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祥辉  高晓悦  王睿  赵崇基 《材料导报》2021,35(16):16028-16034
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与混凝土结构内部孔隙分布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内部孔隙分布与抗冻耐久性的定量关系,选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0% 、25% 、50% 、75% 、100%的普通再生混凝土和引气再生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测试混凝土试件质量、动弹性模量、抗折强度以及结构内部孔隙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试验中,加入引气剂可有效改善试件内部的中孔(0. 01~0. 05 μm)和大孔(0. 05~1 μm)的占比,从而提高其抗冻性能;在10种不同配比中,引气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佳,其次是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50%的引气再生混凝土,其内部孔隙结构相比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25% 、75%和100%的引气再生混凝土更加稳定;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抗折强度变化与结构内部孔隙的分布和占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雪梅  刘荣桂  戴丽  周恺 《功能材料》2023,(4):4087-4092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为基体材料,石墨烯为增强材料,制备出了不同石墨烯掺杂量(0,0.04%,0.08%和0.12%(质量分数))的改性混凝土。研究了石墨烯掺杂量对改性混凝土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掺杂并未生成新的水化产物,但加速了水化反应的速率,生成的水化产物凝胶填充到混凝土的缝隙中,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当石墨烯的掺杂量为0.08%(质量分数)时,改性混凝土的孔隙数量最少、密实度最大,其形貌最佳;石墨烯改性混凝土在各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均随着石墨烯掺杂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28 d的养护龄期下,当石墨烯的掺杂量为0.08%(质量分数)时,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了最大值48.62 MPa;在60次冻融循环后,当石墨烯的掺杂量为0.08%(质量分数)时,改性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最小为0.414%,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94.02%,石墨烯改性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显著改善。综合分析可知,改性混凝土中石墨烯的最佳掺杂量为0.08%(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轻质泡沫混凝土有自重小、极好的隔音和隔热性能,是一种有前途的结构材料。为了研究轻质泡沫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该文对不加粉煤灰和掺加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还研究25次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硬化泡沫混凝土的密度与混合料中的泡沫含量密切相关。2)随着泡沫混凝土密度增大,其抗弯强度降低。3)在相同密度下,含粉煤灰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比不含粉煤灰的试样低2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轻质泡沫混凝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然浮石混凝土孔溶液结冰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通过冻融核磁共振技术模拟冻融循环温度变化过程,并测得天然浮石混凝土在冷冻和融化过程中孔溶液信号量、结冰速率、T2谱和孔径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冷冻过程中的含冰量来评价孔溶液结冰引起的静水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天然浮石混凝土发生冻害的温度主要是-15℃以上。探讨了天然浮石混凝土孔溶液的结冰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核磁共振试验过程中试件尺寸受限问题,采用超声波探伤技术对混凝土内部孔隙率的变化进行表征.采用冻融循环试验加速混凝土的退化,结合超声波探伤技术测得的超声波波速和核磁共振技术测得的T2谱对试件内部孔隙率的变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冻融循环退化过程中,T2谱中有三个波峰,其中表示试件内部微细小裂缝的主峰面积占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冻融循环条件下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采取快速冻融试验对不同掺加方式下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SEM分析了其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纤维掺量固定时,不同纤维掺加方式的混凝土性能有显著不同。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其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抗压、抗折强度都有显著不同变化,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较单一纤维混凝土好,层布式纤维混凝土性能较整体式纤维混凝土好。  相似文献   

7.
王首一 《硅谷》2009,(8):86-86
介绍我国住宅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现行节能状况,通过对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的规划节能设计和围护体系的节能设计的阐述,为其它城市或地区的建筑节能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孟博旭  许金余  彭光 《复合材料学报》2019,36(10):2458-2468
对六种不同纳米碳纤维掺量的72个纳米碳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慢冻融循环试验,通过测量纳米碳纤维/混凝土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抗剥落能力、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率,研究了纳米碳纤维掺量对纳米碳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另外进行了纳米碳纤维/混凝土的FE-SEM试验和压汞试验,分析了纳米碳纤维对纳米碳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微观改性机制。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通过改善混凝土的微观形貌,细化其孔隙结构,提高其整体性和密实度,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纳米碳纤维掺量为3vol%时,纳米碳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佳。同普通混凝土相比,300次冻融循环后,纳米碳纤维/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33.2%,抗剥落能力显著增强;相同冻融次数下,随着纳米碳纤维掺量的增加,纳米碳纤维/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质量损失率先减小后增大。但纳米碳纤维掺量最大为5vol%时,纳米碳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仍优于普通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越多,纳米碳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证明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系数可以作为其抗冻性能的表现形式,本工作通过蒸压加气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共三组试件:B07、B08、C40普通混凝土,分别对其进行吸水率和毛细吸水系数的测定以及5次、15次、30次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孔结构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和微观分析得出的结果:孔的数量越多,毛细吸水系数越大,在相同冻融循环情况下质量损失率、强度损失率越大,抗冻性能越差,证明了这一说法的可行性,为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性能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纤维/高强混凝土快速冻融循环试验,从试件外观损伤形态、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冻等级、抗冻耐久性指数角度,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分数的玄武岩纤维、纤维素纤维和不同纤维长度的玄武岩纤维对C60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玄武岩或纤维素纤维可改善C60高强混凝土的外观剥落损伤程度。C60高强混凝土的抗冻性均随玄武岩纤维(长度为18 mm)和纤维素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提高,在体积分数0.10vol%~0.20vol%内,前者的提高程度远大于后者,玄武岩纤维/高强混凝土能在更严酷的寒冷环境中满足更久的使用时间。玄武岩纤维长度的改变对C60高强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较大,相对于18 mm长度,6 mm和30 mm长度的玄武岩纤维对C60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作用很有限。   相似文献   

11.
余自若  沈捷  贾方方  安明喆 《材料导报》2017,31(23):138-144, 176
对147个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100mm×100mm×100mm立方体黏结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后的黏结性能研究,测量了冻融后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以及劈裂抗拉强度,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钢纤维掺量、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黏结面形式、试件的浇筑方向等因素对黏结试件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结束后,所有黏结试件中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都没有出现损伤,超高性能混凝土可以作为普通混凝土结构的理想外围护材料;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黏结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质量损失率先降低后增加,黏结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线性下降;影响黏结试件冻融后劈裂抗拉强度下降速度的关键因素是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钢纤维掺量和黏结面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城镇化景观设计的简单阐述以及对国外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要点,以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藏区建设的大力投入,高寒高海拔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而高寒高海拔地区冬期基础混凝土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基础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到杆塔组立等后序工作的开展乃至整个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数个工程的实践证明,本文所述的施工方案能确保冬期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超  张治宁  刘化威  张韦 《功能材料》2023,(7):7001-7009
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显著发展,为解决混凝土3D打印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为0%、50%、100%的3D打印试件和铸模试件进行抗冻性能研究,结合3D打印再生粗骨料混凝土(3DPRAC)界面过渡区的电镜扫描分析其劣化成因。结果表明,在前200次冻融循环中RCA的掺入并没有明显降低3D打印混凝土的质量和动弹模量;在600次冻融循环后RCA为100%掺量的3D打印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表现优于RCA掺量为50%。基于3D打印再生混凝土逐层堆叠的建造特点,提出了3DPRAC孔隙区域集中分布模型,揭示了3DPRAC冻融损伤劣化机理。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3DPRAC抗冻性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振动搅拌机理,以实际工程桥梁C50混凝土为基础,设计多组配合比。利用振动搅拌技术成型混凝土,并通过抗压强度、冻融循环以及气孔结构分析试验研究了振动搅拌技术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了4%和6%的水泥用量之后,利用振动搅拌技术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却大于基础混凝土,满足实际桥梁施工要求,并且,此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得到了提升,适合在西部恶劣环境中服役。此外,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利用振动搅拌技术成型的混凝土内部更密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严寒地区机场道面混凝土的工作特点,分析了道面混凝土掉皮剥落的机理,对五种类型的道面混凝土进行了抗冻性能与抗表面剥落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道面混凝土中掺入优质粉煤灰、合成纤维和引气减水剂可以大大减少道面掉皮的发生,确保飞行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介绍寒冷地区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空调负荷组成、冷热源选择等。寒冷地区学校建筑在非供暖季空调制热需求仍大于制冷需求,建议空调系统冷热源选用冷暖型。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地负荷特点选取新风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新风设备。由于冬季新风负荷占比较大,建议选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机组。  相似文献   

18.
高渗透孔隙水压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高坝混凝土工作环境,将混凝土标准试件浸没于高压水体中,在混凝土内造成高渗透孔隙水压,研究高孔隙水压作用后混凝土产生的强度、弹性模量,含水量和声速等宏观指标的变化。试验中具体开展了混凝土试块外不同水压(孔隙水压)、不同时间、不同混凝土等级、不同最大骨料粒径4个因素的影响研究。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设计,关于高渗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北方某电厂水工专业防冻措施进行分析,为今后寒冷地区水工专业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普通道面混凝土施工和易性不易控制、强度储备偏低、道面表面品质差、耐久性不良等现象,通过掺加粉煤灰、引气剂、减水剂等外掺剂配制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均表明:与普通道面混凝土相比较,掺粉煤灰、引气减水剂的高性能道面混凝土施工方便,匀质性好,强度和抗冻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建议在严寒、寒冷地区修建的机场道面工程应大力推广应用掺外掺剂的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