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必要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设计工作。总结了电力工业中碳市场交易发生的条件,并基于碳排放效用曲线分析了碳市场交易对发电商剩余的影响。建立了碳市场和电能量市场均衡交易模型,量化分析碳市场与电能量市场的出清情况。该均衡交易模型考虑了碳排放权约束,可以使清洁能源机组获得更多的发电量,有利于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模式的多样化,提出基于现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则的风-氢-火多能耦合系统交易模型。基于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价格差,建立即期市场下多能耦合系统碳排放权即期交易模型。针对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可积累性,结合欧洲能源交易所碳期权市场交易规则,提出远期市场下碳排放期权交易模型;基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改进B-S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看涨期权进行建模。算例将碳金融市场与电力调度进行有机结合,并针对现有模式、即期和远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3种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碳金融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绿证交易机制的持续完善,配电网投资效益评估需综合考虑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及绿证市场间的交互影响。建立电-碳-绿证市场协同运营架构,剖析碳市场、绿证市场对配电网投资决策的因果反馈关系。从发购电、碳排放权交易、绿证交易、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和投资效益5个层面搭建系统动力学子模块,提出计及碳市场和绿证市场耦合关系的配电网投资效益动态评估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提高配电网投资效益的同时可减少碳排放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  相似文献   

4.
电力现货市场与碳排放权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为火电厂的生产运营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碳电市场环境下火电厂市场竞价策略及交易技术。首先,分析了火电机组碳排放权交易及管理办法,研究了碳电市场的关联关系与关键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火电机组出力特性模型与成本模型,计入碳电市场价格分别建立了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免费配额、电力市场+有偿配额3种模式下的机组竞价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以火电机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出力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2021年7月16 日上午9时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启动仪式,随即开启上线后的首批交易.至此,大众期盼已久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开市. 碳交易,即碳排放配额(CEA)交易,主要是将二氧化碳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因此,作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具有相当高的关注度和市场热度.  相似文献   

6.
姚明  邬靖  李林耘 《电器工业》2022,(8):84-86+90
气候变化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本文提出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碳排放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同时通过边际减排成本的优化配置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以碳排放交易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现状,分析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三个方面。同时,提出构建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的三个要素,包括相关政策建议,为电力市场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力系统碳排放智慧运监平台实现电力企业和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数据的有效集成,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各类直接、间接碳排放量及排放趋势,结合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价格走势,为电力企业自身摸清碳排放总量、梳理碳排放结构提供数据支撑,辅助电网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并针对性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平台以实时、动态展示为目标,稳步推进系统建设,为提升电力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满足碳核算、碳减排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能源领域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碳市场及电力市场分别成为控制碳排放和调节电力供需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两个市场存在各自的政策、管理和交易体系,市场运作彼此独立,市场价格未形成有效衔接。在此背景下,首先总结了我国碳市场、电力市场和绿色电力交易的政策背景和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运行原理与关键问题。最后,结合市场运行实际,对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运行体系构建展开探讨,以推动两者协同运作,共同促进能源行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昊 《电器》2021,(7):17-19
2021年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全国碳交易市场将正式开启. 全国碳交易市场,这一通过市场机制达到减少碳排放强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交易平台的启动,意味着中国在郑重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之后,迈出了减碳战略的重要一步.未来40年,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碳经济"时代全面到来.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世界各国不断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并出台新型能源交易政策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多能源耦合的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研究未考虑供给与需求侧的多能源替代特性以及碳排放因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碳导向的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架构体系与交易机制。首先,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物理主体架构,并结合不同能源子系统的市场参与主体,构建了低碳导向的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架构;其次,结合不同能源在运行环节的碳排放因子,分别构建了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内电力、燃气、热力市场的具体模型,并提出了低碳导向的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联合出清机制。通过算例仿真分析表明,构建的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与相应提出的交易机制在对不同能源市场合理定价及降低碳排放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1.
碳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从边际减排成本低的企业流向边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种基于市场调节机制实现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碳排放配额托管业务是碳市场中一种新型的碳配额管理业务模式,针对碳排放配额托管业务中1个控排企业与2个托管机构联合系统的协调问题,建立了联合系统交易模型,研究了联合系统非合作博弈、三方共同合作博弈以及控排企业与托管机构合作博弈情景下的最优行为决策。然后,从主体要素贡献理论的视角,提出合作博弈产生的利润增加额的优化分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总利润从大到小排序为:三方共同合作、控排企业与管理成本较低的托管机构合作、控排企业与管理成本较高的托管机构合作、三方均不合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首批两千余家电力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中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介绍了碳排放权及碳资产管理的相关概念,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在碳排放管理体系规划与构建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碳资产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展望了企业如何改变碳资产管理模式,以期为电力企业减排收益最大化,在低碳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通过市场手段鼓励绿色能源发展的绿证配额制以及限制碳排放量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绿证市场与碳排放市场,现行的绿证制度在鼓励可再生能源并网、缓解财政补贴压力等方面的表现不佳,且现行的碳市场对促进减排效果也不明显.文中提出一种绿证和碳联合交易市场模式,将绿色发电企业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企业联系起来,通过全局优化配置绿证和碳排放权资源以激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限制传统化石能源机组的碳排放量,从而推动能源转型.为保护绿证与碳排放市场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文中基于以太坊平台构建"去中心化"的双边联合交易市场.最后,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双边联合交易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总量控制与排放贸易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下,以发电成本模型为基础,考虑碳排放权购买成本,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模型。由于碳捕集系统消耗捕集能耗,造成电厂利润损失,因此定义了售电损失成本,进而建立了考虑售电损失成本的碳捕集水平优化模型。以具有碳捕集系统的不同费用特性的机组为参照,分别计算不同碳排放权价格和净输出功率下的碳捕集水平,得出碳排放权交易模型和碳捕集水平优化模型下能有效刺激发电商参与碳捕集的碳排放权价格敏感区间,对照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碳排放权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变化特点,反映了碳捕集水平优化模型的合理、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考虑碳排放权价格敏感区间的碳捕集水平优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总量控制与排放贸易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下,以发电成本模型为基础,考虑碳排放权购买成本,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模型.由于碳捕集系统消耗捕集能耗,造成电厂利润损失,因此定义了售电损失成本,进而建立了考虑售电损失成本的碳捕集水平优化模型.以具有碳捕集系统的不同费用特性的机组为参照,分别计算不同碳排放权价格和净输出功率下的碳捕集水平,得出碳排放权交易模型和碳捕集水平优化模型下能有效刺激发电商参与碳捕集的碳排放权价格敏感区间,对照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碳排放权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变化特点,反映了碳捕集水平优化模型的合理、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电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中国实现低碳目标的可选途径之一.文中从电力市场出发,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其衍生市场,开展以电力不平衡量为依据的独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研究,提出了耦合电力交易的碳排放权责任市场规则.结合区块链技术,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泛双边"交易机制,构建"多对多"的多轮碳排放权交易匹配与出清方式.其次,根据区块链技术特征,设计了碳排放权交易应用,提出了"泛双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碳排放权市场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加快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光热电站而言,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中制定合理竞价的策略对于保障其自身投资回报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碳排放权交易的光热电站市场竞价策略。首先,分析了光热电站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中的交易流程与框架,以及参与多市场的博弈均衡性。其次,计及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提出了光热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双层鲁棒优化模型。其中上层为光热电站竞价决策模型,下层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出清模型。然后,针对这一非线性、多目标、多层规划问题,基于KKT条件和博弈均衡分析,将双层模型转换为单层模型。并基于强对偶理论和二进制扩展方法对模型中的非线性项线性化,以实现模型高效求解。最后,以典型光热电站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竞价策略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继碳排放交易展望之后,对清洁发展机制(CDM)与配额交易机制的引入进行了比较。采用两阶段博弈分步研究企业的产出决策及投资决策,以效益模型为手段,详细比较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两种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低碳电力技术投资的激励效果,并在结论部分简要阐述了完全竞争市场下相应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完全竞争市场中CDM机制下的投资收益将不低于限额与交易机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中CDM机制下的投资可能会面临一种战略失误,使得CDM机制下的投资收益低于限额与交易机制。研究为我国电力市场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对大多数试点来说,2014年是第一个履约期结束,因此,今年是观察碳市场成败的关键一年。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排放交易启动,成为继深圳、北京、上海和广东之后的第五个碳市场。目前,国内七个碳交易试点中已有五个启动,另外两个试点也有望在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除欧盟外,利用碳排放交易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园区多微网交易多以单纯经济性为导向而忽略碳排放效益的问题,设计了端对端(peer-to-peer,P2P)能量交易与碳交易的耦合市场,以期进一步实现园区低碳运营。首先,基于电力系统在配电网节点处的边际碳排放因子,提出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低碳贡献的度量方法,构建了各微网基于电-碳交易的收益度量模型。其次,运用基于博弈的P2P交易机制,设计了完全竞争条件下保障各微网能够根据实时电-碳价格灵活调整发用电行为与购售角色的日前电-碳联动市场,并证明了所设计市场博弈均衡点的存在性。再次,基于电能和碳配额的供求关系,推导了电价与碳价的表达式,并提出了可有效保证用户隐私的迭代优化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设计市场可以有力支撑园区多微网交易中经济效益和低碳效益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