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β-葡聚糖提取过程中果胶类物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β-葡聚糖纯度。该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方法除去果胶,实验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不同pH、温度、酶加量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影响,确定酶解果胶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 U/g;反应时间为5 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粘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2.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采用碱提醇沉法提取β-葡聚糖,再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法对其逐步纯化,得到产物的总糖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96.88%和94.91%,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分别为5.95×10~5和1.65×10~5。此外,研究了青稞β-葡聚糖的溶解性、发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对青稞β-葡聚糖的溶解度影响显著,而NaCl浓度和pH有一定的影响。青稞β-葡聚糖在中性条件下发泡性最强,而在酸性条件下发泡性差。NaCl浓度和蔗糖浓度对β-葡聚糖发泡性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为青稞β-葡聚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结合酶法预处理辅助三相分配法(UCWEPATPP)同时提取青稞中的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UCWEPATPP的提取工艺条件。再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青稞提取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初步分析UCWEPATPP的提取机制。最后,使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仪对得到的青稞β-葡聚糖分子量范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的UCWEPATPP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0%、超声时间9 min、超声功率140 W、硫酸铵添加量0.5 g/mL、三相提取温度35℃、三相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14 g/mL、叔丁醇与水相体积比1.3:1,酶解时间2.0 h。在此最优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66.96%±0.05%,青稞油提取率为81.42%±0.15%,青稞蛋白提取率为50.31%±0.2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UCWEPATPP使青稞表面组织结构变得通透、多孔。UCWEPATPP不仅能够同时提取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青稞资源的利用率。该提取工艺的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碱法提取酵母β-1,3-D-葡聚糖,着重研究了提取的酶解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1600IU/g,酶解时间3h,pH8,温度60℃。沉淀物用2%氢氧化钠在75℃恒温处理6h,即可得到成品葡聚糖,经紫外光谱法和纸层析法进行糖分分析,成品为高纯度的酵母β-1,3-D-葡聚糖。  相似文献   

5.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对碱法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和高效排阻色谱-示差折射光检测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high performanc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differential refraction light detector-multi-angle laser scatterer, HPSEC-RID-MALLS)联用测定提取物中β-葡聚糖的结构和分子量,并对其加工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青稞酒糟与水以1:11料液比,pH 8.5条件下,80℃,600 rpm搅拌,提取β-葡聚糖3.5 h,β-葡聚糖提取率为16.29%。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提取样品中具有β-葡聚糖特征吸收峰,含有一定量蛋白质。提取物中β-葡聚糖重均分子量为7.84×104。提取物在高温和中性偏碱性条件下稳定,并呈现出良好的流变学特性。本试验提供了一种青稞酒糟中提取β-葡聚糖的方法,为青稞酒糟的综合加工、资源消耗降低及增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碱法从酵母自溶残渣中提取β-1,3-D-葡聚糖,研究了提取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理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1600 IU/g,酶解3 h,pH8,温度60℃。碱处理工艺条件为:用60 mL 2%NaOH溶液在75℃处理酶解后的沉淀物6 h。冷冻干燥后得到成品葡聚糖,成品得率21.38%,其中多糖含量为92.17%,蛋白质含量为1.32%,水分含量为5.53%,该工艺具有得率高、蛋白质含量低的特点。应用红外光谱对糖分进行分析,成品为高纯度的酵母葡聚糖。  相似文献   

7.
酶法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的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及酶解温度,酶解液pH值,酶解时间和酶用量对总黄酮产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酶法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解温度为50℃,酶解液初始pH=4.5,酶解时间为120min,酶的用量为0.35mg/mL的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复合酶的酶解效果比单一酶好,纤维素酶酶解效果比果胶酶好,木瓜蛋白酶在单独使用时基本没有效果.根据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酶提取工艺条件与传统的直接醇提取工艺相比,金樱子总黄酮产量提高了26.2%.  相似文献   

8.
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高黏度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提取法,即在燕麦麸皮中加入乙醇,酶法除去蛋白质和淀粉后,用热水提取β-葡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乙醇、胰蛋白酶、淀粉酶、酶解温度和时间对β-萄聚糖保留率以及蛋白质和淀粉的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研究热水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β-葡聚糖的表现黏度.结果:在60%乙醇溶液中加入60U/g胰蛋白酶,50 ℃酶解60min,残渣中β-葡聚糖的保留率为96.11%,蛋白质的去除率为71.79%.淀粉酶作用可以去除淀粉并使细胞壁破裂.响应面分析表明,在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漫提时间60min条件下,β-葡聚糖得率为7.34%,且β-葡聚糖黏度高.结论: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法是提取高黏度燕麦β-萄聚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西藏青稞β-葡聚糖提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西藏青稞为原料,经过粉碎、淀粉水解、碱液提取、乙醇沉淀等工艺提取β-葡聚糖;结果 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60目青稞粉,料水比1:5,加酶量400 U/mL,酶解时间1 h,提取液pH值 8.5,温度80℃,乙醇沉淀时乙醇加量为浓缩液2倍,在此工艺条件下,β-葡聚糖提取率为1.09%, 同时得到18%葡萄糖。  相似文献   

10.
利用β-葡聚糖酶降解玉米秸秆中的β-葡聚糖,确定了酶浓度、pH、酶解时间以及温度等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优化.影响因素为:酶浓度>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解的最适条件:酶活25.86万U/g,pH值4.5,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45℃.玉米秸秆的β-葡聚糖的降解率为41.96%.  相似文献   

11.
以β-葡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热水浸提法、热水-复合酶法、超声波法、超声波-复合酶法对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影响提取的关键因素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复合酶法所得β-葡聚糖得率最大,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5 min,复合酶添加量1.5%,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得率可达2.80 mg/g。  相似文献   

12.
超声辅助复合酶预处理提取黑豆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提酸沉工艺基础上,将超声辅助复合酶预处理应用于黑豆蛋白提取中。通过混料设计法对复合酶配比进行优化,确定超声辅助复合酶预处理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纤维素酶添加量0.7%,半纤维素酶添加量0.7%,果胶酶添加量1.6%,酶解温度50℃,酶解pH5,酶解时间30 min。然后再经碱提酸沉法提取黑豆蛋白,蛋白质提取率为91.28%,纯度达80.64%,且高于传统碱提酸沉法提取的黑豆蛋白,同时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3.
超声-酶-碱法提取啤酒废酵母β-1,3-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声-酶-碱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β-1,3-葡聚糖,在超声波预处理和酶解最佳条件的同时,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分析NaOH浓度、温度、用量和时间对β-1,3-葡聚糖得率、纯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后破壁率为94.22%;酶解后蛋白质去除率为62.82%;当加入2.05%的NaOH 30.50 mL,74℃处理5.7 h,β-1,3-葡聚糖的得率为10-21%,纯度为88.14%,蛋白质含量为1.19%.超声-酶-碱法处理工艺具有β-1,3-葡聚糖得率、纯度高、蛋白质含量低及提取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的冻融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热水浸提-冻融循环提取燕麦β-葡聚糖,研究内源酶活性、水浸提温度和时间、燕麦β-葡聚糖质量分数和冻融次数等因素对β-葡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纯化的β-葡聚糖进行结构表征.结果:不灭内源酶活,55℃提取2h,将提取液浓缩至β-葡聚糖质量分数为1%,冻融3次,燕麦β-葡聚糖的得率为1.5%,纯度92%.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证实冻融法提取到的物质是β-葡聚糖.结论:采用冻融法,不必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和酶,仅凭借冻融这一物理过程即可得到较高纯度的燕麦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15.
董兴叶  孙楚  刘瑶  吴非 《食品工业科技》2014,(16):294-297,307
以燕麦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用刚果红法检测β-葡聚糖得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超声波法与水提法提取的β-葡聚糖的性质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提取β-葡聚糖的最优条件为:液料比20∶1,超声波功率720W,超声波时间35min,提取温度50℃,pH10,按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燕麦β-葡聚糖得率可达4.09%,水提法β-葡聚糖的得率仅为3.05%。与水提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β-葡聚糖性质,如持水性、持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α-淀粉酶生产燕麦浊汁的酶解工艺,并用刚果红法探究了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在饮料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的燕麦溶液,温度55℃、p H6.4、酶用量为91.7U/100g溶液、时间180min,燕麦浊汁稳定性值为93.3%;燕麦原料中的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为12.8mg/g,浸泡过程中会造成水溶性β-葡聚糖的流失,蒸煮、打浆能提高水溶性β-葡聚糖的含量,酶解、灭菌对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燕麦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其活性成分燕麦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燕麦多糖的理化性质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大规模应用,本文通过酶解法对燕麦多糖进行改性,使之符合实际需要。以裸燕麦麸皮为原料提取燕麦多糖,利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燕麦多糖的纤维素酶酶解条件,测定了酶解前后燕麦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并进一步研究了酶降解前后燕麦多糖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燕麦多糖的最优酶解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76 U/g、pH值为5.5,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1.5 h;计算可得:经纤维素酶酶解后,燕麦多糖的平均分子量由9.3×103 KDa变为0.94×103 KDa,黏度、吸油性和保湿性均降低,溶解度和吸湿性增强。研究结果为燕麦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徐菲  党斌  迟德钊 《食品科技》2014,(12):217-221
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从青稞麸皮中提取β-葡聚糖。研究了水料比、pH、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其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β-葡聚糖的最优工艺为:水料比1:18,提取温度45℃,超声波功率500 W,p H9,提取时间25 min,此条件下β-葡聚糖得率可达2.36%。各因素对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水料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pH>提取时间。比较了TCA法、Sevage法、木瓜蛋白酶法的除蛋白效果,木瓜蛋白酶法最佳,蛋白质去除率可达87.84%,β-葡聚糖保留率可达90.58%。  相似文献   

19.
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充分提取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深入和全面的评价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以燕麦全粉为原料,研究在较低提取温度下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筛选出生理功能更为突出的β-葡聚糖及燕麦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在单因素(提取温度、pH值、时间、料液比)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确定各因素、水平对β-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经分析和验证,得到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40 ℃、pH 12.5、时间3 h、料液比1:16(W:V);在此条件下,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率达到91.83%.  相似文献   

20.
以离心沉淀率为检测指标,研究复配酶制备燕麦浊汁的酶解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复配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燕麦浊汁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燕麦浊汁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复配酶添加量0.3%,酶解pH 6.4,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8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燕麦浊汁离心沉淀率为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