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纤维素酶黑曲霉LN0401液体发酵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黑曲霉LN0401菌株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起始pH及孢子悬液接种的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黑曲霉LN0401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即以质量分数为5%的稻草粉作为培养基碳源;质量分数为1%的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为3 d;培养温度为30℃;培养起始pH为6.0;孢子悬液接种的体积分数为6%~8%接入装有100 mL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内,150 r/min振荡培养。此条件下黑曲霉LN0401的CMC酶活为195.6~198.5 U/mL,FPA酶活为27.7~30.4 U/mL。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保藏的10株黑曲霉菌株中经过筛选,得到一株产木聚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黑曲霉F-3.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pH性值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产木聚糖酶的最优条件:发酵温度为30.8℃、发酵时间为98.7 h、起始pH为4.85,在该优化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最高酶活可达到266.41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64.25%.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里氏木霉突变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培养基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种类及添加量(g/L)分别为:小麦秸秆15,小麦麸皮5,尿素10~15,(NH4)2SO412,NH4NO35;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种龄72h,接种孢子悬液浓度2×107个/mL,培养温度30~32℃,pH值5 0,培养时间144h,摇瓶转速180r/min,装液量75mL/250mL三角瓶.在培养里氏木霉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黑曲霉(二者孢子数比为60∶1)进行混合培养,β 葡萄糖苷酶的产量是对照试验的2 9倍,明显改善了纤维素酶系的比例,提高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粗酶液的β 葡萄糖苷糖活和FPA酶活分别达到127 6U/mL和84 8U/mL.  相似文献   

4.
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SOD高产菌株(编号为ECM3).其SOD酶活达4 098.1 U/g,为实验出发菌株的2.1倍.经连续传代5次后仍稳定产酶.同时还对该目的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2.5%(体积分数),培养基起始pH值为7.2,培养温度37℃,时间16 h.在此条件下,SOD酶活力为4 435.5 U/g.  相似文献   

5.
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WB600-eg2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的重组菌,内切葡聚糖苷酶酶活为1.174IU/mL.本文通过响应面法对装液量、初始pH、接种量、转速、酵母粉添加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5mL/250mL、初始pH7.2、接种量10%、转速170r/min、酵母粉添加量0.4%.在此发酵条件下测得内切葡聚糖苷酶酶活为1.573IU/mL,比未优化条件下提高了33.9%.  相似文献   

6.
从养殖柞蚕周边的土壤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一株能够产生蛋白水解酶的菌株G1。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产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Luteibacter anthropi。当培养温度为47℃,将菌株按4%接种量接种到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为8.0的培养基中发酵96h,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量达到1 520U/mL。  相似文献   

7.
对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豆粕粒度40目,基质含水量75%,黑曲霉接种量8%,30℃下发酵48h.在此条件下发酵基质中苷元含量可达425.0mg/100g豆粕,比发酵前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超声对黑曲霉发酵产柚苷酶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超声时期、超声功率、超声时长、超声次数和超声时间间隔为因变量,柚苷酶活力为响应值,进行五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并获得了超声处理提高柚苷酶发酵活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超声时期27 h、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长14 m...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A.niger)238的产酶特性和麸曲的浸提条件。并对其浸提酶液进行浓缩.结果表明,菌株黑曲霉(A.niger)238产木聚糖酶受诱导物的影响,发酵时间在68~72h期间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力为286U/mL.最佳氮源为(NH4)2SO4,装料量为每瓶10g,接种量为每瓶0.3mL.其发酵麸曲用固液比为1:5的2g/dL CaCl2溶液,30℃浸提1.5h;浸提液采用25℃,40kPa,冷却水温度18℃条件超滤浓缩可获得90%以上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以桔皮粉为诱导底物,采用富集培养的方式从堆积腐烂桔皮的泥土中筛选出一株高产柚苷酶(Nnring—inase)的生产菌株WP-108,其摇瓶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达910.1U/mL,同时其继代培养稳定性良好.通过对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相似文献   

11.
豆豉纤溶酶生产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DCFM9突变株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发酵条件.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组成:木糖为20 g,大豆蛋白胨为20 g,KH2PO4为1g,K2HPO4·3H2O为4 g,Ca-Cl2为0.4 g,MgSO4·7H2O为0.5 g,水为1 000 mL;摇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4,接种量2%,种龄24 h,装液量50 mL/250 mL,37℃,180 r/min,发酵12 h加入1g/L的Tween 40.在此条件下发酵72 h,产酶量最高可达3011.08 U/mL.  相似文献   

12.
优化了菌株BK2发酵产壳聚糖酶的条件:葡萄糖20 g/L,壳聚糖0.3 g/L,硝酸铵15 g/L,接种量1.5%(107cell/mL),发酵起始pH 6.0,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48 h.BK2发酵液中的壳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29 U/mL.用酶液降解壳聚糖,分离提取粗产品,采用薄板层析法进行组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已被降解成含有不同分子质量的壳寡糖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从大连海域的海参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碱性蛋白酶较高的海洋细菌HS-A156,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enBank检索号KC166863)。对菌株HS-A156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蛋白酶最适作用pH为9.0,在pH 8.0~11.0性能稳定;最适作用温度为40℃,在25~4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对该菌株产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牛肉膏1.0%、酵母粉2.0%、CaCl20.05%;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初始pH 8.0、发酵温度30℃、接种量3%。经过优化后菌株HS-A156产碱性蛋白酶的酶活力达到538U/mL,比优化前的产酶量提高了3.7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自然界中寻找一种果胶酶生产菌株,在果胶平板上经过筛选、复筛,分离出产果胶酶生产菌株,并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在摇瓶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最适温度、最适接种量及发酵周期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得到的产果胶酶菌株在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3 ℃、接种量为30%、发酵周期为56 h时,此菌株产酶的酶活力最高,优化后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菌株的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分解麦麸的纤维结构,对9株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白腐菌进行逐步优化筛选。首先采用愈创木酚平板变色法进行初步筛选,从中获得5株产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对5株菌株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酶活进行比较;最后将3种酶酶活性相对较高的2株菌株对麦麸进行降解,最终得到1株产木质素降解酶酶活相对较高、麦麸纤维降解率较高的菌株AP3。经15 d液体培养,AP3发酵液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高达119. 42 U/mL,锰过氧化物酶酶活高达124. 35 U/mL,漆酶酶活高达173. 45 U/mL。麦麸经液态发酵15 d后,木质素降解率达到了36. 24%。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白腐菌降解麦麸纤维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菊粉酶酶源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天然样品中筛选出28株菊粉酶酶源菌株,经过复筛,得到产菊粉酶活力高于5.0u/mL的菌株9株,其中黑曲霉5株,酵母4株,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后,确立了酶母Y108产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麦芽糖8.0%,蛋白胨1.6%,(NH4)2SO40.5%,NaCl0.3%,K2HPO40.5%;pH.4.5,在32℃摇瓶150r/min条件下,培养72h,Y108酶活力为46.42u/mL。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土样中分离获得36株脂肪酶产生茼,其中zj-5菌株产酶活性最高,通过对zj-5进行形态学观察,初步确定其属于酵母茵.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zj-5的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优化,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其最适产酶条件为:葡萄糖10.0 g/L,蛋白胨6.0 g/L,反应起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42℃,在此条件下的产酶可达245 U/mL.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自然界中寻找一种果胶酶生产菌株,在果胶平板上经过筛选、复筛,分离出产果胶酶生产菌株,并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在摇瓶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最适温度、最适接种量及发酵周期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得到的产果胶酶菌株在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3℃、接种量为30%、发酵周期为56 h时,此菌株产酶的酶活力最高,优化后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菌株的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液体发酵的最适工艺条件,在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50mL,摇瓶转数为200r/min,发酵培养基起始pH为5.0,发酵温度为32℃,发酵周期为50h,酶活达到86U/mL。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LJ-7发酵产酯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海洋芽孢杆菌LJ-7发酵产酯酶的最佳条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对酯酶产量影响较显著的3个因素,即发酵温度、初始pH和发酵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以酶活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2.81h,发酵温度29.40℃,pH为6.21,此时预测的酯酶酶活为24.91 U/mL。在此最佳条件下,平行试验测得实际酶活为24.63U/mL,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5%以上。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实际发酵情况,得到的优化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