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苗族人民生活艺术中的民间歌曲与传说、图腾崇拜、苗族服饰纹样与造型的角度来浅析鸟元素与苗族文化的不解之缘。苗族聚集地区受生态环境的影响,鸟成为当地常见的物种,作为大自然的使者与自由灵动象征,它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中。笔者是一位苗族姑娘,对家乡的一切都情有独钟,童年记忆中外婆家附近的古榕树上经常有雏鸟从巢里掉下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很少能见到这一幕了……苗族与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鸟的形象刻画在生活的艺术中,用各种形式来诠释着创造者的理想与对待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图案,可以说是苗族艺术的结晶,是苗族文化的符号,也是苗族人民献给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苗族服饰图案通过古朴的纹样、独特的造型、斑斓的色彩、精湛的工艺来传达其民族的审美意识、民族情感以及哲学思想。本文从纹样、造型、色彩、工艺四个方面来剖析苗族服饰图案的美感,探讨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从而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图案,可以说是苗族艺术的结晶,是苗族文化的符号,也是苗族人民献给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苗族服饰图案通过古朴的纹样、独特的造型、斑斓的色彩、精湛的工艺来传达其民族的审美意识、民族情感以及哲学思想。本文从纹样、造型、色彩、工艺四个方面来剖析苗族服饰图案的美感,探讨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从而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炎松  陈牧  邵星 《华中建筑》2010,28(1):169-171
巴拉河流域是苗族"长裙苗"集中生活居住的区域,分布着众多传统的苗族聚落。该文从这些聚落在流域中的分布、山水环境来认识聚落选址规律,并从聚落内部的单体建筑和重要节点的定位原则来认识单个聚落的布局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该地区苗族聚落体系的整体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6)
文章主要论述了湘西地区苗族服饰刺绣图案的种类及造型方法。湘西地区苗族服饰图案丰富多彩,蕴含苗族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寄托了湘西地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为苗族服饰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艺术照明在建筑中的美化作用正与日俱增。这是由于艺术照明除具有装饰材料的功能外,而且还可以以它特有的发光条件,使优美的环境更为增色。不可否认,在没有灯光的建筑中,各种美的享受都将化为鸟有。什么是艺术照明,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照明是用灯光来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一种照明。它与以满足工作需要为主的照明,在功能上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2)
湘西凤凰苗族锉花是与我国其他民间剪纸风格迥异的一种特殊剪纸艺术,纹样古朴且具有浪漫气息。湘西凤凰苗族锉花艺术与苗族刺绣相辅相成,锉花纹样多用作服饰刺绣底样,适应苗族刺绣紧密、细腻的要求,造型严谨,风格繁复。湘西凤凰苗族锉花艺术不仅是一种古朴的民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传承湘西凤凰苗族历史文化的物质媒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1)
贵州苗族刺绣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向世界展现出其丰富、瑰丽的民族魅力。贵州苗族刺绣是实用与审美完美融合的艺术典范。以现代装饰绘画的视角挖掘传统贵州苗族刺绣宝藏,研究其装饰艺术特征,并在现代装饰绘画表现形式上融合贵州苗族刺绣,可以继承和发展贵州苗族刺绣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5)
女性主义艺术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出现的一种关注女性的艺术现象,对于男性话语建构的社会是一种冲击,旨在消除女性被建构的局面和状态,追求平等对话。中国苗族民间刺绣艺术在默默无闻中展示着苗族的历史和风俗,与传统的主流美术共同构成华夏文明。女性主义艺术与苗族刺绣艺术在心灵感受、表现手法和审美诉求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二者有着差异之美,丰富了当代艺术多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136-138
从苗族古歌的歌词内容入手,对苗族古歌中出现的"数"进行整理研究,发现数字"一""二""三""五""七""九"在苗族古歌中频繁地出现,且每一个数字都包含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如:"一"的宇宙观,"三"的质变思维等;对苗族古歌中的数学文化与苗族生活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解读了数字在苗族风俗习惯中的含义;通过研究古歌,解析苗族语言中数量单位的演变和数学的四则运算。  相似文献   

11.
王国涛  陈绍山 《中外建筑》2003,(5):50-50,69
建筑形象是通过各种几何形体造型、空间和环境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一定的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其表现为直接形象。主要特点是:其一是表现艺术。建筑形象主要是各种几何形体,类似抽象雕塑,它缺乏完整的叙事描写的能力,不大可能直接反映具体思想,通过形体与空间的组合,或借助隐喻象征手法,可以赋予建筑以雄伟、华丽、典雅、轻快等艺术气氛和美学意境的目的,间接地表现特定的时代、民族、地区的艺术特征,建筑师个人意识和创作思想。我国古代有“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说法。西方从古希腊起就流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可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8)
苗族题材工笔画在我国工笔画领域拥有重要的地位。创作者把苗族的文化特色作为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题材,不仅能让观者了解苗族文化,还能赋予作品时代的力量。苗族服饰作为苗族的特色文化,是工笔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基于此,该文从线条造型、色彩语言、空间意境三个方面研究苗族服饰在工笔画中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针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民居聚落,从民族的历史、宗教、社会、习俗、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原生态的民居聚落中找寻原生态的文化根源,分析苗族民居聚落公共空间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园林》2004,(5)
外面的世界作者把象征的手法运用于插花艺术中,形成了艺术、生活和文化的完美体现。作品以门作为装饰环境与题材,花从门的缝隙中探出,好似在闺阁中幽居的美女,终于有一天,她打开闺门,从半掩的门中探出身子,凝视着外面缤纷灿烂的世界,怦然心动。插花造型是拟锦鸟的美丽姿态,鹤望兰为首,绿掌为身,新西兰麻为尾,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4)
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体现,其深深地根植于传统文化,并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以民族土壤为基础的苗族、侗族文化是其民族情感的重要体现,其经过了数百年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与风格。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变革,人类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苗族、侗族优秀的文化历史与民间美术正逐渐消失。文章主要从苗族、侗族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入手,分析了其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其对于传承我国民间艺术与民族文化起到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料理是生活的艺术,而空间承载着生活”在百川日料的设计中,设计师以消费者的视角对项目重新审视,意在将艺术与料理融入设计中,进行一次独特的文化融合。设计师从日式传统文化提炼出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进行演变、重组,结合中式水墨的基调,打造兼具艺术感官、互动交流、自然体验的多元空间,引领食客步入日本的街头。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今中外动物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因动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构成简单,特征明显,容易塑造的优点,是作为艺术表现的完美媒介。而它在表达上也经常会以拟人象征的手法来诠释所要表现的事物,来传达出一种远远超出形式自身的意义。早在原始社会狩猎时代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还有人类身体自身的生理结构与动物无法相比,造成了速度与力量上的差距,使得无法与自然界的动物抗衡。由此,人们对动物产生了崇拜,并且甚至把动物认为是部落的祖先与神明,希望因此得到庇佑。所谓"对主管万物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我国餐饮业的空间设计手段和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装饰元素的应用成为潮流,其中又以苗族元素最为大众熟知和流行。该文从苗族的文化历史角度入手,试图探究起源历史、生活环境、自然资源、文化内涵如何与其传统装饰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同时依托实际案例,探讨现代餐饮空间对苗族装饰元素三种和而不同的设计美学理念思想,并对其指导的餐饮空间设计思路进行归纳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
<正>苗族蜡染技艺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技艺编号:Ⅷ-25蜡染是贵州省丹寨、黄平、凯里、榕江、安顺、织金等县市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古老的蜡染技艺代代传承。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浓厚。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等政策下,以大湾村为例,从村寨聚居形式、民居平面形式与功能布局、构造形式与建造技艺、立面风格、细部装饰等多方面分析黔东苗族传统民居特色,提出现状民居存在的不足,建议在保持黔东苗族民居传统风貌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从内部居住环境、院落卫生环境和建筑安全性能等方面对黔东苗族民居进行宜居性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