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弘 《门窗》2013,(5):154-155
溶洞地质对隧道施工具有洞顶地表塌陷、洞穴坍塌及充填物、水害、洞害等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深埋充填型、高压富水等溶洞的建设施工中,往往容易发生涌砂、突泥及大型突水事故。因此,在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强化对溶洞地质施工技术措施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在溶洞地质施工建设隧道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高压富水断层地段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现有评定堵水和地层加固作用的方法,对该高压富水断层隧道段的注浆循环和现场试验进行分析,得出2 L/min的检查孔允许出漏水量标准是可行的。文章对高压富水断层地带注浆效果评定的研究,可为后续相同地质隧道施工及制订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溶洞使隧道的力学动态更为复杂,往往伴随着富水破碎等不良地质,施工中突水突泥现象时有发生。分析隧道的地质特征,制定对策,精细化施工,是夺取岩溶隧道施工顺利的关键。论文以中山顶隧道为背景,介绍岩溶隧道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4.
董子龙 《山西建筑》2013,(3):158-160
以中天山右线隧道节理密集带高压富水段施工为例,对产生高压富水现象的水文及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注浆减排、排水降压"的施工原则,"注浆局域划分,对角泄水降压"的注浆顺序,详述了节理密集带注浆设备、材料、工艺、参数等,强调要对注浆堵水效果进行多方面的验证,以确保在高压富水地质条件下开挖等后续施工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岩溶隧道施工的难点主要表现为地质情况复杂、易受环境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根据工程基本情况,落实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克服施工难题,还能顺利完成任务、确保工程质量。目前常用的岩溶隧道施工技术主要有:地质预报技术、注浆加固技术、富水高压溶洞施工技术、岩溶水处理技术、施工监测及反馈技术,他们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岩溶隧道施工的难点,介绍了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的意义,并提出了应用策略,可为工程施工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注浆机理及作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施工中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常面临涌突水防治、围岩稳定性控制和衬砌高水压处理等技术难题,实施可靠的超前地质预报和有效的注浆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基于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区的圆梁山隧道工程,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准确探明了溶洞的形态及其充填物性质;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岩溶隧道的注浆机理;利用数值模拟确定了合理的注浆参数;通过复合注浆形成了可靠的注浆加固圈.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圈起到了加固围岩、稳定工作面、封堵地下水和降低衬砌外水压力的综合作用,隧道施工中工作面稳定,围岩变形不大,堵水效果显著,达到了5m3·m-1·d-1的隧道限量排水控制标准,并实现了小排水量条件下有效降低衬砌外水压力的目的.研究成果对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压富水岩溶地层在进行隧道施工时,由于施工技术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做好排水施工和支护施工,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开展。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压富水岩溶地层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隧道岩溶富水段的地质进行预报探测,从施工原则、施工工艺、施工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从而确保隧道岩溶富水段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 m,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冷水河浅埋段及桐麻岭背斜,地层以泥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设计毛坝向斜隧道最大涌水量为8.3×104m3/d,最大水压为4.6MPa,隧道穿越的2#溶洞为高压、富水、深埋、粉细砂充填性溶洞,施工过程中,突水、涌砂十分严重,造成开挖面多次被淹,施工十分困难.主要介绍了2#溶洞突水、涌砂、涌泥情况,研究了相应的注浆方案、材料、工艺和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 m,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冷水河浅埋段及桐麻岭背斜,地层以泥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设计毛坝向斜隧道最大涌水量为8.3×104m3/d,最大水压为4.6MPa,隧道穿越的2#溶洞为高压、富水、深埋、粉细砂充填性溶洞,施工过程中,突水、涌砂十分严重,造成开挖面多次被淹,施工十分困难.主要介绍了2#溶洞突水、涌砂、涌泥情况,研究了相应的注浆方案、材料、工艺和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岩溶区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为富水型岩溶管道、充填型溶洞、岩溶空腔等,如何精准判断隧道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上述不良地质,对岩溶区隧道施工至关重要.以某岩溶区隧道溶洞探测方案为依托,首先采用弹性波发射法(TSP)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进行探测,查明了前方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与分布特征,然后采用超前水平钻探技术对地质异常带进行验证与...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喀斯特地貌岩溶区的公路隧道地质灾害和施工处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分析,对预报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综合防治深埋隧道处的富水区、对岩溶区隧道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以及隧道底部大(巨)型溶洞治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此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帷幕注浆、围岩加固、隧道底部溶洞治理等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降低喀斯特地貌岩溶区隧道的病害发生几率;另一方面,提高该区域内公路隧道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水压力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圆梁山隧道所处毛坝向斜存在高压富水,给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水压力的监测状况,并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出毛坝向斜的水压力值和注浆后水压力降低状况,同时,通过推测监测区溶洞形态,对下一步该溶洞的注浆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庞建康 《四川建材》2013,39(2):154-156
针对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工程左右线出口段深埋高压富水段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在实践中,按"注浆减排、排水降压"的原则,通过超前注浆、加强排水设计等方法来保证高压富水段施工安全平稳通过,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质隧道施工处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岩溶地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涌水以及大小不同的溶洞影响工程施工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隧道岩溶段地下水、小型溶洞以及规模较大溶洞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方建华 《山西建筑》2013,(1):155-157
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分析了寒岭界隧道发生突水的原因,在采用地质雷达探明突水段地质情况后,采用全断面帷幕预注浆、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等方法对富水段进行综合处理,同时加大富水段监控量测频率随时监控洞周围岩变形情况,以保证隧道结构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曹林卫  姜波 《重庆建筑》2021,20(1):41-43
高压富水溶洞处治是岩溶隧道施工的重难点之一.渝怀铁路Ⅱ线新圆梁山隧道邻近既有线,采用扩挖施工,穿越的2#溶洞具有规模大、水量大、水压高的特点.针对上述特点,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法对溶洞进行预加固,研究了溶洞注浆施工的难点,提出了隧道穿越2#溶洞超前帷幕注浆设计方案.现场围岩松动圈测定、钻孔监测和渗水量监测结果表明:超前帷幕注浆起到了加固围岩和阻水的效果,证明了该帷幕注浆设计方案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公路隧道施工及其不良地质段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从隧道洞口施工、富水断层破碎围岩施工、岩溶地段施工等方面,论述了公路隧道施工及其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并对其施工处理技术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从而提升公路交通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建军  王淑丽 《山西建筑》2010,36(32):350-351
以齐岳山隧道进口施工为例,介绍了超前地质钻探技术在岩溶富水、高压突水、突泥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工艺、成果分析、技术特点,从而为以后同类隧道施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TSP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反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盲目施工常会造成突水、突泥(涌砂)和塌方等安全事故,深入细致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是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高风险岩溶隧道沪蓉西高速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地震波传播理论和TSP超前地质预报实践,研究了岩溶隧道内断层破碎带,泥夹石充填型、软弱夹泥充填型、地下水充填型和无充填型溶洞,以及富水岩层的地震波反射特性;提出了以深度偏移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反射层图、反射事件表、纵横波速和岩体物性参数分析的预报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TSP对断层破碎带、溶洞、和地下水的超前地质预报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