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工业MoSi2粉,采用非均相形核法,球磨活化30h,制备Cu包裹MoSi2复合粉体,研究酸性和中性环境中Cu的包裹情况,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对复合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包覆反应能够得到大部分包裹着Cu相的MoSi2颗粒.在中性环境中生成的Cu微晶多为球形,而在酸性环境中Cu微晶部分呈规则多面体形状部分呈球形,且有少量Cu2Cl(OH)3形成,两种复合粉体中均有Cu2O存在,这是纳米Cu微晶自发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微米级、纳米级碳化硅(SiC)颗粒和纯铝(Al)粉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SiC_p/Al),研究了SiC颗粒尺寸和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能促进增强颗粒的均匀分布,放电等离子烧结具有烧结温度低、保温时间短的特点,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基体与增强体有害反应的发生。纳米级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颗粒团聚趋势较大,复合材料致密度较低,但是其细晶强化和Orowan强化效果显著,包含源缺陷和源裂纹较少,因此,复合材料硬度和屈服强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Mo、Si和C单质粉为原料,采用自蔓延原位合成技术制备10%SiC、20%SiC(体积分数)强韧化MoSi2复合材料,并从理论上计算了自蔓延燃烧反应绝热温度.结果表明,常规自蔓延能够合成10%SiC/MoSi2复合粉体,而通过"化学炉"辅助燃烧能够合成20%SiC/MoSi2材料.复合粉末主要由MoSi2和SiC相组成,SiC颗粒分布均匀,与MoSi2基体结合良好,其断裂机理为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4.
MoSi2粉末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琦  马勤  王翠霞 《有色金属》2004,56(1):17-20
运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研究MoSi2粉末在ZJM10T型搅拌机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变化。结果表明,机械球磨过程中,MoSi2粉末的衍射峰强度随球磨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弱、衍射峰逐渐宽化。机械力化学效应因子——显微应变和有效温度系数则随球磨时间延长即晶粒尺寸减小而增加。晶粒尺寸与有效温度系数和显微应变呈负相关,显微应变随有效温度系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高能球磨-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纳米晶粒WC-Co 硬质合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能球磨-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晶粒WC-Co 硬质合金块体, 并对合金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合成的纳米WC-Co 复合粉末通过快速热压烧结, 可在较低的烧结温度(1 300 ℃), 较短的保温时间(15 min), 较快的升温速率(120 ℃/min), 不太高的压力(35 MPa)下获得高致密的纳米硬质合金块体;通过添加0.8%的VC 和0.2%的Cr3C2 作为晶粒生长抑制剂, 并采用低温、短时、快速、加压烧结的快速热压烧结工艺,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纳米WC 晶粒的快速长大, 制备出了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0 nm 且综合性能较高的纳米WC-Co 硬质合金块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X射线衍射(X-ray)、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经高能球磨后互不相溶的Al-Pb混合粉末的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过程中相Pb颗粒细化速度优于硬相Al颗粒;且球磨2h形成Pb(Al)固溶体;细小的Pb颗粒均匀分散于基体中,并为Al颗粒所包围,有利于克服Al-Pb系统制备工艺中宏观偏析现象而制备高性能的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充放电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成本低廉的人造石墨,并掺杂微纳米多孔Si-Ag颗粒来改善石墨的导电性及提高充放电效率,利用化学刻蚀法制备了微纳米多孔Si-Ag粉体,并将70%人造石墨与30%的多孔Si-Ag粉体球磨形成夹层式复合结构。采用SEM、TEM、XRD及电池测试系统对多孔Si-Ag粉体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硅颗粒经高能球磨后粒径可达720nm左右;在80℃刻蚀条件下,得到的微纳米多孔Si-Ag负极材料充放电比容量为2 163.28mAh/g;掺杂多孔Si-Ag颗粒后的石墨负极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 227.966mAh/g,比纯石墨负极材料提高了341.1%;在0.2C(1C=1 50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59.72%。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微波烧结制备钡铁氧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钡铁氧体制备过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初期,颗粒粒径减小,粉体得到细化,随球磨时间延长,部分BaCO3固溶于Fe2O3中形成固溶体;高能球磨40 ...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合金化(MA)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约10 nm的超细TiN0.3粉体,分别采用机械合金化(MA)、空气中热处理、高压高温(HPHT)烧结、退火处理4种方式向TiN0.3粉体中引入氧,研究氧引入量对TiN0.3粉体及烧结体的物相组成、晶粒尺寸及晶格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热处理氧引入量最多,而MA、真空退火处理、HPHT烧结过程氧引入量较少。MA、退火处理、空气中热处理过程氧引入量少时均会因TiNxOy的生成而导致晶格常数增大。MA过程氧的引入降低了球磨效率而导致晶粒尺寸增大,退火过程氧引入前后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TiN0.3粉体在空气中的起始氧化温度和终止氧化温度分别为315.6 ℃和654.1 ℃。TiN0.3粉体起始氧化产物为TiNxOy,360 ℃时生成A-TiO2(锐钛矿型TiO2),同时开始向R-TiO2(金红石型TiO2)转变。700 ℃时A-TiO2已完全转变为R-TiO2。  相似文献   

10.
张法明  沈军  孙剑飞  郭舒 《有色金属》2005,57(1):4-7,15
采用高能球磨工艺制备WC 10Co 0 8VC 0 2Cr2 C3纳米复合粉末,快速热压烧结制备纳米硬质合金块体,应用OM ,SEM ,TEM和EDXS观察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发现纳米WC Co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中粘结相呈空间网状结构贯穿于多边形状WC骨架空隙之间,在WC晶粒中观察到了呈团絮层状纳米析出相的存在,析出相为Co富集相,其形成机理是纳米WC Co材料结构失稳,在外加热场、压力场作用下诱发的相变行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直接喷涂和反应喷涂合成的两种碳化钛-硅化钛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通过等离子喷涂技术将两种不同复合粉(TiC-TiSi2和Ti-SiC)分别喷涂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成碳化钛-硅化钛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显微维式硬度计、划痕仪对所得涂层进行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TiC-TiSi2复合粉所得涂层中含TiC为58%,Ti5Si3为21%,TiSi2为7%,Si为9%和SiO2为5%,等离子喷涂Ti-SiC复合粉所得涂层含有TiC(47%),Ti5Si3(40%)和SiC(13%);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Ti-SiC复合粉中的Ti与SiC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反应生成了TiC和Ti5Si3;等离子喷涂Ti-SiC复合粉所得涂层,具有更薄的层片和更小的晶粒尺寸.与等离子喷涂TiC-TiSi2复合粉所得碳化钛-硅化钛涂层相比,等离子喷涂Ti-SiC复合粉所得碳化钛-硅化钛涂层具有更高的结合强度、更高的显微硬度(提高了18.7%)、更好的韧性及更好的耐划痕性能,这主要在于等离子喷涂Ti-SiC复合粉反应合成的碳化钛-硅化钛涂层中硬质相的相对含量更高且反应合成的碳化钛、硅化钛晶粒更细小.  相似文献   

12.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_(0.8)Sr_(0.2)FeO_3(LSF)粉体,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分别利用热分析(TG-DTG-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和交流阻抗谱仪(ACEIS)对粉体和阴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经过粉体失水、硝酸盐分解等过程,在600 ℃已基本形成钙钛矿相,1000 ℃时为单一的钙钛矿相,煅烧4 h后的粒径约为80 nm.在800 ℃的阴极界面阻抗为0.12 Ω·cm~2.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合金化制备Mo-Cu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致密的Mo-18%Cu复合材料, 利用粒度分析仪、XRD和SEM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Mo-Cu复合材料的粉末粒度、形貌、力学性能和断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 粉末的晶粒尺寸不断减小, 烧结后样品的相对密度不断提高。球磨60 h的混合粉末在1 350 ℃下烧结2 h后的相对密度可达98.6%, 硬度达63.9HRC。  相似文献   

14.
以2A12铝合金为基础材料,研究莫来石晶须对2A1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井式电阻炉加热,在石墨坩埚中熔炼合金,向液态金属中加入莫来石晶须,获得新合金铸态试样。用万能试验机、硬度仪测试其力学性能,用OM、SEM、EDS、XRD表征分析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能有效改善铸态2A12铝合金的机械性能,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等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莫来石晶须添加量为2%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最佳,其抗拉强度和硬度较原始合金分别增加了8.77%、7.41%;晶须的添加使合金的断裂形式发生了改变,原始合金以脆性断裂为主,随着莫来石晶须的添加,合金的断裂形式由脆性断裂向塑性断裂转变;XRD及SEM结果表明,添加的莫来石晶须以陶瓷相聚集在晶界附近。添加晶须一方面细化了晶粒,另一方面硬质点相(陶瓷)阻碍位错滑移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15.
刘瑞  易丹青  李荐 《矿冶工程》2006,26(3):74-77
利用成分分析和XRD, SEM 以及BET等检测手段, 对低温碳化工艺制备纳米级WC粉末进行了研究, 制备了平均晶粒度在20~30 nm, 颗粒尺寸小于100 nm的纳米碳化钨粉末。通过对滚筒混料和三维混料2种方式的对比研究发现, 三维混料比传统的滚筒混料具有更高的效率, 能使物料在较短的时间得到充分混合, 三维混料2 h即可达到滚筒混料6 h同样的效果, 并研究了不同混料时间和不同球料比对混料均匀度的影响。此外, 还研究对比了钨粉原料中添加晶粒抑制剂V2O5对碳化工艺的影响, 结果发现V2O5对碳化过程有延缓作用, 但对WC产物晶粒度及颗粒大小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金刚石/NiCrAl复合粉末,探讨了金刚石含量对粉末的组织结构、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冷喷涂沉积法制备金刚石增强金属陶瓷涂层,探讨了粉末结构、金刚石含量对涂层的成分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金刚石和NiCrAl并没有发生反应生成新相,硬质相较均匀地分布在复合粉末中.分析冷喷涂制备的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发现,喷涂过程中粉末的成分及组织结构完全保留到了涂层中.  相似文献   

17.
选用天然高纯石英为实验材料,根据高温煅烧使石英破碎裂解的原理,按照设定的升温速率、保温温度、保温时间、降温速率进行高温煅烧,然后将煅烧过的石英熟料在行星式球磨机中研磨,制得最大粒径为126nm、最小粒径为12nm、平均粒径为43nm的石英纳米粉。  相似文献   

18.
《Minerals Engineering》1999,12(10):1213-1224
A mixture of rutile, boron oxide and magnesium has been ball milled together with the intention of inducing a reaction to form titanium diboride. The resultant powders were examin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isothermal annealing and X-ray diffract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milling on the formation of TiB2. Complete reaction was found to occur in the mill between 10 and 15 h forming TiB2 and MgO with no residual Mg. The unwanted phase, MgO, was readily removed by leaching in acid leaving a fine powder composed of aggregates of TiB2.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is relatively simple, low technology route to value add for mineral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郑军武  陈绍  李富坤 《矿冶工程》2023,43(1):150-153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技术在20钢表面制备了巴氏合金堆焊层,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维氏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堆焊层的金相形貌、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硬度和摩擦因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巴氏合金堆焊层的相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由硬质点SnSb相、Cu6Sn5相和软基体α-Sn相组成;由于热输入的降低,巴氏合金堆焊层的冷却速率提高,堆焊层晶粒明显细化,硬度约为40HV0.1,远高于铸造巴氏合金;由于显微硬度升高,巴氏合金堆焊层的摩擦因数和比磨损率均降低,分别为0.31和1.38×10-5 mm3/(N·m);巴氏合金堆焊层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CMT堆焊技术可有效提升巴氏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设备, 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AZ91镁合金, 分别对合金进行光学金相、XRD、HRTEM、SEM分析。结果表明: 粉末态为非常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 晶粒大小为1~5 μm, 只有很少析出相, 析出相为AlMg2Zn。挤压棒材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 有大量的析出相, 主要为β-Al12Mg17和AlMg2Zn。合金有很高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达到383.2 MPa, 屈服强度275.1 MPa。合金的析出相形貌主要为近球形, 大小为50~200 nm, 挤压态的析出相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