岩芯进行室内驱油试验,采收率比水驱提高 20%左右。此复合驱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NB35—2块重质原油油藏特点、开发现状及油品性质,开展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室内实验研究。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水的配伍性、与原油问的界面活性、抗盐性、长期热稳定性和驱油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筛选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为:0.10%聚合物+0.36%表面活性剂17^#,溶液黏度19.7mPa·s,与原油间界面张力达10^-3mN/m数量级以下;注入0.3PV可提高驱油效率32.35%。  相似文献   

18.
大港官29块弱碱水复合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官29块注改性弱碱水及产层特征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官29块实施弱碱水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观点。通过弱碱水,以及弱碱水/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对官29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确立了弱碱水复合驱的可行性及相应的最佳配方体系;并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损失及该体系在模拟人造岩心上的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从试验上论证了在官29块实施弱碱水复合驱不仅可行,而且可提高采收率(最高达10%),具有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在胜利油田复合驱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西区和孤东七区油藏条件,考察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吸附损耗、驱油效率等指标,给出了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ASP)和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SP)的配方。孤岛西区现场使用至2001年7月,已增油89.7 kt,提高采收率4.55%。  相似文献   

20.
低碱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临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普春  康万利 《油田化学》1998,15(2):150-154
考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使采收率提高了10%和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