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科吉奥产品的形状、色彩论述了情感化产品设计的视觉要素,并从视觉要素、设计与心理以及时尚要素等方面阐述产品设计的新趋势,并做出相应的美学分析.指出科吉奥的产品情感设计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值得当今的设计师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杨慧珠  陈建华  郭晓燕 《包装工程》2007,28(6):194-195,203
从伦理学的原理出发,分析了产品设计中存在的伦理现象及作为设计师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从而使产品、人、社会3者能真正健康、和谐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的生成技术在三维形态和产品设计中尚没有被成熟应用.3D打印可以快速实现产品设计,有助于智能设计的形态和效果评估.希望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结合3D打印技术的快速输出,形成短线智能设计新模式.方法 先构建生成数据库,利用三维形状数据训练生成模型,将短时间内形成的大量的立体产品形态交给设计师进一步优化,最终经过格式转换,优化网格并渲染,再由3D打印输出.结论 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推动人机融合创意,提高设计方案的丰富程度,并且启发设计师更多的形态创意.3D打印输出的便捷性有助于提升设计效率,实现短线智能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4.
析产品设计之肌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兴福  舒余安  黄婉春 《包装工程》2005,26(2):145-146,168
肌理,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师对肌理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否.通过对肌理的含义及产品设计中肌理运用进行了分析,从材料、加工工艺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与肌理的关系的角度对产品设计中的肌理进行了探讨,使设计师能够对产品设计中的肌理的含义及其运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在设计中将其良好运用,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陈国强  徐丽  于雷  涂伟龙  杨智文 《包装工程》2023,44(12):16-28, 117
目的 针对中国的设计现状,通过探索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是否适切于人工智能产品,能够为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及评价研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视角。方法 以对比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探析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理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为研究主体定性;针对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展开数据计量分析,了解2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剖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演进,从历史角度梳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展开热点评述,进一步定义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综合所有分析结果共同定位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对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适切度。结果 论述了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重要作用,梳理了现存理论与方法,定位了发展程度,预测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构建更加科学、客观且适切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把控生成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应用落地率,使之与研发投入保持相互平衡的状态,同时可反向助力于优化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技术。结论 综合基本逻辑的区别探析、数据计量分析和发展演进研究的结果,论证了中国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与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是部分适切的关系,因此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不能完全移植产品设计评价的研究成果,需要在部分借鉴与参考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展开以人工智能产品特殊性为核心的针对性研究,进而构建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邓正根  吕健  刘翔  侯宇康  王帅 《包装工程》2023,44(6):188-195
目的 解决当前产品设计表达中存在对设计师要求高、设计思维具有局限性、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方法 提出基于StyleGAN的草图快速生成产品效果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变形技术,将不同程度的产品草图生成真实产品效果图像。结果 该方法可有效地满足设计师创作需求,也能为没有绘画基础的用户生成高质量的产品设计方案。结论 将基于深度学习的StyleGAN模型应用于草图生成真实产品效果图像中,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产品设计表达过程,为产品设计表达提供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参考框架,也是传统产品设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材料正成为智能产品设计的新关注点,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析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产品设计特点,总结人本智能产品设计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能够对智能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以阐述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产品设计的特点。从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两个层面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梳理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产品设计的发展脉络。结论智能产品设计正逐渐从技术驱动转向以人为本,逐步整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然而,目前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仍相对较少,智能产品的设计实践迫切需要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的设计教育、设计方法与工具,以弥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韫  徐迎庆 《包装工程》2021,42(6):1-6, 36
目的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人们在未来的思考和生活方式,重塑社会礼仪和道德伦理,产生巨大而不可估量的影响.数据噪音所带来的潜在社会道德和设计伦理问题可能会对设计创新中的公平性和包容性造成干扰和威胁,潜移默化地加剧社会矛盾,加深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全球化、普适计算和物联网时代,设计需要理性地重新思考其在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并从新的角度来观察与探究人工智能应用下的"不确定性"问题.方法 面向应用的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工具性的,然而设计师群体对这种新工具的理解和思辨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设计具备将价值观融入造物的能力和义务,应充分地发挥其特质和作用,借鉴负责任创新中的预期、反思、协商和响应四个责任维度,将责任风险评估、管理和干预全方位地嵌入到人工智能应用设计创新的决策和流程中,以一个包容开放的动态适应机制来应对未来的挑战.结论 设计师是社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需要积极地投身于倡导创新价值、技术及设计伦理的前沿.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设计创新应协同制定更具有前瞻性的目标和任务,引领聚光灯照亮人类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产品设计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在产品设计时所需解决的若干问题,以帮助设计师在未来的设计中快速地确定目标并进行调查和问题分析,从而使产品设计更加有效,使产品设计成为提高产品与社会环境价值的创造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甘艳  纪璎芮  师宇哲  刘心雄 《包装工程》2021,42(2):22-27, 34
目的梳理用户感性认知测量及其设计应用,提出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并以验光仪设计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分析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用户感性认知测量及应用方法,通过验光仪设计验证所提出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结果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能提升设计效率,更好地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结论用户感性认知测量能转化为设计规范,并能为产品设计提供有效指导。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针对传统用户感性认知测量中样本采集量较少、测量不够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感性设计方法,并以验光仪的设计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文本挖掘提取用户感性认知能引导设计师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感性需求,从而使设计出的产品更贴近用户的预期满意度。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相结合的感性设计方法是一种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心理接受度,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近年来设计领域中不断增强的人工智能应用在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判断它们将对未来的设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将目前主要的一些人工智能设计工具的目标任务、系统架构、学习模式与设计师工作方式进行比对,找出人工智能设计应用的长处以及其无法克服的问题,判别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得出了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致力于解决设计中基础的技术性问题与较低层次上的设计需要,并无可能像人类一样提出设计上的需求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可能会进一步帮助设计师完成更多事务性的工作,但不可能颠覆设计并代替人类进行思考。人们需要警惕因各种智能应用泛滥而导致人的技能与想象力衰退的问题,因此开发必须要受到限制,技术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当下人工智能对设计流程和设计师的影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对设计行业的影响趋势。方法 使用VOSviewer工具和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可视化和聚类分析,深入探讨文献中的核心观点和案例。结果 基于四个主要聚类(AI+技术应用、AI+设计流程、AI+创意协作、AI+影响反思)来展开讨论。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的影响,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设计创新和提升设计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设计师的传统角色及设计原创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并重新定义需求。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整合进设计流程,促进设计创新,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原创性、责任边界问题,探讨人工智能与设计师合作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全面综述,为未来设计创新与人工智能融合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分析并明确人工智能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特征与价值,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给出人工智能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定义;收集并分析典型的人工智能产品和相关研究,总结整理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特征和支撑技术;探索人工智能产品的典型服务场景,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基于前文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预测。结论指明了人工智能产品具有情境感知、自适应学习、自主决策、主动交互与协同的典型特征;描绘了以数据和计算能力为基础、算法为核心、多种底层技术与通用技术为支持的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产品支撑技术框架;分析了人工智能产品的服务体系在不同场景中可以被赋予的价值;预测了由技术驱动向设计驱动转化、由单品视角向服务体系视角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梳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关键技术、存在问题、研究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以感性工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主线,探讨人工智能在用户情感意向获取、产品设计特征提取、映射模型构建3个环节中的应用。结论 人工智能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加快了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在未来,感性工学通过与生成式AI相结合将成为新的趋势,更加强大和高效的人工智能将会给设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生成技术,特别是AI画作生成技术,将其应用于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以八破图艺术风格为例,研究个性化的AI画作生成算法,挖掘AI画作与文化创意产品载体的结合点,实现个性化文创产品设计。首先,构建八破图图像库,研究八破图艺术风格的量化描述,提取构图、拼接边缘特征等人工特征和基于VGG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层语义特征。然后,提出八破图艺术风格的图像拼接算法。最后,基于所生成的图像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实现基于纸工程的"集珍博物馆"立体书设计。结果个性化AI画作与文化创意产品载体之间自然结合点的挖掘,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例如AI图像生成,应用于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为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慧姝 《包装工程》2020,41(2):175-180
目的非家庭式智能养老的伦理研究和治理设计旨在为中国养老提供解决对策。方法提出非家庭式智能养老、数字劳动力、养老治理的定义,从政治、教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人口、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设计等多维视角综合研究,进行对抗性设计。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采集、分析、研究数据,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研,运用网络爬虫、舆情分析软件、CiteSpace等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利用争胜性信息设计方法,揭示养老各因素的关联模式。利用多层次数据提取,使养老、伦理、治理、AI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循环系统。结论养老的治理需要放在一个大的、复杂的循环系统中解决。非家庭式智能养老的伦理是治理复杂养老民生问题的基础,通过构建和设计多边社会契约和广泛的民主,重塑和设计AI时代下公共行动者的义务、责任、利益,非家庭式智能养老行动的观念、法律、信仰和路线,养老体系中工作流程和岗位、养老保障、智能平台、智能产品、资源、服务,以居家为主,其它少量辅助的养老方式等,开展公共行动,从而形成完整的养老体系和治理对策,并能够让其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彩色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工智能结合设计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彩色化研究的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背景对智能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总结。方法 首先,对人工智能彩色化研究的技术需求、应用场景进行融合分析,推导人工智能与设计创作结合的可能性;其次,对彩色化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基础技术进行调研,以交互设计的理念为灵感启发,将人工智能的彩色化方法分为显式交互彩色化和隐式交互彩色化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讨论研究彩色化技术的应用对象、预处理步骤和实践体验。结果 总结概括彩色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技术重点。结论 “AI+设计”的趋势背景下,以彩色化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正成为设计师的辅助工具,在科技、艺术、影视、人文等领域展现出交叉融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兰玉琪  刘松洋  王婧 《包装工程》2019,40(16):14-21
目的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认知与研究,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发现人工智能给产品交互设计带来的革新、产生的新交互方式,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方法 以AI净饮机为主,小米智能家居和“小飞鱼”驾驶助手等设计案例为辅,全面剖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思考与表现。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结论 根据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现状,经过调研及分析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总结出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另外,在产品交互设计流程和方法中,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提高产品交互设计的效率与用户体验。最终提出对传统产品交互设计的方式、方法、界面及信息构架等多维度的产品设计概念的重新定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