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察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对比1%(质量分数,下同)的纳米和微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当HDPE小于30%时,HIPS/HDPE共混物在低频区的复数黏度和储存模量均显示出明显的正偏差,而当HDPE大于30%时,则呈现负偏差;前者与HDPE和PB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关,而后者归因于HDPE基体与PS分散相之间较弱的界面相互作用。当HIPS为基体时,HDPE分散相粒子呈现较宽的尺寸分布;而当HDPE为基体时,PS分散相呈现双模尺寸分布,对应于两种不同类型的PS分散相粒子的存在。1%的纳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增容效果,CaCO_3纳米粒子主要位于HIPS/HDPE相界面以及HDPE连续相内;而微米CaCO_3对该共混体系仅起到了增黏而非增容作用,CaCO_3微米粒子仅位于HDPE连续相内。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剪切流场下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及复配对聚异丁烯(PIB)/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单一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的粒子均能有效抑制分散相的凝聚,亲水粒子的尺寸细化效应与其分布有关,而疏水粒子与其分布无关。对于混杂粒子填充的PIB/PDMS共混体系,不同配比的混杂粒子均能阻碍分散相的凝聚。但是,当其中的疏水粒子分布在界面处且处于基体相中时比分布在分散相且处于界面能更有效地阻碍分散相的凝聚。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剪切流场下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及复配对聚异丁烯(PIB)/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单一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的粒子均能有效抑制分散相的凝聚,亲水粒子的尺寸细化效应与其分布有关,而疏水粒子与其分布无关。对于混杂粒子填充的PIB/PDMS共混体系,不同配比的混杂粒子均能阻碍分散相的凝聚。但是,当其中的疏水粒子分布在界面处且处于基体相中时比分布在分散相且处于界面能更有效地阻碍分散相的凝聚。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为1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制得了具有不同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的一系列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考察了核壳比对PS/PB-g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核壳比为70/30时达到最大值,而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大;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的橡胶粒子不能引发银纹,而发生聚集形成的橡胶粒子簇引发了大量的银纹成为共混物的主要形变机理。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反应性单体(S t、AA)改性PP/PS共混物,用TEM、SEM、POM和DM A研究了改性对PP/PS共混物的相结构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单体存在异相成核作用与增容作用,并促进PS在PP中的分散,分散相粒子尺寸和PP球晶尺寸明显变小,AA的异相成核作用比S t的大。反应性单体改性提高共混物的储存和损耗模量,AA单体改性共混物的储存模量(E′)和损耗能量(E″)比S t改性的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纳米碳酸钙/ SBS 或mSBS/ 聚苯乙烯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由于mSBS 和纳米碳酸钙较强的相互作用, 在PS 复合材料体系中, 更多的纳米碳酸钙进入弹性体相, 原位形成了以纳米碳酸钙为核、弹性体为壳层的结构。这种结构增加了弹性体的体积分数, 放大了弹性体的作用, 减少了分散到脆性PS 基体中的纳米碳酸钙粒子(尤其是纳米碳酸钙团聚体) 数量, 从而避免了对复合材料体系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 可通过提高无机粒子的填充率降低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螺杆挤出机和平板硫化机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二氧化钛(PS/纳米TiO2)的共混物。研究了PS/纳米TiO2(100/1.5)中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S-MAH)加入量对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S-MAH加入PS/纳米TiO2中20g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紫外光照射实验结果表明,PS-MAH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PS/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PS/TiO2复合材料相比拉伸强度提高30%。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尼龙6/聚苯乙烯(PA-6/PS)共混体系融合缝的形态及力学性能.鲒果表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粘度比对融合缝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当η分散相/η连续相>1时,融合缝处分散相的形态不同于本体.融合缝处分散相沿融合缝取向;当η分散相/η连续相<1时.融合缝处分散相的形态与本体形态相似.均以球形粒子分散于基体中。融合缝的存在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有较大下降,主要由融合缝处分散相形态所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纳米粒子易团聚的特点, 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 / PS 复合粒子。用TEM、FTIR 对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复合粒子具备以纳米氧化铝为核、以聚苯乙烯为壳的核2壳式结构, 而且包覆层厚度大约为10~20 nm。用复合粒子改性选区激光烧结制备聚苯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SEM 和FE2SEM 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烧结体的显微结构, 发现纳米粒子较好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 且纳米氧化铝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和粘结性较好, 烧结体结构较致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了废旧聚丙烯/废旧高抗冲聚苯乙烯(R-PP/R-HIPS)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剂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SEP)对R-PP/RHIPS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熔融指数(MFI)和平衡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EP含量为10 phr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为5.28 k J/m~2,相比未添加SEP的共混物提高了114.63%,拉伸强度略有下降。扫描电镜(SEM)研究表明,SEP的加入提高了分散相分散的均匀程度,细化了分散相粒子的尺寸,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明显。MFI的降低和平衡扭矩的增大表明SEP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粘度。  相似文献   

11.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间规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sPS/HIPS)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HIPS对sPS熔体结晶和冷结晶行为、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融温度为290℃时,少量HIPS提高sPS熔体结晶温度,但HIPS含量增加降低sPS熔体结晶温度。熔融温度高于300℃时,sPS熔体结晶温度随HIP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熔融温度从290℃提高到300℃,sPS结晶温度降低,结晶热明显增加。sPS冷结晶峰温随HIPS含量增加和扫描速率加快而提高,HIPS对sPS的结晶主要起阻碍作用。退火处理使得sPS和sPS/HIPS生成α和β晶,且随着HIPS含量的增加,α晶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12.
13.
The ability of an engineering plastic material to maintain properties at increased temperature is critical in many applications. Here is discussed how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atalyst technology have led to the ability to produce syndiotactic polystyrene (See Figure), the regularly alternating arrangement of pendant phenyl groups giving rise to a 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well‐structured spherulitic morphology and improved hea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ultra wide pore silica as a catalyst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polystyrene to give poly(cyclohexylethylene) (PCHE) has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dramatically improved process with much milder conditions. The large pores allow rapid diffusion into and out of the catalyst, so that the interior surfaces are also available for reaction. The mild conditions give rise to high‐quality PCHE, whose structure is shown in the Figure.  相似文献   

15.
以溴化聚苯乙烯(BPS)含溴率为指标,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溴化剂、脱水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旧聚苯乙烯(PS)溴化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DSC分析仪对BP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Cl3作为主催化剂较好,AlCl3、助催化剂Al、单质溴的较佳用量分别为废旧聚苯乙烯质量的4.3%、0.5%、3.8%,脱水剂(P2O5)的较佳用量为二氯乙烷质量的0.2%;较佳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16.
硫掺杂聚苯乙烯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硫代苯甲酸和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下,苯乙烯与溴代苯乙烯发生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共聚,所得共聚物与正丙基硫化钠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再与碘甲烷作用,成功制备了新型硫醚型硫掺杂聚苯乙烯。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化学结构、硫原子掺杂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硫掺杂聚苯乙烯,硫原子的掺杂量可控且掺杂均匀。该类硫掺杂聚苯乙烯有望为惯性约束聚变(ICF)靶研究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对ICF靶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DVB)自由基共聚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微球,并采用热交联方法对产物进行高温热处理,制备了耐热型聚苯乙烯微球。差示热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热处理前DVB的添加量从5.5%增加到15%,其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本保持在117℃左右不变;高温热处理使悬挂在聚合物分子链上的乙烯基双键发生自由基聚合交联反应,产物的交联密度提高,Tg明显提高,并且随着DVB添加量的增加Tg不断上升。产物热处理温度越高所需热处理时间越短,但是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分子链会发生热降解副反应,导致Tg下降,较优的热处理条件为195℃时热处理1h。  相似文献   

18.
用十八羧酸钠为反应试剂,对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的支化聚苯乙烯(BPS)进行碳卤末端稳定化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MALLS)、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热重法(TG)对改性反应过程及改性前后的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十八羧酸钠可以和BPS的碳卤末端反应,将不稳定的碳溴末端转变成热稳定的酯键,改性后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和支化程度均有所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升高了23.3℃,并且TG结果证实改性后聚合物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徐祖平 《包装工程》1995,16(3):25-33
首先介绍了国外聚苯乙烯(PS)技术市场发展方向、产销概况、加工消费情况及动向,也较详细介绍了国内PS的生产、消费情况;生产装置及国家对PS市场宏观调控情况。并对国内PS的工业发展及市场市场控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颖的油-水界面法合成了油溶性Fe3O4纳米粒子,同时运用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法分别对Fe3O4纳米粒子和苯乙烯(St)进行乳化,形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修饰的聚苯乙烯磁性纳米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FF-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进行表征,探讨st与MMA质量比、乳化剂浓度和Fe3O4含量对所形成的复合微求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的吸光度变化测试,表明小鼠抗人肌红蛋白抗体(MYO)可成功连接在复合微球表面,从而为实现其体外诊断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