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氧化石墨烯(GO)、PCL/石墨烯(GE)及PCL/接枝石墨烯(gGE)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等温结晶动力学及耐热分解性。POM结果表明,GO、GE及gGE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加PCL的成核密度,使其球晶生长速率增加。DSC结果表明,GO、GE及gGE作为成核剂能有效地加快PCL的结晶速率,当GO和gGE的质量分数为0.2%时,PCL的结晶速率达到最大值。TGA结果表明,PCL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为310℃,GO、GE及gGE的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分别为320℃、300℃及280℃,GO的加入使PCL的耐热分解性增强,但GE及gGE的加入使PCL的耐热分解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聚己内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聚己内酯的重要特性及在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聚己内酯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淀粉出现团聚。然而加入PCL-g-GMA后,PCL/淀粉/PCL-g-GMA中淀粉分散变得均匀,且淀粉颗粒被PCL包裹,两相界面更加模糊。拉伸实验表明,加入PCL-g-GMA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12.3±2.1)MPa增加到(17.0±3.2)MPa,拉伸模量由(4.2±1.8)GPa增加到(5.7±2.9)GPa.断裂伸长率由(210±16)%增加到(803±40)%。  相似文献   

4.
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得星形聚己内酯,再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偶联剂,将聚乙二醇引入到星形聚己内酯的端基上,从而得到星形两亲性聚合物。采用FTIR、1 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熔融分散的方法,两亲性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了聚合物纳米粒子,采用Zeta电位仪对聚合物的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选用聚乳酸(PLA)为骨架基体,聚乙二醇(PEG)6000为致孔剂,用热熔挤出技术(HME)制备了难溶性药物双氯芬酸钠(DS)的固体分散物。通过改变PEG6000与DS含量,比较了对DS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DS的溶出速率随着PEG6000与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PLA、PEG6000、DS质量分数为67%、30%、3%时,体系18d药物溶出度为76.5%,若将DS质量分数提高到5%或将PEG6000质量分数提高到40%,则体系分别在4d和3d即达到最大溶出度。文中还对体系中DS的分散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DS主要分散于PEG6000中,而PLA作为骨架材料有效稀释了药物浓度,并延长了药物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聚己内酯多元醇的的合成方法 ,并介绍了其在合成聚氨酯弹性体、涂料以及胶粘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初步研究了聚己内酯型聚氯酯(PU-PCL)的硬段本体结晶过程及其结晶动力学。提出PU-PCL的结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棒晶,第二阶段才形成球晶。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接—聚己内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分离法制备聚己内酯/壳聚(PCL/CS)多孔复合支架,探索了制备温度对支架结晶度、形貌、结构组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PCL的结晶度,在50℃时结晶度达到最大;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加PCL/CS支架中CS的含量,并促进PCL与CS之间的相互作用;抗压性能测试表明PCL/CS复合支架材料的刚度和杨氏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以聚己内酯(PCL)和甘油三月桂酸酯(C12)为基体,双氯芬酸钠(DS)为模型药物,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种温敏性药物释放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亲水接触角探讨了C12的加入对材料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12的加入能在37℃条件下有效减缓药物突释,而在45℃时,由于C12熔点较低会发生相变,使体系得以迅速释放药物,具有良好的高温响应释药性能。通过不同温度的拉伸性能测试可知,在加入C12后,共混物仍能在不同温度下保持一定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2.
赵婧  杨庆 《膜科学与技术》2013,33(4):35-41,62
为综合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的性能,将PLA和PCL原料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再利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LA/PCL共混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PLA与PCL可以以一定比例共混并浇铸成膜.共混膜的红外光谱中没有出现新的特征峰,说明两者共混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共混膜的DSC曲线及扫描电镜图表明,PLA与PCL是不相容体系.接触角测试表明,共混膜具有比纯PLA膜和纯PCL膜更好的水润湿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LA/PCL共混膜可以克服单一材料力学性能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以聚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磁性聚合物多孔微球。结果表明微球为多孔结构,孔与孔相连,同时微球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4.
以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己内酯(PCL)与壳聚糖(CS)进行冰醋酸酸溶复合,并采用流延法制备CS∶PCL质量比分别为0∶100、5∶95、10∶90、15∶85、20∶80、100∶0的CS/PCL复合膜,通过XRD、FTIR、1HNMR、SEM及AFM对复合膜进行了微观形态与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CL与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二者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且伴有PCL端位羧基与CS侧链羟基反应生成了新的化学键,使CS/PCL复合膜结构稳定。CS/PCL复合膜的复合比对其结构特征及微观形态影响较大。CS/PCL(10∶90)复合膜的结晶度为29.97%,孔隙率达到85.61%,呈现表面防渗漏、内部多孔且连通的微观结构,初步确定10∶90为二者的最佳复合比。不同复合比的CS/PCL复合膜的微观形态与结构分析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聚己内酯(PCL)在骨修复领域存在的力学性能不足、降解时间过长、表面疏水和骨诱导性不足的问题,文中通过在PCL基底内引入镁(Mg)粉末颗粒,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Mg/PCL复合材料.采用熔融挤出增材制造技术制造了用于骨修复的多孔支架.设计了体外降解实验,从降解液的pH可以看出,Mg/PCL的pH升高,纯P...  相似文献   

16.
于翔  严亮  朱诚身 《材料导报》2012,26(14):91-94,106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晶体多重熔融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多重熔融转变现象具有等温结晶温度(Tc)依赖性和升温速率依赖性。随着Tc的降低,多重熔融转变越来越明显;相同升温速率下,PCL的高温熔融峰值相同;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晶体同时受升温退火与仪器的热迟滞影响,熔点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在30~45℃的等温结晶,并通过Avrami方程对其进行了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在此温度范围内,PCL的结晶度与等温结晶时间的关系曲线都呈现S型,说明其均采用异相成核的方式。根据Avrami关系式解出的双对数图都存在很好的直线关系部分,推导出Avrami指数(n)的值大都约为整数,在相同的Tc下,PCL生长方式类似,与分子量基本无关。lnK(结晶速率常数)随Tc的升高逐渐减小,说明晶体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在相同的Tc下,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结晶速率逐渐下降。半结晶时间(t1/2)随Tc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晶体的生长速率随着Tc的升高而减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PCL在30~45℃等温结晶的晶体表面,推导出的n值与Avrami方程拟合出的n值基本一致,说明Avrami动力学分析的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强化辐射交联的聚己内酯(PCL)作为基体,制备了一种可降解性形状记忆泡沫材料。研究了PCL的强化辐射交联特性、辐射剂量对发泡的影响以及该泡沫材料的形状记忆性。结果表明,含有多个双键官能团的单体(TMPTA)对PCL的辐射交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添加多官能团单体的辐射交联规律不再遵从Charlesby-Pinner关系式,而用陈-刘-唐关系式处理,得到比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还研究了发泡对交联PCL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发现PCL泡沫的形状记忆性能与辐射剂量和发泡剂的用量密切相关。当辐射剂量较高或发泡剂用量较高时,得到较好的形状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9.
范瑞瑞  刘玉  孙卫斌 《材料导报》2017,31(Z2):194-196
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使聚己内酯成为研究的热点。聚己内酯因优越的性能成为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热门选择。然而,聚己内酯的降解速率过慢,需要3~4年,而应用于牙槽骨再生的支架材料的理想目标是在5~6个月内完全降解,这大大限制了聚己内酯的临床应用。针对聚己内酯降解速率的调控方法进行了梳理,包括与不同的材料共混改性、表面处理等方法,并对聚己内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N-叔丁氧羰基乙醇胺(Boc-NHCH2CH2OH)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端羟基聚己内酯(Boc-PCL-OH),然后用Boc-PCL-OH引发磷酸酯(EEP)单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聚磷酸酯(BocPCL-b-PEEP)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芘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Boc-NHCH2CH2OH能够引发ε-CL得到Boc-PCL-OH,Boc-PCL-OH能引发EEP开环聚合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8~1.09的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嵌段共聚物能够形成单分散的100nm左右的球形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粒径随着PEEP链段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