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 PPP 项目中政企合作水平和效率,以政企控制权初始分配作为研究节点,基于政企风险偏好和有限理性状态,构建风险投资期望效用模型,得出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下的初始控制权分配情景。并从政企风险偏好组合下的 4 种情景,运用算例模拟论证不同风险偏好对控制权初始分配及政府风险投资期望效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风险中性时社会资本初始控制权份额与其风险规避程度呈负相关且有最低限度,反之与其风险趋向程度呈正相关且有最高限度。不同风险偏好组合对政府风险投资期望效用有不同影响。因此,政府应充分考虑双方风险偏好,确定最优初始控制权分配份额,以促进PPP 项目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对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担偏好、参与者的管理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实例提出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完全由政府承担、政府与私人投资者共同承担及私人投资者承担的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分担中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市场分担与项目竞争强度的关系等观点,以期为政府后续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0)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已成为我国PPP模式融资的主要形式,而各参与方风险分担合理与否是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首先对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接着构建风险分担博弈模型,确定了共担风险在各参与方之间的分担比例,使风险得到合理分担。博弈模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组成联盟组织与政府部门谈判的非完全信息讨价还价模型,二是联盟组织内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间的NASH谈判博弈模型,并推导出相应均衡解。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具有分担风险的作用,商业银行的参与能使PPP项目风险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对某一共担风险,参与者风险分担比例与其风险偏好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补充了商业银行参与下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的不足,有助于推动PPP项目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紧,地方政府融资受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选择。但PPP项目操作流程复杂,在我国发展不成熟,风险分担不合理可能引发政府财政支付风险。作为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央行国库管理也间接承担着风险。从国库管理视角出发,利用央行国库数据以及修正的TOPSIS法对风险分担情况进行研究,确定风险承担顺序以及政府承担风险的深层次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议,意在为PPP项目风险合理分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PP 项目中,缔约阶段风险合理分担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解决缔约阶段风险分担不合理的问题,对 PPP 项目风险分担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考虑到该阶段政府和私人部门在地位、信息获取程度的不对称性,构建了双方不完全信息视角下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并分析得出缔约阶段风险分担比例与双方地位强弱程度、掌握信息程度、成本损耗系数和采取威慑策略概率有关这一结论,为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6,(6):193-195
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全部风险进行识别,共计24项。然后,基于公私双方在项目运作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风险分担。最后,依据风险分担结果,分别建立了轨道交通PPP项目社会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识别两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风险。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关键风险是违约风险、施工管理风险、运营收益风险,政府的关键风险是运营收益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
PPP项目的直接分担主体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分析模糊控制系统与人脑决策系统的关联性基础上,建立以模糊控制系统为主体的PPP风险分担决策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风险分担原则进行了具体化,并对决策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了量化和推理,从而得到风险分担的决策。运用MATLAB工具实现了该模型,并针对某地铁PPP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风险分担决策研究,为现实中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一种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8.
收益风险是当前阶段我国PPP项目提前终止的首要非系统风险因素。基于风险决策理论和政企合作关系属性,结合工程实际案例统计分析建立PPP项目收益风险分担决策致因模型,并由德尔菲方法确定收益风险分担决策的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推理原理和GeNIe工具提炼PPP项目收益风险分担决策的最敏感因素,并对营商环境、伙伴协同能力和收益风险分担决策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仿真计算与讨论,探究PPP项目合作主体的收益风险分担决策机理。研究成果期望为我国PPP项目风险决策与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PPP 模式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回报低,社会投资方将面临较高的收益风险,因此,我国大部分 PPP 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为国企或国企与民企的联营体,纯粹的私人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激发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热情,当政府与不同投资方合作时,有必要基于项目参与方的公平偏好程度设置相应风险分配机制,一方面降低私人资本投资方所面临的收益风险,另一方面改变政府承担项目付费的现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模拟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在考察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前提下,对传统的收益函数进行了调整,构建了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 PPP 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会效益会随着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增大而增加,投资方承担风险比例亦与其公平偏好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PPP项目风险分担及实物期权理论的基础上,将政府部门的互惠偏好以及项目参与方的风险偏好加入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两阶段和三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如何实现期权价值分配,并对比两种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只有当政府的互惠偏好程度高于一定值时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效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建设运营效率,我国大力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并鼓励采用PPP模式。对于PPP项目,风险合理分担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识别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因素,利用合作博弈思想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担,将风险因素分为"政府公共部门承担"、"社会投资者承担"和"双方共担"三类。运用Shapley值法,构建风险分担模型,考虑公私双方风险分担能力,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的解进行修正,确定合理的共担风险分担比例。以某综合管廊PPP项目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
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大、寿命周期长、过程不稳定的特点,项目参与方都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而风险的初步分担作为整个分担体系的基础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PPP项目各参与方对风险的直接控制力、化解能力以及承担偏好为评价指标,提出将向量夹角余弦定义为余弦距离,代替欧式距离对TOPSIS方法进行改进,构建PPP项目风险初步分担模型,将其运用在解决PPP项目风险分担问题上,并提出风险分担的判定标准,最终确定各风险的承担方。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高珊  韩凤  周莹 《建设监理》2021,(5):44-47
当前我国PPP模式风险分担机制已趋于成熟,但不同类型的项目风险分担机制各有不同.通过对国内近5年来的核心期刊的梳理,从宏观角度总结论述了 PPP模式风险分担管理的三大结构,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担原则和风险分担方法.通过CNKI检索,以"PPP"为主题,搜索涉及4种颇具代表性的PPP项目的文献,从微观角度对不同类型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管理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风险分担办法,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理是海绵城市 PPP 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核心问题。以固原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为例,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识别并评估项目关键风险因素,从政府和社会资本双重视角探讨关键风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固原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中政府方注重项目层面风险,而社会资本方更注重政府或行政层面风险;同时,政府和社会资本对政府违约风险和审批延误风险的重要程度认知较一致,对运营服务费用支付风险存在认知错位。研究进一步为双方提供不同视角的见解,将有助于指导探索影响海绵城市 PPP 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分配公租房PPP 项目的收益,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参与公租房项目的合作意愿,选取公租房PPP 项目中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项目特许经营单位3 个核心部门为收益分配对象,综合考虑合作意愿、风险分担、投资比例及努力程度对公租房PPP 项目收益分配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法确定合作意愿因子、风险分担因子,构建基于合作意愿、风险分担、投资比例及努力程度等因素修正Shapley 值的公租房PPP 项目收益分配模型,使用该模型得到的公租房PPP 项目的收益分配结果更加合理,使项目参与各方满意,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
绿色金融的实施,为环境友好型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福音,同时也面临金融风险。通过构建政府环境规制下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多主体参与风险防控的决策行为及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数值仿真实验探讨了关键决策参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合理的银担风险分担比对防控绿色融资担保风险有明显效果;第二,随着企业投资污染项目被关停概率的增加,三方参与风险防控的合作积极性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第三,政府加大对与企业合谋银行的处罚力度,会压制银企合谋动机,增加担保机构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公平的风险分担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特许经营合同体现PPP项目"事前"的风险分担,当项目出现预料之外的风险或预估风险的重要性发生重大变化时,政府和特许经营人就需要对原先的风险分担方案进行调整,以保障项目的经济生存能力和项目相关者的利益。通过12个代表性PPP案例的分析,识别了9个发生再分担的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再分担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后续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3)
PPP模式在污水处理领域中运用广泛,然而由于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资本方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面临较大的需求风险。在风险分担策略研究中,政府与社会资本方设置相应条款,协商政府提供担保的程度,确定共担需求风险责任。当项目实施收入低于最低收入担保时,政府提供补贴;当项目实施收入高于最高收入担保时,政府按约定比例分享收益。考虑到政府担保的或有负债性质,在传统净现值基础上考虑了实物期权的价值,运用Black-Scholes模型构建政府担保上下限,并将该风险分担策略应用于江西省S市的污水处理项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4)
股权结构合理设计与调整关乎PPP项目的成败,然而由于股权结构设计及调整受参与方利益目标、风险承受能力、项目经营策略、项目实施阶段、宏观经济等众多因素影响,目前尚无普适性原则。在比较、总结国内外典型股权结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分担的思路,提出基于马柯维茨模型的PPP股权结构调整模型,该方法能够帮助政府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对于项目不同实施阶段选择恰当股东组合,并调整各参与股东投资比例,可为地方政府及私人投资方对PPP项目不同实施阶段的股权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资金需求明显增加,政府提倡的PPP融资模式得到大力推广。通过分析PPP模式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认识和理解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构建PPP模式融资风险分担框架,并提出各参与方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化解能力和风险偏好来决定PPP项目风险的分担,对PPP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