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屏蔽装药模型起爆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屏蔽装药在爆炸冲击波加载下的临界起爆判据,基于侧壁影响可忽略和一维平面冲击波的假设,采用将冲击波作用下的战斗部简化为屏蔽装药模型,在简化主发炸药的爆轰波波形的基础上,将主发炸药的作用等效为破片冲击过程的方法,得到了战斗部简化模型的冲击起爆判据,此判据为不敏感弹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冲击起爆弹丸对薄板侵彻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太阳 《弹道学报》1999,11(4):54-57,69
利用脉冲X光摄等方法对冲击起爆弹丸的作用过程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并结合有关理论分析,取得一致的结论,弹丸的冲击起爆及其作用除与冲击速度,靶板状态有关外,还取决于弹丸及其装药的结构,根据不同要求,其炸药装药的品种、形状、尺寸、密度等都要与之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电磁脉冲导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能电磁脉冲产生技术和高能微波技术的发展,应用于信息战的电磁脉冲导弹在技术上已经成熟。讨论了电磁脉冲导弹的若干关键技术,综合阐述了电磁脉冲导弹的发展趋势及动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致密相氮化硼的动态高压合成条件,用轴对称爆炸装置对石墨型氮化硼进行了一系列加载试验,对回收样品进行了X光衍射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回收样品中黑色部分含有致密相氮化硼。提高试样初始密度,增加炸药量和加限制钢管,明显地有利于致密相氮化硼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导弹运输发射车的四自由度模型,设计了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以满足导弹发射和机动运输状态的整车重要部位处的减振要求.对于发射和机动两种工况,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并给出了作动器的切换策略.最后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比被动悬架有更好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6.
冲击片雷管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叙述了冲击片雷管的发展与应用,描述了其设计原理和简要结构,详细介绍了影响冲击片雷管性能的主要参数,如各主要元件的功能、材料、几何尺寸以及选取原则等,并指出了冲击片雷管研制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爆炸冲击波测试信号常规处理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分析的高低通滤波测试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冲击波信号从包含有大的背景噪声干扰的实测信号中提取出来,对爆炸波信号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在爆炸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导弹起竖过程中,因升降速度的变化和起竖油缸换级而引起振动。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可方便地建立系统的动力分析方程,求出液压冲击值和动力过载系数,评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用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离散杆和冲击波复合作用下对超音速导弹的毁伤效应,对离散杆战斗部冲击起爆和结构毁伤超音速导弹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了离散杆战斗部冲击起爆超音速导弹战斗部的临界距离以及弹目距离、交汇角对毁伤超音速导弹发动机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离散杆战斗部只有在杆条与冲击波的复合作用下,才可能引爆超音速导弹战斗部;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和冲击波叠加作用下对超音速导弹发动机舱的结构毁伤效应明显优于杆条独立作用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求一种火药装药床的快速点火方式,以满足工程应用对点火时间的需求,设计了爆轰快速点火实验装置并进行了爆轰点火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实验装置的特殊结构,建立了爆轰点火过程的理论计算模型,应用4阶龙格—库塔法编程计算得出一典型装药结构下爆轰点火过程各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主要为点火过程中实验装置内压力变化规律。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爆轰点火可以实现微秒级点火目标的结论,对爆轰快速点火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杰  陶钢  张洪伟  潘保青 《兵工学报》2014,35(11):1846-1850
给出了一种可获得不同爆炸冲击波的方法。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冲击波生成区域与冲击波加载空气域的几何模型,采用Hypermesh软件对模型进行映射网格划分,并赋予材料参数和状态方程,通过设计Fortran程序,将所需冲击波的压力-时间曲线,转换为单位体积内能-时间的曲线,应用修正公式对曲线进行校正,然后加载到冲击波生成区域内,最后通过LS-DYNA有限元程序计算获得所需要的平面冲击波场。采用该计算方法可以模拟获得不同爆炸冲击波,误差范围在1.0%之内。该方法为深入研究爆炸冲击波创伤效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云爆剂爆炸/冲击波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一种新型云爆药剂及其试验装置进行了外场静爆试验,并对其爆炸/冲击波参数和后续燃烧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装药量为30 kg的试验弹其爆炸火球最大直径可达17.4 m,是原始装药直径的75.65倍。从所测爆炸场超压曲线发现存在前后两个正压作用区,第二个正压区呈现较好的规律性;二次冲击波在火球区外形成,火球区内是后续燃烧反应对爆炸波加载而引起的压缩波积累压力平台;二次冲击波峰值压力不小于第一个冲击波的40%,二次冲量占总冲量的12.5%~43.7%,其对爆炸/冲击波威力的贡献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3.
机库内爆炸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卫东  吴开腾  宁建国 《兵工学报》2007,28(11):1329-1334
利用自编程序MMIC3D建立了机库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三维Youngs界面技术对战斗部侵彻机库后发生爆炸情况下的流场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后处理软件Visc3D分析了冲击波在机库内的分布情况,在与实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关键点的压力曲线和一些规律性的仿真结果,并且通过计算结果的动画处理,清晰地看到战斗部在机库内部爆炸后所形成冲击波的传播规律。这些结果与规律基本符合物理现象和理论分析,对爆炸场近、远场的物理过程及其效应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如何高效毁伤机库内的飞机、人员以及相关设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爆炸冲击下建筑用焊接钢筋的稳定性,模拟仿真爆炸时间、爆炸冲击波强度、热传导计算、不同工况损伤、与水平距离等对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爆炸时间增加,钢筋温度上升,接近爆炸点处钢筋温度上升速度最快;远离爆炸点处钢筋温度较低,上升平稳;温度随爆炸冲击波强度增加而升高,当爆炸时间为10 ms,爆炸冲击波强度为400 MPa时,钢筋温度达850℃;热传导计算准确性高,与实测值较吻合;不同受火方式下严重损伤区占比与升温时间正相关,爆炸后四面受火时,严重损伤区占比高达90%;水平距离越大钢筋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张更宇 《兵工学报》2007,28(11):1298-1301
系统分析了反坦克导弹室内射击的特点、可能对射手造成的损伤,通过试验重点分析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在以房舍为代表的狭小空间内射击时物理和化学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为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适应房舍等狭小工事内射击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潜射导弹伺服系统的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量指标包括故障检测率、故障膈离率、故障虚警率等,根据该型导弹伺服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测试性指标的分析验证方法和步骤,重点讨论了测试性指标验证样本量的确定方法、故障注入模式的选取原则、故障模式分配原则以及对系统测试性的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对纤维增强攻坚战斗部毁伤威力进行有效评估,对裸装药、复合材料壳体、钢质壳体装药在空气及混凝土靶中的爆炸破坏效应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样装药情况下,复合材料壳体装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大于钢壳体装药而低于裸装药,且不会产生破片对远距离目标的杀伤;而钢质壳体装药爆炸破片对远距离目标具有一定的杀伤效应.在混凝土靶中爆炸破坏效应方面,复合材料壳体装药阻抗匹配要比钢壳体装药好,更利于爆炸冲击波的传播.同样装药情况下,复合材料壳体装药爆炸对靶体爆炸驱动有效能量大于钢壳体装药.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突防生存概率和命中率,以提高其作战效能的实际问题出发,讨论了随机事元的关联性和相互独立性,给出了条件随机事元的概念.在对随机事元的传导概率和条件随机事元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并给出了条件传导概率的概念.将传导概率和条件传导概率与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数学计算模型相结合,对改进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提高其作战效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翟禹尧  史贤俊  吕佳朋 《兵工学报》2019,40(10):2070-2079
针对目前导弹测试性指标论证时缺乏有效方法支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GSPN)的测试性建模方法。在建立导弹系统三维立体结构GSPN模型基础上,以各子系统的平面GSPN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导弹系统故障检测及维修过程,同时根据国家军用标准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对系统故障模式进行分类;基于GSPN模型可达标识图与嵌入马尔可夫链同构,以实存状态集和消失状态集表征库所变迁,采用同构法对测试性指标进行求解;以某型导弹子系统为例,对其测试性指标进行了评估,得到92%的故障检测率和90%的故障隔离率,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和相应算法的有效性,对测试性指标的权衡分析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