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以福氏志贺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细胞SELEX技术筛选与其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经多轮正筛和反筛,共克隆得到17条序列,4条高频适配体(F-1、F-3、F-9和F-16)对福氏志贺菌有较高的亲和力,其中F-1和F-9与福氏志贺菌的亲和力较高,相应的亲和常数Kd值分别为(51.3±3.25) nmol/L和(42.6±7.11) nmol/L。软件模拟F1和F9的二级结构,其最小自由能分别为-7.39 kcal/mol和-6.98 kcal/mol。本文首次筛选出对福氏志贺菌具有较高亲和特异性的适配体,为后续利用适配体进行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遍布于粮食生产、储藏、运输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其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真菌毒素进行监测并配合使用各种有效的降毒手段,有助于真菌毒素污染问题的解决。目前,真菌毒素检测、监控和靶向降解所用识别元件多为抗体,但抗体存在价格昂贵、批次间差异性大、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而适配体合成简单、热稳定性强、免疫原性小、几乎无批次间差异等优点,有望取代抗体,但目前有关适配体商业化应用仍旧很少。本文概括总结了以真菌毒素为靶标的适配体筛选技术及其所筛适配体情况,并分析了适配体商业化应用仍旧很少的原因,以及各种筛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真菌毒素适配体的筛选提供参考,促进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食物过敏尚无根治疗法,避免摄入含过敏原的食物是患者的最佳选择。牛乳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保护牛乳过敏患者至关重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有效标志物。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获得的,能与靶标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识别元件,核酸适配体具有易合成、易修饰、费用低、分子量小、稳定性好、亲和力高等优点,在快速高灵敏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概述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流程与筛选方法,重点综述了β-乳球蛋白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核酸适配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其在过敏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适配体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适配体的筛选方法以及近几年来在分析检测、食品安全、临床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适配体是一类能与靶分子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单链。它可以通过指数级富集的配体进化技术(SELEX)从体外筛选而得。适配体类似于抗体而优于抗体,愈渐成为各种研究项目、检测方面等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组胺(HA)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食品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对其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和鉴定至关重要.本试验利用氧化石墨烯对单链寡核苷酸(ssDNA)的强吸附作用,分离与靶标结合和未结合的ssDNA,对组胺适配体进行11轮的体外指数富集筛选,最终得到15条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适配体.通过后续的适配体二级结构、亲和性和特异性分析,HA...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子模拟技术优化筛选5’单磷酸腺苷(AMP)的高特异性适配体,利用胶体金可视化试验验证筛选结果。方法:研究文献中已知的AMP原始适配体(S0)的结合位点,对7个关键碱基进行多轮迭代单点突变,获得新的适配体,进一步比较结合自由能,优化获得特异性高的适配体序列。结果:历经5轮筛选,优化筛选出4个特异性高的新序列(S1-S4),使用胶体金的可视化检测对最佳新序列(S4)和原始序列(S0)作比较,结果发现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筛选适配体具有省时、易制备、分子质量小、储存运输简单等多种优势,为快速获得特异性适配体提供了一个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到的单链寡核苷酸,与靶标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且稳定性好,易于合成和修饰,被认为是生物传感器的理想识别元件之一,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应用中表...  相似文献   

8.
砷是目前环境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几种重金属元素之一,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基于砷的毒性,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及食品中砷的检测。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检测环境及食品中砷含量的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G-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以及核酸适配体技术等,其中核酸适配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因其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和高灵敏度而被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分析与食品工程中,并在现场快速检测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重点综述了基于核酸适配体技术的砷离子检测方法,并对核酸适配体技术自身的发展以及在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全细胞SELEX法筛选单增李斯特菌的ssDNA适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单增李斯特菌活细胞为靶标,采用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含40个随机碱基序列的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 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酶联配体吸附法(ELASA)测定筛选过程中次级文库与单增李斯特菌结合力的变化。对筛选得到的适配体进行序列测定,RNA structure软件预测二级结构,ELASA测定适配体与靶标的结合能力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每轮筛选后次级文库与靶标的亲和力增强,特异性适配体逐步得到富集。测序获得23条适配体,其序列同源性不高,但预测的二级结构有些相似,根据二级结构将其分为3个群,分析结果表明二级结构与适配体的亲和力有关。挑选亲和力较强的21号(Lma-21)和35号(Lma-35)适配体能特异性地识别单增李斯特菌。本研究为开发食源性病原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新型检测试剂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纳米金显色的盐酸克伦特罗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合成纳米金、适配体、适配体互补链以及适配体-纳米金探针和互补链-纳米金探针,利用纳米金的变色效应,构建了盐酸克伦特罗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当待测物中含有目标物时,适配体与目标物结合,纳米金呈现游离状态,在一定的盐浓度下,纳米颗粒发生聚集,纳米金颜色发生变化;当待测物中不含目标物时,适配体与适配体互补链互补杂交,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分别对适配体、互补链与纳米金连接的陈化盐浓度、适配体与互补链浓度、显色体系盐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盐酸克伦特罗在1~1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23x+0.362(R2=0.991),最低检测限为1ng/m L。对猪肝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3.5%~101.8%。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引发很多问题,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传统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其具有检测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检测方法成熟等优点, 但是也存在着检测仪器昂贵, 前处理复杂, 检测所需时间长, 不易携带, 不能满足快速、简单、现场测定的实际需要等不足。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索能够快速, 灵敏, 高效的检测重金属的技术。适配体具有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等优点, 已经成为一种新型识别分子,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适配体在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检测领域的研究, 并对核酸技术在重金属检测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雌激素17β-雌二醇(E2)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以黑磷晶体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液相剥离技术制备了黑磷纳米片(BPNs)作为荧光受体,基于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适配体(FAM-Apt)与BPN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构建了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对BPNs浓度、FAM-Apt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并对自来水和牛奶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BPNs具有独立的片层结构且粒径均匀;在最优条件下,即BPNs和FAM-Apt的浓度分别为10 μg/mL和7.5 nmol/L时,该传感器对E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5~60 ng/mL,检测限为1.0 ng/mL。自来水和牛奶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2%~104.8%和87.5%~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9%~10.53%和4.48%~11.24%。该方法简便、灵敏,30 min即可完成检测,特异性强,能够实现对实际样品中E2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可能诱发肠炎和全身感染,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和相关疾病的有效防治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核酸适配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沙门氏菌,能够作为识别元件辅助检测,也可作为靶向工具提高杀菌药物的递送效率;同时,适配体还可与沙门氏菌的活性结构结合,抑制其生物活性,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在沙门氏菌的检测和防治方面均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该文对特异性识别沙门氏菌的适配体序列及筛选方法进行全面汇总,简要总结以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总结沙门氏菌适配体的抑菌机制及其在抑菌中的应用,旨在为抗菌适配体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供应的全球化导致食源性疾病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病原检测需要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方法。核酸适配体是可以识别并与多种类型靶标分子的单链DNA或RNA。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易储存。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核酸适配体的特点和筛选技术,综述了基于适配体的电化学、比色、荧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质量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开发高效、精准检测食源致病菌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磁珠作为载体,建立快速HIV-P24核酸适配体的SELEX筛选方法。方法:利用SELEX技术、磁珠分离及实时定量PCR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库中快速筛选出能与HIV-P24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利用凝胶阻滞实验鉴定所筛选到的HIV-P24核酸适配体复合物,通过连接Pmd18-Tvector,转化E.ColiDH5a感受态细胞得到了阳性克隆。结果:经过4轮筛选并运用凝胶阻滞实验验证了HIV-P24核酸适配体复合物条带明显被阻滞,利用交错PCR鉴定了所挑取的阳性克隆,也得到了测序序列。结论:利用SELEX技术、磁珠核酸分离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成功筛选到了2条能与HIV-P24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这几种方法相结合操作简单、能有效提高筛选效率,并且便于机械化操作,为今后的适配体筛选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牛乳质量安全及掺假问题备受关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是新兴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将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牛乳检测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应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牛乳中致病菌、抗生素、生物毒素、重金属和其他微量有害物质进行综述,并且对这种检测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这种新兴的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牛乳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分子靶标核酸适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酸适配体是能够与靶分子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目前,在生物传感、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核酸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已经开发了许多具有应用可行性的各种检测方法。尽管核酸适配体具有这些方面的应用可能性,但是目前能够结合小分子的核酸适配体非常少。小分子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以及临床、商业价值,因此针对小分子靶标展开研究,开发新型、实用的分子识别探针用于检测这些小分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针对小分子靶标核酸适配体开发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在生物传感和食品安全应用方面所存在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牛奶中氨苄青霉素高效检测的需要,以纳米磁珠为载体,适配体与氨苄青霉素特异性结合为基础,构建氨苄青霉素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采用碳二亚胺交联法制备修饰有氨苄青霉素的磁珠,该磁珠可与待测样中的氨苄青霉素共同竞争反应体系中的适配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随后利用磁性玻碳电极将上述磁珠吸附于电极检测表面进行电化学测定。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在1.0×10-12~1.0×10-8 mol/L浓度范围内传感器响应电流与氨苄青霉素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0×10-12 mol/L。采用该方法测定市售牛奶样品中的氨苄青霉素,精密度和回收率满意。  相似文献   

19.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经体外筛选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分子的寡核苷酸片段(单链DNA/RNA序列),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亲和力及易于修饰等优点,已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主要对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分类以及纳米金适配体技术、荧光适配体技术、电化学适配体技术、流式细胞适配体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适配体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Hg2+是毒性最大的重金属离子之一,在环境中不能被生物降解。Hg2+能够长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造成持续的环境污染,进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建立的多种Hg2+的检测方法中,基于核酸适配体的Hg2+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单、快速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基于核酸适配体的Hg2+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从比色法、荧光法、共振散射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详细阐述各类检测方法的原理、技术应用及优缺点,讨论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