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陶冉  张辉 《工业计量》2011,21(2):37-39
水泵综合参数的测量,对控制信号的精度、测量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文章结合C8051F020单片机及模拟电路实现一种高精度的水泵综合参数测控系统,通过键盘的输入,可以实现水泵流量、扬程参数的控制和测量,以及流量-扬程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2.
徐克旗 《硅谷》2008,(15):16
一、引言   温度测量与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准确地测量和有效地控制温度是优质、高产、低耗和安全生产的主要条件.利用单片机技术的温度测控系统以其体积小,可靠性高.DS18820温度传感器因测量精度高电路简单,价格低廉而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不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匹配性能试验要求,研制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油冷却器性能试验系统,能够实时测量与控制机油和冷却水的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实现对冷却器性能参数的分析、显示,并具有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功能.还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关键参数的精确测量与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测控精度与试验效率较高,并可辅助完成其他整机及部件的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4.
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测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其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对压力测量、变容室气体温度测量、变容室体积变化率测量、恒压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测控系统的应用可以使气体微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和不确定度均优于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5.
离子氮化炉的精确测控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学宽  祁会民 《材料保护》1989,22(4):34-35,4
根据离子氮化设备测控温的特殊性,设计了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测温准确并能自动控涅的方式,即由双波比色温度仪、热电偶、测温头及其它测控温仪表组成的系统和用此系统测温、校温、自动控温的方法,论述了有关仪表的改装。考察了氮化工艺参数、村质对测控温精度的影响,指出这种测控温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不仅精度高,而且可以测量炉内工件温度的均匀性及准确控制工件某一部位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测控分开形式对近百台五六十年代制造的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进行测控温系统改造的工作.改造后的控温系统创造了不同热电偶数量(测控温共偶,1~3支)都可实现对试样温度和梯度的稳定控制,系统具有较强抗外界干扰能力,而且控温过程中对电网无干扰.测量系统测量误差≤±0.1%FS.测控温系统采取单炉闭环控制、30台集中巡回...  相似文献   

7.
1984年为兰州西固石油站制作了一台经过改进的油脂饱和蒸汽压测定仪.主要在测量控制线路和温度控制方面作了较大改进.研制出了用晶体管线路代替电子管线路的测量线路.不仅仅在实验精度上,而且在体积和功耗上都优于1963年研制成功的真空油脂饱和蒸汽压测定仪.在第一部分,介绍了这台仪器的测量原理.没有采用悬摆法,而是采用蒸发速度法来测量油脂的饱和蒸汽压.蒸发速度法是先测出一组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油蒸汽的蒸发速度,然后推算任意温度下油的饱和蒸汽压的一种实验万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测试装置.着重介绍了测量控制线路以及对邻苯二甲酸二丁脂的测试结果.并与1984年研制成功的微机测控油蒸汽压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温度测控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为智能温度测控系统功能、精度的提高和抗干扰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条件.设计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汇编程序,并且阐述其在冷库温度调控方面的应用.该系统结构具有价格低廉,精度高、微型化、抗干扰能力强、易扩展等一系列优点.  相似文献   

9.
刘晓魁  周少华 《硅谷》2008,(15):92-93
温度测控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为智能温度测控系统功能、精度的提高和抗干扰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条件.设计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汇编程序,并且阐述其在冷库温度调控方面的应用.该系统结构具有价格低廉,精度高、微型化、抗干扰能力强、易扩展等一系列优点.  相似文献   

10.
烤烟炕房智能干、湿温度测控仪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军 《计量技术》2003,48(12):14-16
针对烤烟炕房干、湿温度的测量和控制问题 ,采用单片机与人工智能技术 ,研制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干、湿温度测控仪 (以下简称测温仪 ) ,有效地控制了烤烟炕房内的干、湿温度 ,提高了烟叶的初烤质量。也可应用于其他干、湿温度测控场合  相似文献   

11.
张玉林 《低温工程》1999,(4):193-196
对静止轨道上辐射致冷器第二级温度测量和控制,从系统设计及应用结果,分别做了介绍,着重对温度测量,两点温控和致冷量做了探讨,对于保证航天遥感仪器上红外传感器低温稳定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滚筒流道温度的准确计量是沥青拌和站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以热敏电阻为检测元件,基于嵌入式控制核心开发了滚筒流道温度实时测量系统。构建了热敏电阻非线性温度补偿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对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进行了非线性补偿,消除了测量温度的非线性误差。分别针对红外、热电阻和热敏电阻对滚筒流道温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热敏电阻的温度测量系统能减小粉尘和热惯性的影响,满足滚筒流道温度实时智能控制的需求,提高沥青拌和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王明凯  王金库  王景辉  张金涛 《计量学报》2022,43(11):1431-1437
导热仪的温度测量和控制水平不高是导致测量结果产生偏差的重要原因。防护热板导热仪具有较大的热惯性,需要被控制温度的单元多,彼此有热传递作用,形成非线性的相互干扰,如果控制参数的整定不合适,系统各个单元的温度就会随时间波动。在国产精密工业温度计、测温仪、直流电源,LabVIEW虚拟PID控制器构成的导热仪温控系统上,分段优化整定导热仪系统PID控制参数,并研究了导热仪各部件温度控制顺序对整体控温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至400℃的范围,导热仪各个单元的温度被长时间稳定控制在±0.01℃以内,此参数整定方法可满足高精度防护热板导热仪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蒸发损失作为机动车制动液的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对进一步优化测试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机动车制动液蒸发性能测定仪对某品牌HZY4型制动液样品进行测定,并评估测定结果中蒸发损失的不确定度,明确了仪器温控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因此,提高蒸发性能测定仪的控温精度,减小温度波动是减小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渐进成形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可满足小批量产品高精高效的生产需求。在航天航空、电子及精密仪器领域中的部件通常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但在室温下整体延展性较差的材料(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很难通过传统的渐进成形方法来成形,使用热辅助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简要介绍了渐进成形技术的发展及成形原理,并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在热渐进成形技术中使用的加热方法,将其分为两种类型:整体加热和局部加热,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两种加热方式的优缺点,其中,电加热方式适用范围较广且加热温度较高,加之其设备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加热方式,综述了相应的成形装置及温度测控方式,测温方式分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对比两种测量方法,接触式测温精度高且测温范围较大,但难以测量运动中物体的温度;非接触式测温通常用于测量运动中的物体和小范围内的温度,并且不会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场造成影响,但其制造成本较高且测量精度相对较低。分析了各种成形装置及温度测控系统的适应工况,将温度控制在材料成形的最佳温度附近可以提高材料的成形性和成形精度。  相似文献   

16.
真空法和空调法是精密测量环境温度高稳定度和均匀度的主要构建方法.讨论了多热源温场控制的解耦问题,考虑到空气温度控制模型的复杂性和非精确性,依靠先验知识的不完全解耦方法仍将在工程应用中居于主流地位.高精度温度测量一般依赖于测量精度高的铂电阻等温度传感器完成,但自然对流条件下的空气流动性差,应考虑热电阻工作中的自热现象.热电偶和石英温度传感器可能是该条件下温度测量的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大尺寸测量装置由于测量范围大,其测量精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大尺寸测量装置所处环境条件变化会影响其测量精度。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地下一层实验室80m长度标准装置,在空调控温状态和自然温度状态(不控温)下,进行了长度测量范围为10,30,70m的测量精度实验研究,得到空调控温状态下折射率补偿误差分别为7.0,10.5,21.0μm;自然温度状态下折射率补偿误差分别为2.5,2.9,3.9μm。实验结果表明:大尺寸测量装置在自然温度状态下能得到更高的测量精度,当测量范围大于30m时,测量精度可优于10-7量级。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基于USB接口的测硫仪,重点对智能控制器中的电解电流控制模块、炉温控制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进行了介绍。利用热电偶实现炉温的测量,采用具有USB接口的微处理器完成测量过程的控制和数据传输任务,并设计了高精度的信号放大和数据采集电路来保证仪器的性能,同时还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仪器的测量精度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传感器的温度性能,利用PIC单片机对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内嵌基于一定算法的用户程序,以达到对于特定温度的特性补偿、软件修正及实时控制,取得了理想的测量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