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资料表明济阳坳陷东部存在走滑断层。依据切割深度将其分为深层次和浅层次两种,并分别论述了它们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引入脆性层次走滑断层单剪模式,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区走滑断层形成的应力机制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走滑构造的研究程度,将济阳坳陷东部作为一个整体,应用构造解析方法,研究其走滑构造的形态、分类、组合形式及形成期次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断层分深层次和浅层次2种。深层次断层剖面上呈花状构造和复式Y字形,平面上具有主位移带,并有伴生构造;浅层次断层剖面上呈阶梯状,平面上无主位移带,呈雁列状,伴有半背斜。走滑断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的活动,主要形成时期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现今断层是在2期应力场机制下逐步发育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清济阳坳陷中一新生代不同构造阶段断裂的发育特征,对穿过断裂的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释分析,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和沾化凹陷中-新生代断层的活动性,在此基础上对济阳坳陷东西部构造单元断裂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西部构造单元中-新生代断裂发育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断裂发育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带和沧东-兰聊断裂带的活动,东部构造单元受郯庐断裂影响较大,西部构造单元受沧东-兰聊断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受晚中生代—古近纪中国东部大规模裂陷成盆期伴随的走滑作用和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以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济阳坳陷应力场具有多期性、多向性和复杂性,其内中、新生代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断裂组合形态复杂、多样,最常见的“Y”与反“Y”字复合型断层组合形成的背斜或断鼻构造是主要的油气赋存聚集场所,不同级别断裂对坳陷构造、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各不相同,同沉积断裂对坳陷(盆地)的形成及油气运聚、成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构造体制转换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立国 《岩性油气藏》2009,21(1):72-74,98
研究了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时期的断裂组合特征,并对济阳坳陷构造体制转换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盆地演化主要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拼接挤压以及滨太平洋构造域和郯庐断裂带的活动2种动力学背景,郯庐断裂在中生代末一新生代初由左旋到右旋的转变是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层切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西向断层在新生代凸起造成的下切谷、断裂的活动年代和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对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层之间的切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早期发育的5条北西向断层被后期发育的北东(东)向断层所切割,孔店期-沙四期是主要的切割时期.断层切割期前,济阳坳陷受北西向断层控制;断层切割期,北西向断层和北东向断层共同控制盆地的发育;断层切割期后,北西向断层基本停止活动,北东向断层控制了盆地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及钻井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早第三纪末沿北西西向断层多处发生过正反转活动;渐新世末由郯庐断裂左行走滑活动形成的右旋压扭应力场控制了反转构造的形成;断层后期正反转特征与其前期拉张特征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文章还对正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部位 ,是渤海湾盆地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和盆地充填都比较独特的地区。本文从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入手 ,详细探讨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的独特特征及其对本地区油气运聚的影响 ,认为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 ,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 ,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 ,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 ,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经典地幔岩无水熔融理论基础上的稀土元素(REE)反演方法,讨论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火山岩稀土元素反演结果表明,地幔异常高温显然与大陆地幔热柱活动有关。地幔热柱上升的过程从中生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新生代孔店期,新近纪地幔热柱才下降。结合盆地构造沉降情况,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岩石圈的厚度,认为计算出来的岩浆源深度基本上代表了软流圈顶面深度,由于软流圈的上涌将导致岩石圈的减薄,因此,在中、新生代交界处及沙四段末的济阳运动之前岩石圈厚度是减薄的,在济阳运动与东营运动之间的Es3-Es2-1时期岩石圈厚度也是减薄的,从Eg期至今,岩石圈厚度总体上也是减薄的。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构造及沉积演化探讨——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渤海湾盆地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构造及沉积发育过程与郯庐断裂带有着密切联系。地史上郯庐断裂带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既有过左旋也有过右旋,对盆地构造形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其中,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褶皱;燕山运动Ⅰ、Ⅱ幕主要表现为右旋剪切走滑;燕山运动Ⅲ幕主要表现为左旋剪切走滑,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右旋剪切走滑及拉张块断。最后得出盆地新生代早期形成的构造格局受到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盆地内的凸起或凹陷都是在褶皱基础上经断层改造形成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定量分析济阳坳陷馆陶组断层活动强度和总结断层活动规律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该时期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期继承性活动的主干断层和馆陶组内部活动的次级小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活动通过对油气纵向运移的控制来控制油气的垂向和平面分布,主干断层和次级断层的活动时期以及活动强度决定了馆陶组沉积期油气藏的垂向分布和平面分布的差异。并预测济阳坳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应在沾化凹陷和滩海地区。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区中、新生代伸展与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晶基底.选取这两个地区近年来3条有代表性的大跨度深层反射地震剖面,重建盆地沉积岩层埋藏史,通过反复拟合盆地内部构造形态,定量计算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详细解析了基底伸展变形过程.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区基底伸展及断裂活动在时空上很不均衡,两个地区古近纪伸展变形强度均显著大于中生代;古近纪济阳坳陷南北向地壳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均为东西向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济阳拗陷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沉积物压实过程所建立的力学关系表明,孔隙流体压力Pp与上覆岩层压力Ph及有效应力Pe有关。其中Ph可由地层的密度求取,Pe可由叠加速度获得。通过对济阳拗陷山东探区地层压力预测精度敏感性的分析,认为地震速度变化及上覆岩层压力梯度对反映地层压力最敏感,于是统计了济阳拗陷100口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压力资料,同时解释了该区约1000个点的地震速度谱资料,基本查清了造成该区地震速度谱资料异常的因素,建立了该区地震速度谱资料异常干扰校正模型;分别用测井密度、平均密度方法完成了三个凹陷区的正常地层压力模型计算;形成一套技术先进、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应用这些新方法对15口预探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钻数据的地层压力梯度绝对误差小于0.1g/cm^3,相对误差最大值小于10%,克服了过去地层压力预测存在的不稳定、起伏大的缺陷,满足了预探井地层压力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箕状断陷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地层官庄组沉积之后(即始新世以来),与距今42~38Ma发生的蒙山抬升事件有关。济阳坳陷的箕状断陷形成时代为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大约为距今42~24.6Ma。由此可见,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一致,均为距今42~24.6Ma。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低熟油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该区低熟油的物理化学特征,总结了低熟油的标志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油岩对比,确定了济阳坳陷低熟油主要来自咸水—半咸水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通过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剖面对比研究发现,济阳坳陷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之所以在埋藏较浅的情况下形成了大规模的低熟油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原因:①沙四段、沙一段烃源岩中存在富含藻类的有机质富集层,它是形成低熟油的物质基础;②富含有机酸、钾离子、铝离子的地层流体特征加速了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促进了低熟油的生成;③可溶有机质是形成低熟油的主要贡献者;④咸化环境有利于可溶有机质的保存。通过对其成油体系的剖析发现,低熟油成藏具有早生、早排、成藏期晚、运移距离短等特点,油藏展布受有效烃源岩体的控制,故低熟油的勘探应紧紧围绕低熟烃源岩体进行。  相似文献   

16.
斜滑断层是一种重要的构造变形,断层的斜向滑动导致盆地发生斜向裂陷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盆地内的沉积体系。在系统分析斜滑断层的变形机制的基础上,将斜滑断层的成因分为4类,即:同期纯剪切、简单剪切和一般剪切,以及由斜向伸展/挤压导致的多期纯剪应变。通过对济阳坳陷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其内断层的平面、剖面解析以及运动学参数计算,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得出济阳坳陷中生代以来斜滑断层的活动特征。印支期受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断层为逆斜滑活动,燕山期受区域简单剪切作用为正斜滑活动,喜马拉雅期受区域伸展应力场作用主要是正斜滑活动;同时,还包括一般剪切作用下的正斜滑活动及由于应力场转换产生的继承性斜向伸展。斜滑断层的活动控制着盆地边缘扇体的横向迁移和叠置、碎屑体系的推进和展布,空间上解析了由沉积体横向叠置产生的沉积叠瓦、斜歪背斜等地质现象。利用沉积体展布来判断斜滑断层旋向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假象,需要结合断层的次级构造或区域构造演化史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尹丽娟 《海洋石油》2012,32(1):45-48
依据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将济阳坳陷陡坡带分为板式、铲式、断阶式、坡坪式4种类型。断阶式和坡坪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类型多,成藏条件优越,各类油气藏发育完全,在纵向上组成较完整的油气藏序列。板式和铲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其次为扇三角洲,油气藏类型单一,在纵向上油气藏序列发育也不完整。此外,板式陡坡带由于断裂不发育,沉积相带窄,油气相对贫瘠。油气在断阶式中最为富集,其次为坡坪式和板式,铲式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8.
控制储量升级已成为济阳坳陷探明储量最重要的来源。勘探增加、老井复查与测试技术进步是济阳坳陷石油控制储量升级的主要原因,储量规模、储量丰度、产能、油藏埋深是影响控制储量区块升级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储量规模大于500×104 t、储量丰度大于50×104 t/km2、油藏埋深小于3 500 m、千米井深稳定产量大于2.8 t/km·d(陆地)或20 t/km·d(浅海)的石油控制储量区块基本可升级为石油探明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