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城市网络的视角讨论创新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内在联系,基于逻辑推演提出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基本概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多尺度"的空间尺度特征、"多中心"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城市节点与城市创新网络整体的关系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例,初步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三大发展特征。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存在于区域、国家和全球三个尺度,并且空间尺度越大,城市创新网络的功能多中心程度越低。上海在长三角大都市圈内承担的创新枢纽功能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区域尺度的枢纽功能则被其他次中心城市所分解。  相似文献   

2.
首先梳理"城市网络"和"嵌入性"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认为两者从不同角度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区域"空间演变研究皆做出了理论和实证贡献.其中,"城市网络"基于对城市之间经济活动的联系度计量分析,可建构起城市体系的空间关系表达,在可视化方面具有优势;而"嵌入性"研究则对地区发展差异性具有解释力.进而试图将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现代制造业中的汽车产业的生产组织为例,运用企业及其供应商的空间数据样本,从企业关系的不同角度建构汽车产业的联系网络,以"嵌入性"概念探讨产业网络与地域特征的联系.最后归纳现代产业制造业助推下的"城市-区域"空间演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铁客流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铁客流的动态关系数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认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构成的"大长三角"整体呈现"网络联系+线性延伸"的特征。由沪、宁、杭、甬4座中心城市围合而成的强网络联系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之外为沿着不同发展方向延伸的轴线。沪宁杭甬网络化的块状城市区域边界清晰,较为明确地勾勒出全球城市区域的主体空间。外围廊道的发育是交通与城镇发展轴线的复合,未来的演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长江三角洲的这一新的空间结构认知,要求区域治理思维与模式相应转型。  相似文献   

4.
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作为城际交通 运输系统中的主要基础设施,对区域空间结 构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以区域轨道交通客 运车流组织联系为切入点,从中心性、脆弱 度、子群分布、通达性格局四个方面出发,对 成渝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的组织特征和 演化进行了认知。结果表明:一、中心性,轨 道交通网络密度达到历史最低值,网络化空 间格局初步显现,城市资源控制力分层明显; 二、脆弱度,轨道交通网络脆弱度各时期不 稳定起伏,至2014年,网络稳定性达到最强; 三、子群分布,不同时期的轨道交通网络城市 子群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已初步形成成德绵 乐城市带、渝东南和重庆大都市区三大紧密 联系的城市子群;四、通达性格局,网络连通 性能、扩展潜力和整体交通可达性达到历史 最优水平,可达性居首位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 经历了“荣昌—内江—资阳—重庆主城—潼 南”的动态演化过程;五、阶段划分,成渝城 市群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可分为稳步建设、完 善优化、扩展延伸和网络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8,(Z1)
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及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安庆市宿松县高铁新区为例,对新理念引领下城市设计中的"特色+"与"区域+"策略进行了探索,指出"特色+"的关键是在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因形就势,营造符合地域特征的特色空间;"区域+"的关键是从区域高度强化交通、生态和功能等方面的一体化联系,重塑与优化区域整体空间格局,实现"合而不同"。希望文章提出的"特色+"与"区域+"城市设计应对策略能为今后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转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长三角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城市体系演化表现出新的特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采用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的3个主要特征:①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②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关联网络具有层级和地域的双重属性,企业是城市之间关联网络的"作用者":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劳动分工导致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正在从以"行业类型"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转变成为以"价值区段"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研究者开始以网络科学的视角研究城市空间。本研究通过梳理已有城市空间网络研究,将相关研究分为区域、城市与人本三个研究尺度,并分析了"尺度"这一网络研究中的重要元素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方面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研究方法方面,所研究空间尺度越大,网络化过程中对空间的抽象程度越高,越侧重于测度网络整体特征;所研究空间尺度越小,使用的空间模型则越精细,常聚焦于分析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研究内容方面,较大尺度研究中针对的流类型更多且涉及动态网络研究,但主要倾向于刻画网络现象;而较小尺度研究中已较多开展流网络与空间网络作用方式的研究。此外,本文展望了未来多尺度城市空间网络研究可能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试图挖掘网络科学视角下多尺度城市研究的机遇,从而为城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立2012年、2017年百度指数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揭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网络联系的结构、类型、空间均衡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城际网络联系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明显增强;(2)城市网络联系层级由"1+5+9+12"分布演变为"3+3+11+10"的格局,上海、武汉、南京成为网络结构中的极核;(3)区域中六成以上城市还属于低点入度、低点出度的Ⅲ型城市,强化区域内城际联系任重道远;(4)城际网络联系强度在空间非均衡性上要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长幅度上又远大于后者;这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而影响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城市和区域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区域整体的创新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区域内个体城市的创新能力,也取决于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水平和网络化程度.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所收录的科研论文合著数据,构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城市群的跨城知识合作网络;然后,借助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其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利用多元二次指派程序模型,考察三个城市群知识合作网络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三个城市群的知识合作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均呈现出稳定的、渐进的发展模式,遵循"空间依赖"和"路径依赖"的一般规律;第二,三个城市群的知识合作网络均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但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均衡化"发展趋势;第三,城市群的知识合作网络结构演化受到多种地域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同一种地域因素对不同城市群的影响作用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城市研究学者的城市区域研究范式已经发生了从注重物质实体的"场所空间"向基于要素流动的"流动空间"的转变。运用第3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广东企业数据及"总部—分支"关系模型,通过城市网络方法辨析广东省域空间结构,包括网络特征、关联方向分析等。主要结论如下:广东省域的城市网络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网络化与中心地特征共存,亟需进一步加强外围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城市的经济联系;省内各城市在区域内兼有对上级城市的"承接"和对下级城市的"辐射"作用,外围地区城市需要认清自身在区域网络中的定位,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最后讨论了研究的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