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以渤海湾西岸这一典型淤泥质海岸为背景,从研究古气候环境出发,利用相关考古资料和前人的成果,重建渤海湾西岸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得到渤海湾的气候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孢粉化石资料,初步恢复渤海湾地区4个特征位置的古气候、古环境.针对渤海海域水环境,建立距今2500~2000年前、距今1000年前和公元2004年的渤海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流场变化构建出从古至今海岸变迁演变过程(冲淤演变).研究古气候环境变化与海岸变迁的关系,探索古气候环境影响下的海岸变迁的内因和外延,综合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影响因素,总结得出渤海湾海岸古气候环境(温度、降水、潮流风浪等)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并对未来海岸线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嘉兴市属太湖流域杭嘉湖水系,地表水资源校丰富,由于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地表水污染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不断减少,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而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地面沉降现象严重,由此而造成对城市防洪、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产和的危险,提出了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钦  金颖 《吉林水利》2012,(11):41+60-41,60
分析了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对环境造成的几方面影响,并提出了几项控制地下水过量补充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与地下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水水质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满足用水户不同的水质需求。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地下水水质演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的地下水水质问题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地下水水质的关注,在地下水水质分析与研究领域中出现很多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从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地下水水质演变的成因分析和地下水水质分析的新技术三方面对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世界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被作为重要水源,其开发管理受到广泛重视。长期以来,由于不适宜的开发方式,全球许多地区面临着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从分析世界上局部地区地下水过量开采的严峻形势入手,回顾总结世界各国对地下水管理的特点及措施,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防治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的基础.概括了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及不断完善的过程,对现有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地下水脆弱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省地下水利用量约占总水资源利用量的70%,由于水资源紧缺,使地下水处于严重的超采状态。因为地下水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由此引发了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环境危害等严重问题。因此应对地下水超采进行预测和设定控制方案,并采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管理等措施加以限制,以期宏观战略规划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山西省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原因,对天然状态下(1955—1983年)、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阶段(1984—1998年)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阶段(1999—2008年)三个阶段的水均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水的过量开采是导致泉水流量减少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影响下泉流量处于负均衡,各均衡期内泉流量与均衡结果具有密切的联系,泉流量随着负均衡值的增大快速减小。  相似文献   

9.
监测自然衰减法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一种可选方法已得到普遍认可,执行监测自然衰减法之前必须进行自然衰减有效性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特别是我国在污灌区水土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介绍了在不同土地利用下厚近30 m包气带和地下水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氮同位素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张寿全 《中国水利》2012,(Z1):31-33
地下水是北京供水安全的根本依靠,对北京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地下水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三要水"的思想,就树立整体系统的观念、法制保障的观念、循环周期的观念,以及加强地下水含水层系统模型研究、建立统一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进行了初步论述,介绍了北京地下水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1.
加油站油罐渗漏而污染地下水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地区某加油站及其附近区域地下水和土壤中特征污染物现状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物透过包气带后,进入到地下水中造成了加油站场地内的浅层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浅层地下水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加油站场区内;土壤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以泄露点中心为圆心5.0m为半径的圆形,向下延伸约15m的柱状范围。通过对调查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价得知,场地浅层地下水及土壤均超出了人体健康风险水平的上限,急需对污染场地的水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富平县石川河河谷阶地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了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型,论证了建立石川河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初步计算了地下水库库容约为4.95亿m~3。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不同降水和开采条件下,进行人工回灌0.52亿m~3/a、10年后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内的地下水位将大范围的抬升,大部分地区与1959年的水位相近,可基本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准确评价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水力压裂和废水回注对地下水的影响,需要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模型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污染物的潜在运移途径,在DRASTIC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开采井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DIRTEV和回注井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DIRWOCT。根据相关资料对模型中各评价因子进行了分级及评分,运用模糊综合矩阵法确定了各因子权重,并利用单参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四川某页岩气采区的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页岩气开采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陈社明  柳富田  张茜 《人民长江》2018,49(17):45-51
为了定量模拟和评价不同降雨情景下天津市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情况,通过对天津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已获取的资料建立地下水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已知的地下水位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与检验,确定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利用模型对常态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维持不变,50%频率下的降水量)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维持不变,95%频率下的降水量)天津市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预测和评价,分析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对两种情景的动态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10 a后的地下水流场特征较为相近,地下水流向也基本一致,地下水位均有所下降,在开采量不变情况下,降水量的减少对承压含水层的影响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对奇台县地下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奇台县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基本情况,对其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作了重点分析。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的同时,大量开采引用地下水,两水之间的互相补给的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使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条件、潜水水位以及泉水出露等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植被衰退、土地盐渍化、沙进人退、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威胁到绿洲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要实现奇台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水资源转化的特点,加强水资源的水政管理,重视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突出生态建设,加快水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治理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的上升, 促进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格尔木地区地下水位的响应进行研究, 对格尔木冲洪积扇 30年来降水量、 地表径流量、 地下水埋深以及格尔木河人类活动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近 30 年来,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地下 水系统, 致使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下水水位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格尔木河 径流量是近年来引起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升高的主要因素, 径流量对地下水水位影响较为显著, 显著水平为 0 1 038。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埋深变化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选取了渭北旱塬区两个具有典型性的观测井点,利用已有的2000年-2010年埋深数据以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故该方法可应用于地下水动态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了解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地下水潜在补给变化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以栾城生态试验站为典型研究区,联合应用ClimGen天气发生器和地下水补给Visual HELP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地下水潜在补给速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降水减少10%(P)、温度上升2℃(T)以及两者同时发生(PT)三种情景下,未来(2011年-2040年)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速率相比基准(1961年-1990年)分别下降了23.33%、4.42%、26.01%,其中降水的减少对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尤为明显。该项研究对于指导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关系研究中,冻土分布特征及融冻过程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冻土区地下水对河道径流的贡献、地下水流动路径和地下水-热耦合模型的相关文献,对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研究进行综述,认为:①受土壤中冻土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不同冻土区地下水对径流的贡献比例不一致;②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剂研究地下水流动路径,有助于冻土区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模型的构建,但只能获得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③地下多相流系统的水-热耦合模型可将冻土的变化与其相应的水文响应过程耦合在一起,实现了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关系的定量刻画,但在实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有关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主要成果,对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演化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我国区域地下水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项目选题的起源和立项的时代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重大需求驱动,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流域尺度地下水演化的国家重点项目研究,都是围绕国家目标或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及时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关键科技问题,突显了重大科学研究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