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日本茶道的演变真正懂茶的人,讲究选茶、蓄水、烹煮、择器与行茶、品味,这是“茶艺”.饮茶又讲人品、意境、思想精神、美学观点和一定的礼节,这与茶艺相结合形成“茶道”.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有各阶  相似文献   

2.
四、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作为文化现象,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两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仍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中国食品》1990,(2):40-41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许多物质生活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容,甚至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国的许多文化经常很快流传到日本,并在那里深深扎根,中国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便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百姓自诩为天下最会吃的民族,作为茶叶的发源地,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是最会喝茶的民族呢?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十分耀眼的一颗明星,伴随着茶叶的发展与对外传播,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也成为世界各民族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一、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茶的起源地是中国,中国人对茶树的栽培也具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有关茶树的记载至少也有上万年。人类发现茶具有记载的时间也有四五千年。儒家思想开创了茶文化,接着传  相似文献   

5.
茶的利用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茶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衍生出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和风格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茶道,并闻名于世。文章试从中日茶文化的发展路径与差异对比的角度,探讨作为茶的故乡,且有着丰富文化体系的中国,是否存在日本式的外在化、礼制化的茶道。  相似文献   

6.
谈到茶道,一般都以为只有日本才有.其实我国古代就很讲究饮茶之礼,只是后来失传而已.近代有不少人主张恢复中国古代饮茶的礼节,当然这决不是恢复封建的礼教,而是赋  相似文献   

7.
刘辉 《餐饮世界》2008,(4):44-48
过去的茶馆,深谙和气生财的道理,处处与人方便。如天津等地的茶楼,数人同去可以一壶数杯,也可以自备茶叶由茶楼代泡。茶容中途离开,可以保留座位,回来接着喝。不过,各地规矩稍有不同:北京外出时是将茶碗扣在桌上,吩咐堂倌一声;绍兴是将茶杯盖仰天放在桌上,表示“暂时离开,请勿占位”。  相似文献   

8.
简要叙述了自唐代起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西方的文化侵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中国年轻的一代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但缺少文化自信,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愈加散发着独特的中华魅力,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世界文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茶文化所带去的影响,茶叶种植遍布五大洲。文章谈论中国茶文化对英美两国茶文化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饮茶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茶的特点是“清”,古人说它是“清虚之物”,而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为“清尚”。这一个“清”字,宜于同人世间摆脱了名利枷锁的“清”字相配,所以古人常说“茶如隐逸,酒如  相似文献   

12.
茶道自然     
Anita 《美食与美酒》2014,(2):128-131
不算大的空间里整齐地摆放着老板亲自设讯烧制的茶壶、茶杯、茶叶罐和酒具,其间还有棉布的茶巾、桌布和服饰,设计大多古朴自然.款式简单却透着古风。老板追求的就是简单、环保却实用的设计理念,所有东西都不是批量生产保证了纯手工的独特性。她亲自到景德镇去和家里几代烧窑的手工匠人沟通,稍有瑕疵的瓷器就会弃之不用,重新烧制.让每一套茶具都完美而独一。她在生活中会细心地发现每款茶具的优点和缺点,再进行更加实用和有收纳性的更改,让茶具更加贴近生活。店铺二楼是非常雅致的茶室,不管谁来,都可以去楼上围炉煮茶,聊上一下午。  相似文献   

13.
韩国茶道     
茶道,绵绵中外,穿梭古今。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茶道人生,带您一起品味茶善茶香……雪夜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相似文献   

14.
茶道人生     
茶之为饮,却无关乎于渴。这是我读了几篇关于茶的文章之后,瞬间得到的灵感。喝茶是一种休闲,休闲时一杯茶,一声琴,一窗竹,一卷书,一个人,方是人生惬意时。匆忙时,饥渴时,只供水,勿奉茶,方是供者施,求者需,更免得使供者一腔美意尽飘零,又陷求者于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有关国际茶文化的研究,国内着力并不太深。鲁明先生提出了再度沟通中国茶文化与国际茶文化的课题,很值得我们重视。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决不能脱离国际轨道,更不能漠视国际茶文化的动态。为此,本刊还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与研究生撰写了一组国际茶文化的论文,希望这组文章的刊出能够拓展茶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扶桑茶道     
陈淀国 《美食》2006,(1):44-44
在日本最大的国际性游览观光城市京都逗留期间,有机会参加了一次正规的“茶道”活动,这也是向往已久的夙愿,才真正领略了它的深奥所在,远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饮茶、品茗,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种化,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乃至一种孜孜不倦、修神养性的长久追求。  相似文献   

17.
闽南茶道     
在闽南侨乡漳州、厦门、泉州一带有名堂的玩艺儿中,以茶道最为有名。茶道一词,据说源自日本。假如剔除茶道近乎表演的繁文缛节,返朴归真,那么,茶道的实质就是"喝茶艺术"。闽南人的"喝茶艺术"独具一格,别有风趣,日本人最为推崇。闽南人喝茶蔚然成风。外地人初来闽南,见到男女老少嗜茶如命,莫不咋舌称奇。这里群众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足见喝茶在闽南人生活中的地位了。闽南产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名冠天下,北面又与武夷岩茶产区毗邻,近水楼台,因而家家户户都喝茶,每餐必饮茶。即使在商店、车间、田头、办公室也…  相似文献   

18.
张茜 《美食研究》2016,(4):6-10
"茶"在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是一个重要的物象,以其用途可分为时令之茶、和睦之茶、祭祀之茶三种类型,它们具有保健强身、和睦亲友、沟通天人等功能,兼具神圣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19.
总理诗碑·山野茶道·茶道溯源杨永耀(贵州黎平县桂花台茶厂557318)一、岚山总理诗碑与山野茶道笔者于1982年去日本研修茶事,期间我有幸拜谒了京都岚山的周总理诗碑。这是一个晴和的深秋日子,我们一行来到岚山景区。但见蓝天白云下山岭逶迤,松柏苍翠葱郁,...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茶文化的宗主国,种茶、饮茶的习俗传承了几千年,甚至与儒释道等哲学思想交融,渗入到人们的精神领域。特别是人心浮躁,异常忙碌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更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营养化、功能化、便捷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方向和选择。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净饮茶人口约2.6亿,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茶叶消费前景可观。而现代社会,除了修身养性的传统茶道之外,需要更多地是解决人们亚健康的生活状态,茶作为功能型的饮品,是非常好的媒介。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