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一款新型活塞排气式气动发动机曲轴处于恒转速工作状态和变转速工作状态的排气损失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排气损失原因,提出了活塞排气阀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限制发动机曲轴最低转速,同时采取改进的活塞排气阀结构可以较好地消除排气损失。  相似文献   

2.
气动系统具有简单可靠、传递介质易获取等优势,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但其能量利用率最低仅有20%,限制气动技术进一步发展。本文总结当前国内外气动系统节能技术进展,发现合理利用排气可显著提升节能效率,并将排气利用分类为直接利用排气、回收利用排气、转化能量形式三种节能方式,分析了不同节能方式的优势,为后续气动系统节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活塞排气气动发动机排气冲程过程中的负功,对气动发动机排气活塞进行了实体建模,同时导入排气阀和活塞销并基于ANSYSWorkbench分析了活塞的应力和综合变形,结果表明排气孔的直径还可适当增大。  相似文献   

4.
压缩空气系统气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驱动气动工具、气动元器件系统的压缩空气能量传递过程,结合PV图示方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精确计算各种情况的压缩空气有效能量,给出一般动力压缩空气系统气动驱动效率。用PV图示直观展示系统气动能源效率状况,促进重视压缩空气系统节能工作,合理、高效地使用压缩空气。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采用高压冷气为动力源的气动系统,实现低速平稳运动的方法,采用CFD方法对其中的排气阻尼器的排气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为设计和优化气动多级调速动力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活塞的做功能力、提高气动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对活塞排气气动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并基于变质量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动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模型.通过计算仿真不同的进排气开启角、持续角,转速对发动机各个性能影响,分析得出:适当的开启角有利于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提高,而延迟角使其性能急剧下降;进气持续角过小或过...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常用气动发动机能量转换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旋转凸轮活塞式气动发动机结构。根据气动发动机工作原理,针对旋转式气动发动机膨胀容积大,缸内高压气体压力直接推动凸轮活塞旋转对外做功的结构特点,分析缸内气体压力与输出扭矩之间的关系,建立动力学模型,并以此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发动机单缸工作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式气动发动机具有低速时有效扭矩大,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发动机模拟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四缸GDI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改变排气道、排气总管、排气歧管等结构的长度、直径等参数并经软件计算,得出发动机在不同排气系统参数下的缸内压力、放热率、尾气排放以及燃油消耗率等,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排气系统的结构参数变化对GDI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排气总管直径和长度分别为75、160 mm,排气歧管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85、44 mm,排气道长度和直径分别为75、49 mm时,发动机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够有效地分析气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而了解其隔振性能,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仿真.首先,建立了气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分析了气动隔振系统的数值分析算法;最后,进行了气动隔振系统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气动隔振系统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可以应用于对隔振要求较高的工程领域中.  相似文献   

10.
李曼利  武子静  沈先明  袁学红 《机械》2022,(12):25-31+38
为降低现有某款内燃叉车的排气噪声,在RicardoWave前处理界面建立发动机、消声器及进排气歧管的耦合模型,利用集成的后处理工具设置噪声源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尾管穿孔率、隔板开孔均可降低宽频噪声、排气背压和油耗率;合理移动隔板位置可降低高频噪声,对油耗率几乎无影响,但会增加排气背压;改进因素对有效转矩、有效功率的影响在千分之五之内,可忽略不计;相对于原方案,改进因素组合的最优方案整体降噪量可增加8dB。在最优方案基础上,增加亥姆霍兹共振腔和同心管消声腔可降低低频噪声,且整体降噪量相对原方案增加12.2 dB。该仿真分析在设计阶段能够为预测消声器相关声学特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气动排水控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储能原理应用在传统的浮球自动排水原理中,优化设计了一套无电源气动排水定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调整储能的释放时间,设定水泵每次需要工作的时间,简单实用,提高了排水质量和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管理难度,提升了煤矿无人化开采、智能化控制技术,可被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杜中华 《机械》2009,36(11):7-9,52
改进的奥尔洛夫方法、斯鲁霍斯基方法和美国工程设计手册方法是目前计算炮口制退器效率的三种理论计算模型,这些模型采用不同的假设,利用不同的结构参数。为深入认识和正确使用这三种模型,编制了相关数值计算程序,通过仿真分析了三种模型下各结构参数对效率的影响和灵敏度。结果表明,三种模型都着重考虑了四个结构参数的影响,这四个参数对炮口制退器效率的影响趋势大体一致;三种模型均显示炮口制退器效率对侧孔几何轴线倾角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BLDCM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仿真软件搭建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本系统采用了速度PID控制、电流迟滞控制的双闭环控制方案,电流迟滞控制是为了更方便地跟踪PWM信号并控制逆变器开关的导通与关断。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进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纯电驱液压挖掘机传统的动臂电气式回收系统无法实现回收能量再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以某型6 t纯电驱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回收系统各主要元件进行了参数匹配与损耗研究,基于SimulationX平台建立起该系统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对系统的动态特性与能耗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动臂下落时回收能量效率达到了60%。相比普通纯电驱液压挖掘机的动臂系统实现了21.8%的节能,该项研究实现了动臂回收能量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潜油电泵系统凭借自身优势广泛用于油田机械采油中,此类设备自身综合性能优良,整体工作运行可靠性稳定。为从本质层面提高采油指标,可建议选取合理的方式提高潜油电泵设备系统工作效率,从当下实践层面分析,其实际不可控关键因素较多,一定程度影响潜油电泵设备整体运行效率。为积极保证潜油电泵系统运行可靠性,需积极从本质层面深究影响系统核心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研究中无舵机转向仍处于一个尚未开发的阶段,分析了无舵机转向的原理,并推导了无舵机转向的转向角计算公式。设计了无舵机转向的控制系统,利用模糊PID控制中对偏差的智能化处理,引入智能分段控制概念,根据实际转角与目标转角的差值的大小,改变PID中的控制参数,以自动适应调整转速控制的响应速度等一系列特点,控制电机的转速输出以调节转向角。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实物平板代步车中加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典型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高压供油泵的供油过程,利用AVL公司开发的HYDSIM软件建立模型,给出高压供油泵结构参数对油泵供油效率的影响,为高压供油泵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