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外圆磨削加工的一些工艺措施,这些措施对提高外圆磨削加工精度和磨削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机床为二轴联动的数控高速端面外圆磨床,适用于磨削圆柱形和圆锥形的外圆,尤其适合磨削圆柱形带台阶的阶梯轴零件,如变速箱中的齿轮轴、凸轮轴、曲轴等。选用合适的砂轮和一定的磨削工艺,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粗糙度可稳定地达到有关外圆磨床的精度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磨床磨削过程中,工艺方法的选择及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普通外圆磨床磨削的实际观察和比较,提出了一些可以提高普通外圆磨床磨削精度的方法和措施.在生产中有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磨削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表面粗糙度预测是实现表面粗糙度在线控制的前提。针对现有神经网络方法在预测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在分析了影响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应用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一、中心孔磨削和外圆磨削精度 在轴类零件的磨削加工中,一般都以中心孔作基准。因此,工件中心孔的精度是影响外圆加工精度的重要的因素。通常用中心钻加工出来的中心孔其不圆度是 50~180μm。而用这样的中心孔作基准进行外圆磨削时,得到的外圆的不圆度一般在 2~3μm。 但是,如果对工件中心孔进行磨削加工,提高其不圆度精度,然后再以它为基准来磨削工件外圆时就能得到 0.2μm的外圆不圆度精度。 表1是对5个试件进行试验磨削的结果。由表1可见,用车床加工出的中心孔,其不圆度在 8~10μm。中心孔经过磨削后,其不圆度大约可减少到 1/2。由于…  相似文献   

6.
1外圆砂带磨削分类、布置形式及特点外圆砂带磨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对圆柱面、圆锥面、球面和回转曲面等的磨削。除了对常规尺寸的这些面加工外,还可有效地磨削长径比极大的细长件,如细长活塞杆(25rn)、成卷线材(直径可小至公1.smm)、长管件(40m)等和大直径的反应釜筒体、大型管件等。门)外圆砂带磨削分类外圆砂带磨削可分为定心磨削和无心磨削两大类。前者可在车。铣床等常规设备上改装磨头和在专用外圆砂带磨床上进行,而后一类须在专用无心砂带磨床上实现。根据磨头数目又可分为单磨头和多磨头两类。多磨头砂带磨削是指在一台…  相似文献   

7.
磨削加工对零件形状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磨削过程中,砂轮尺寸、砂轮材质和粒度等砂轮特性参数,工件材质,中心孔研磨质量及磨削用量、砂轮转速、工件转速等磨削参数直接影响零件的形状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砂轮的特性参数、磨削参数及高质量的顶尖孔等参数,通过工艺手段可以得到很好的形状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但传统的外圆磨削加工手段还是适应不了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节能高效的发展要求,为此我们对外圆磨削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双回转球形顶尖磨削法替代固定锥形顶尖工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外圆磨削中影响表面质量、粗糙度、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和磨削中螺旋纹的控制方法。在实践中应用该方法可以大大改善工件加工质量,解决了外圆磨削中较棘手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松涛 《装备制造技术》2012,(4):123-124,139
阐述钢管外圆砂轮(砂带)磨削装置的原理及应用,结合我国目前钢管外圆磨削工艺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由五组磨头组成的外圆砂轮(砂带)磨削方法,这种磨削方法在钢管外圆表面磨削加工的批量生产中,被证明能使钢管外圆磨削效率与磨削质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超高精度外圆磨削应该满足的动态立体几何条件,并根据这一条件提出了在磨削敏感方向上诊断砂轮动态表面与工作台间横向瞬时相对位移,诊断砂轮架与工作台间相对热漂移,以及工作台纵向运动的低速稳定性,作为选择超高精度外圆磨削设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并在0.1~0.2μm,不圆度的超高精度的外圆磨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于高速数控机床中的全陶瓷高速电主轴,要求具备高的高速旋转稳定性和高运转精度,其中主轴外圆表面质量对提高主轴的运转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通过分析主轴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工艺,来获得最佳的主轴外圆表面质量,进而满足高速电主轴的应用性能。方法:在MGA1432A高精度万能磨床上,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陶瓷主轴表面,重点研究砂轮粒度、砂轮线速度、轴向进给速度、横向进给量磨削参数与外圆表面粗糙度的关系。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获得全陶瓷主轴外圆磨削最佳工艺参数,按此工艺参数加工后的陶瓷主轴外圆表面粗糙度达到0.11μm。结论:此结果能够完全满足全陶瓷电主轴外圆表面质量的设计要求,并且增强了主轴耐腐蚀、抗疲劳破损能力,提升了整个电主轴的可靠性、寿命等整体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圆柱滚子凸度超精导辊理论辊形是复杂轴对称曲面,目前通常在普通外圆磨床上用多级锥面逼近的方法进行磨削加工,磨削质量对人工依赖性强,效率低。根据磨削时常见的圆弧形滚子贯穿轨迹,研究辊形曲面的包络法数控磨削。分析了理论辊形特征、包络磨削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磨削实例,实际测量了磨削后的辊形,并用包络法磨削的导辊进行了圆柱滚子凸度超精试验。结果表明:理论磨削后辊形曲线是光滑连续曲线,形状总体比较平缓;用大圆弧廓形砂轮进行包络法磨削,辊形形状精度不存在原理性加工误差,而且砂轮利用率比较高,有利于保证磨削质量和效率;包络法磨削导辊辊形精度和效率都比较高,导辊用于圆柱滚子超精获得的滚子凸度曲线形状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精密外圆切入磨削智能监控的需求,设计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磨削时间在线评估方法。通过建立声发射信号方均根值曲线预测模型,获得声发射信号与磨削系统时间常数的关系,设计磨削系统时间常数在线计算方法;利用在线检测的声发射信号识别砂轮运动去除状态,推导基于声发射信号的外圆切入磨削表面粗糙度评价和工件几何精度预测模型,以此建立砂轮进给与驻留时间的评估算法;编写磨削时间分析评估软件,设计磨削时间在线评估方法,通过加工试验分析磨削时间对磨削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对评估算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够根据磨削时间有效评价加工质量,为精密外圆切入磨削智能监控与工艺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套类工件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基础上,以精度为目标,开展了立式复合磨削工艺路线设计及与之相适应的精密立式磨床研制。所研制的磨床其动态回转精度优于0.3μm的高刚度液体静压直驱式静压回转工作台和运动直线度优于0.2μm/200 mm的高刚度液体静压导轨很好地保证工件磨削圆度和母线直线度。研制的机床实现了内孔磨削圆度0.7μm,外圆磨削圆度优于0.45μm的磨削效果,能满足各种高精度主轴部件套类零件高精度磨削。  相似文献   

15.
宛剑业 《机械》2000,27(4):28-29
用松香增加套筒类零件的支承刚度去磨削工件外径的方法 ,在有些资料中曾有过介绍 ,但具体实施尚不详尽。在磨削套筒零件外圆与轴心线同轴度要求较高时 ,采用常规工艺方法很难保证精度。这时可以借助于松香浇注在套筒内孔中 ,以增加支承刚度 ,简化工艺 ,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下边举例来说明实现这一方法的具体措施。如图 1所示 ,有一空心轴 ,按图纸规定 ,两端 4 6mm外圆对左端花键孔中心线同轴度公差0 0 2 5mm。图 1 空心轴在磨削 4 6mm两端外圆时 ,曾采取两种办法 :( 1 )左端穿上花键心轴后 ,磨削两端外圆时 ,在右端的 4 6处心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普通外圆磨床上高效磨削高精度,低粗糙度细长轴的新工艺,其特点是操作简便,要求技术水平低,容易掌握,在磨削过程中随时可知道切削力,挤压力的大小,这种工艺非常适用于难加工材料和较硬材质的超薄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外圆磨削循环中工件每转实际磨削深度变化规律与砂轮锋利度的密切关系,提出用神经网络ART2模型对磨削过程中工件每转实际磨削深度变化规律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实现在线识别磨削过程砂轮的锋利度。针对磨削加工的特点,提出新的ART2模型匹配度判据。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对实际磨削过程不同工艺参数的情况下砂轮锋利度进行识别,证实了这种新的识别砂轮锋利度模型及监测系统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主动测量外圆切入磨削过程中的加工尺寸精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工件初始尺寸输入误差、工艺系统固有误差、切入进给速度对加工尺寸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在外圆切入磨削过程中,主动测量控制方式能很好地消除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砂轮磨损、修整补偿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工件初始尺寸输入误差和工艺系统的有关系统性误差不成为影响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切入进给速度对加工尺寸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超精度磨削机理的研究和分析,在ME1432B普通外圆万能磨床上.采用精、细修整砂轮.使砂轮上的同一颗粒等高微刃数增多的方法,达到磨削抛光作用,并对磨床导轨、砂轮主轴与轴瓦间隙进行修刮和调整,同时合理选择磨削工艺参数等方面达到超精磨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异形销R90圆弧端面各种加工工艺优缺点的分析,设计了胀套式外圆磨削夹具,消除了定位元件间隙带来的胀套变形。提高了零件的制造精度。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