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掌握美白祛斑剂的使用情况,从而为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对市售72批化妆品进行12种美白祛斑功效成分检测,包括10种美白祛斑剂及2种禁用组分,并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结果72批化妆品共检出美白祛斑剂7种,2种禁用组分均未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成分为烟酰胺,达44.4%,其次为β-熊果苷,达15.3%;有7批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祛斑美白类化妆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阐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以及祛斑美白机制,介绍了化妆品中研究较多和常见的美白祛斑类功效成分,包括烟酰胺、果酸、曲酸及其衍生物以及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等,综述了这些成分的相关检测方法,展望了未来美白祛斑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白祛斑化妆品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叙述了黑色素形成机理、美白与祛斑途径,重点介绍了传统与新型美白剂成分、以及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黑色素形成机理,美白与祛斑途径,传统与新型美白剂组分,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市场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基本筛选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以熊果苷为对照,对两种植物提取物(B011和B012)的美白祛斑效果进行测定。结果发现3种物质对蘑菇氨酸酶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剂量(ID50)分别为5.358mg/mL、2.910mg/mL和105.500mg/mL,其中B011对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剂量最小;在细胞生物学方法中,B012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剂量小于B011,分别为0.0311mg/mL和0.3610mg/mL;B012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抑制表现不明显,而B011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半数抑制剂量低于熊果苷,分别为0.7021mg/mL和0.1388mg/mL。鉴于3种物质在化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方法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或轩素合成抑制的差异,提示建立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筛选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色斑的形成机理,采用相应的天然草本植物提取物淡化色斑。根据细胞内黑色素形成机理,选用适当抑制剂。减少黑色素的过量生成,防止皮肤表皮的继续黑化,提出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合理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美白成分。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烟酸、曲酸、烟酰胺、咖啡酸、咖啡因和丹皮酚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n=6)为90.3%~113.7%,RSD为0.60%~3.4%,24 h内稳定性RSD为0.35%~1.3%,稳定性良好,目标成分分离度满足要求。结论:方法灵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同时测定祛斑美白化妆品中6种美白成分。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黑色素的形成原因和生成过程,根据形成原因,分析了祛斑美白的机制;结合美白化妆品中常用美白活性成分的特点和风险分析,对现有美白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展望了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为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为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色素的形成机制和美白祛斑产品的主要活性成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评价上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祛斑活性成分评价、美白祛斑化妆品的体外及体内功效评价方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祛斑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币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化妆品中常用美白成分的使用规定,介绍了目前检测标准和文献方法所涵盖的美白成分,综述了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在美白成分测定上的应用情况及其优劣.最后对近年来市场上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烟酰胺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美白成分.  相似文献   

12.
谈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添加氢醌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嘉亮 《化工之友》2007,(11):47-47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化工》2021,46(5)
依照我国风险管理的原则,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需在监管方面更为严格。为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安全,目前我国已禁用氢醌、汞、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维甲酸类物质、大麻二酚等有祛斑/美白功效但有安全隐患的添加剂。除此之外,熊果苷、果酸、曲酸等常见的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添加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通过对以上几种常见物质的添加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抽样检验工作,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维生素C磷酸酯镁、维生素C、β-熊果苷、曲酸、氢醌、烟酰胺、4-甲氧基水杨酸钾和苯酚8种美白成分的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ODS-2 HYPERSI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表明,8种美白成分在2~500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3~1.0 ng,回收率为91.1%~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3.20%。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化妆品中24种美白成分。使用甲醇-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为SHISEIDO MGⅡC18柱(5μm,4.6 mm×250 mm),柱温35℃,流速为1.0 mL/min,烟酸、熊果苷、烟酰胺、红景天苷、覆盆子酮葡糖苷、阿魏酸、芍药苷、甘草苷、白藜芦醇、甘草素、丹皮酚、4-正丁基间苯二酚、4-(α-甲基苯甲基)间苯二酚、汉黄芩素、二甲氧基甲苯基-4-苯基间苯二酚、4-己基间苯二酚、光甘草定、四氢厚朴酚18种物质的检测波长为230 nm,维生素C磷酸酯镁、抗坏血酸葡糖苷、曲酸、3-O-乙基抗坏血酸、4-甲氧基水杨酸钾、甘草酸二钾盐6种物质的检测波长为250 nm。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24种美白功效成分在0.3~6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8.1~438.4μg/g,定量限为60.4~1 461.4μg/g,平均回收率为87.34%~103.78%,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0.16%~4.35%。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化妆品中美白类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20,(2):17-18
化妆品是具有清洁、消除异味、护肤美颜、修饰功能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传统中医药植物和天然材料原料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美白化妆品之中,实现天然美白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体现出温和、安全性高的优势特点,能够较好地避免化妆品应用过程中的过敏及毒性问题,提高化妆品应用的功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测定酪氨酸酶活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黑色素生成抑制能力的方法对28种中草药提取液的美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研究提取剂组分、液料质量比、物料粒度对中草药提取物产率及其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甘草、人参、黄芪、芙蓉花、白芍等中草药组成的美白组合物1和由芙蓉花、桑白皮、葡萄籽、牡丹花、川芎、甘草组成的美白组合物3具有最佳的美白效果,具有最高的酪氨酸酶抑制率。  相似文献   

18.
在黑色素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化妆品的祛斑机理,概括了目前常用于化妆品中县有祛斑美白作用的物质及其祛斑机理.并介绍了常用的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以综合分析讨论祛斑美白化妆品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同时测定化妆品中奥扎格雷、烟酰胺、阿魏酸、苯酚、水杨酸、苯乙基间苯二酚和辛酰水杨酸7种美白成分的方法。样品用50%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20 min,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5 mmol/L的癸烷磺酸钠溶液(含0.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检测波长为220和277 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奥扎格雷、辛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0,0.5~20和2.0~80 mg/L,其他4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均为1.0~4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7种美白成分的方法检出限为0.39~4.33 mg/kg,平均回收率为91.9%~108.2%,RSD为0.1%~2.6%。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成分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0,(1):244-247
介绍了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概括了目前化妆品中常用的具有美白作用的物质及其祛斑原理,并综述了这些美白活性成分的检测手段,展望了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活性成分检测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