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左旋丙交酯(PLLA)、聚左旋丙交酯乙交酯(PLLGA)、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左旋丙交酯乙交酯(MPEG-PLLGA)多孔支架,比较了聚合物溶液浓度、溶剂体系对3种支架孔隙率、孔径、孔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增大,3种支架的孔隙率、孔径均呈减小趋势,压缩强度增大;在质量浓度为0.05g/mL时,PLLA、PLLGA和MPEG-PLLGA的多孔结构均排列较规整,而质量浓度为0.03g/mL和0.04g/mL时,3种支架的孔结构差异较大。选用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体系时,MPEG-PLLGA支架的孔结构较为规整,而PLLA支架表面为微球状,PLLGA支架的孔壁较厚,孔形态不规整。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头孢唑啉钠(PLA-CEZ)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分析(DTA)结果表明,PLA-CEZ呈现完整的球形且聚乳酸和模型药物能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同时,探讨了聚乳酸分子量大小及释药介质对载药微球释放速度的影响;释药曲线显示,PLA-CEZ微球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文中以天然多糖果胶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了果胶酸锌微球,再通过自组装壳聚糖层并用柠檬酸钠固化,得到了核壳结构的凝胶微球,将药物奥沙拉嗪封装在凝胶微球中,考察了其药物缓释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荧光显微镜对微球形貌和核壳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对凝胶微球的制备进行了优化,并对微球的药物负载性能及在模拟结肠环境中的释药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最高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9.4%和37.3%,果胶@壳聚糖复合载药微球在pH=7.4的模拟结肠液中,前12 h内的释放量仅为35.29%,72 h后奥沙拉嗪的释放量达到了89.90%,而纯果胶载药微球前12 h的释放量就已经高达78.65%,体现了壳聚糖包封层在药物缓释中的重要性。锌离子在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和果胶微球中的释放趋势与奥沙拉嗪一致,相比于果胶微球,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具备良好的缓释性能,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症疾病。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了盐酸环丙沙星-ε-聚赖氨酸(CH-PL)微球。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ZetasizeNano ZS对载药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了CH-PL微球在0.1mol/L HCl(pH=1.2)溶液中的释药行为以及不同交联剂用量对载药微球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15μm的CH-PL微球,其最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5.1%和42.8%;CH-PL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释药过程符合Higuichi机制,且微球的释药速率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变慢。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天然多糖果胶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了果胶酸锌微球,再通过自组装壳聚糖层并用柠檬酸钠固化,得到了核壳结构的凝胶微球,将药物奥沙拉嗪封装在凝胶微球中,考察了其药物缓释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荧光显微镜对微球形貌和核壳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对凝胶微球的制备进行了优化,并对微球的药物负载性能及在模拟结肠环境中的释药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最高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9.4%和37.3%,果胶@壳聚糖复合载药微球在pH=7.4的模拟结肠液中,前12 h内的释放量仅为35.29%,72 h后奥沙拉嗪的释放量达到了89.90%,而纯果胶载药微球前12 h的释放量就已经高达78.65%,体现了壳聚糖包封层在药物缓释中的重要性。锌离子在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和果胶微球中的释放趋势与奥沙拉嗪一致,相比于果胶微球,果胶@壳聚糖复合微球具备良好的缓释性能,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症疾病。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选择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60)为乳化剂,天然高分子明胶作为共表面活性剂,制备出了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而且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分别通过调节Tween60和明胶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来控制微球的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8.
具有大孔结构的多孔微球既可以在体外扩增细胞,还可以作为细胞的传输工具,通过注射的方式把细胞输送到需要修复的组织部位。生物玻璃虽然生物活性良好,但难以直接制备成大孔结构的微载体。因此,本研究将生物玻璃(BG)与聚乳酸(PLA)高分子复合,通过复乳法制备了一种含生物玻璃的多孔微球细胞微载体。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微球的形貌、组成和离子释放。通过细胞实验,证明细胞可以在微球的多孔结构中粘附和增殖,并且生物玻璃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索青风藤总生物碱微球(CSA-MS)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制备工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SA-MS,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S的包封率和栽药量,扫描电镜观察MS的形貌,粒径测定仪测MS粒径分布情况,并测试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显示,MS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21.5±1.22)μm.正交实验优化了MS的制备工艺,其优化... 相似文献
10.
以3,5-二氨基苯甲酸与线性低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了接枝单体。以接枝单体、3,5-二氨基苯甲酸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在非水乳液体系中发生聚合反应,经过两步亚胺化及热处理得到了多孔聚酰亚胺微球。通过实验确定了接枝单体的最优反应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3,催化剂、携水剂的用量与醇的质量比分别为4%、130%,反应时间为6h。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单体在聚酰亚胺中浓度从20%~40%,粒径逐渐增大,粒径范围为9.5~15.7μm;而玻璃化温度从210℃降至178℃;同时在接枝单体浓度为40%时得到了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48cm3/g;通过控制热处理时气体压力可以控制孔结构大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羧基封端乳酸预聚物与聚乙二醇熔融缩聚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并用GPC、FTIR、1H-NMR等方法表征了预聚物与共聚物,结果表明,预聚物的羧基封端率高于95%,预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由投料比(物质的量比)控制.热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聚乳酸链段呈无规分布,而聚乙二醇链段能够形成结晶微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达371%,有望在聚乳酸韧性改性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用聚烯丙基氯化铵(PAH)作为晶体生长调节剂, 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中空微球。详细研究了反应时间和添加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150℃水热反应12 h, 控制PAH 浓度0.3~0.5 g/L, 可合成尺寸均匀、孔径密集的HAP中空微球。微球生长经历早期前驱体微结构、异相成核、相转化等不同阶段, 聚合物在各阶段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以典型的布洛芬(ibuprofen, IBU)作为模型药物, 研究微球的药物负载和脱附能力。结果显示: 多孔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和释放能力, 吸附量较好, 可达到413.65 mg/g。且药物具有较好的pH响应释放行为, 可作为pH敏感靶向药物载体应用到生物医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基质材料,采用一种新颖的流动凝固浴剪切法制备包载盐酸万古霉素的载药微球,并研究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封率、载药率、体外释放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药微球平均粒径在15~29μm范围,微球呈现内部实心表面多孔的复合结构;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可分别在15%~75%和1.5%~9.3%范围内调控。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结构形貌、包封率、载药率及释放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微球的粒径,可有效减缓释药过程中的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聚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PTCG)多孔支架,研究了聚合物质量浓度、粗化温度和溶剂组成等相分离参数对多孔支架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多孔支架孔间相互贯通,支架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的孔径大于底面(与玻璃接触面)的孔径;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支架的孔径和孔隙率减小.由于分相过程中热力学推动力增大和相区融合阻力增加的相互作用,孔径随着粗化温度的降低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0℃时出现最大值.在DO中加入不良溶剂H2O,溶液分相温度的升高导致多孔支架孔径的增大.通过控制相分离参数可以制备不同形貌结构的PTCG多孔支架. 相似文献
15.
以0.35%(质量分数)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和2%(质量分数)的马来酸酐(MAH)为增容剂,通过原位反应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聚醚酯嵌段共聚物(TPEE)合金。利用TG、差示扫描量热(DSC)、SEM等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相形态,并测试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在引发剂DCP的存在下,MAH的添加使得反应挤出制备的合金中PLLA与TPEE之间产生部分共价键连接而增加了相容性。合金的热稳定性、韧性随TPE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模量和强度下降。另外,不同TPEE含量的合金的熔体流动速率均高于纯PLLA和TPEE,表明在原位反应挤出过程中PLLA与TPEE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反应。同时,对合金的流变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聚乳酸已然成为生物可降解塑料领域的主导品种,但仍存在结晶速率慢、耐热性差等缺陷,尤其是结晶速率慢严重制约其发展.无机物由于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聚乳酸的结晶速率.对此,概述了无机物提高聚乳酸结晶速率的理论基础,重点综述了无机物尤其是层状硅酸盐对提高聚乳酸结晶速率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聚乳酸无机成核剂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丙烯酸-聚乳酸接枝共聚物(PAA-g-PLLA),通过红外、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涂膜的附着力、黏度和硬度等基本性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硬软单体的质量比为55∶35,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为3%,反应温度为85℃,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乳酸大单体(HEMA-PLLA)与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1∶2,单体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2。对比聚丙烯酸涂膜和PAA-g-PLLA涂膜的接触角,以及PLLA降解性能看出,PAA-g-PLLA涂膜具有降低表面能和自抛光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了不同拉伸比的PLLA薄膜的热学性能、阻隔性能和热收缩性能。方法采用双螺杆挤流延试验机单轴拉伸制备了不同拉伸比的PLLA热收缩膜和定向拉伸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透湿仪和透氧仪对不同拉伸比的PLLA薄膜的热学性能和阻隔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对PLLA膜的热收缩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热收缩膜的拉伸比由1增大到6.5时,PLLA的结晶度由0.2%增加到41.8%,结晶速率明显提高,阻隔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随着拉伸比例的增大,热收缩率随之增大。定向拉伸膜的结晶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阻隔性也得到了改善,但不呈现热收缩性。结论通过单轴拉伸可以有效地提高PLLA薄膜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经过中等拉伸比例的PLLA薄膜,其阻湿阻氧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简易、绿色环保的方法,将纤维素用NaOH/尿素体系进行溶解、再生、冷冻干燥获得再生纤维素(RC)多孔材料,再浸渍聚乳酸(PLA)获得多孔RC/PLA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与多孔RC材料相同的开孔结构,超轻,高孔隙率等特性。随PLA的引入,多孔复合材料的三维纤维网络结构向密实片层结构转变,缺陷结构逐渐完善,其压缩强度大幅度提高。RC/PLA的压缩强度和模量相比于RC分别提高了369.8%和633.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