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及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固体表面的润湿理论,分析讨论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尤其是近几年较新的制备方法,同时回顾了超疏水表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此外,简单介绍了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油水分离特性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化学氧化法制备的聚苯胺表面的亲水性差,本文在本征态和不同酸掺杂志聚苯胺的表面上接枝共聚丙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明显地改善了聚苯胺的表面亲水性。结果显示,聚苯胺表面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有利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在聚苯胺表面上的接枝共聚,随着接枝量增多,导电率则随之有所下降,此外,利用SEM和反射IR表征了改性反聚苯胺表面的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超疏水膜的使用寿命,通过改变聚二甲基硅氧烷修饰的二氧化硅(PDMS-SiO_2)纳米粒子的含量,用简单的提拉法在A3碳钢表面构建一层包含聚苯胺(PANI)、PDMS-SiO_2和环氧树脂的超疏水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表面进行表征。PDMS-SiO_2纳米粒子不仅能够增加膜的表面粗糙度,而且能够降低膜的表面能,当PDMS-SiO_2含量达到25.0%时,所制备的膜具有超疏水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膜的防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聚苯胺环氧树脂涂层相比,采用PDMS-SiO_2/PANI构建的超疏水膜具有更好的防腐蚀效果。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固体表面的润湿理论,分析讨论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尤其是近几年较新的制备方法,同时回顾了超疏水表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最近的实际应用。此外,简单介绍了本研究小组结合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油水分离特性的表面。 相似文献
5.
概括了固体表面的润湿理论,分析讨论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尤其是近几年较新的制备方法,同时回顾了超疏水表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最近的实际应用。此外,简单介绍了本研究小组结合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油水分离特性的表面。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材料、腐蚀防护及微流体运输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金属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较少,且制备方法较复杂,不能大面积制备。分别采用喷砂、阳极氧化、喷砂-阳极氧化等方法在铝基体表面构造粗糙结构并对其进行修饰,制备了超疏水表面,通过SEM,接触角及滚动角测定、腐蚀速率测定等分析了超疏水表面的微观形貌、疏抽陛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喷砂-阳极氧化法制备的铝金属表面具有微米-纳米二级结构,经氟化处理后,与水的接触角达158°,滚动角为1.5°,疏水性能良好;超疏水表面材料的腐蚀速率比铝材低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13.
仿生界面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疏水超亲油材料,其具有高吸油能力和油品回收方便快捷等特性。本文评述了近几年超疏水材料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铝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污染和损坏,从而严重影响了其美观性和用途。为了改善铝基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与十四酸修饰相结合的方式在铝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涂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对涂层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喷砂实验和电化学测试分别对涂层表面的润湿性、机械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阳极氧化电压为20V时,所制备的涂层为最佳铝基超疏水涂层,此时涂层的接触角为(155.2±0.5)°,滚动角为(3.5±1.3)°。其对应的腐蚀电流密度较铝基底降低了2个数量级,腐蚀电位从-0.629V正移到-0.570V,呈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此外,该涂层还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采用直接混合法,在酒石酸体系下合成一次掺杂聚苯胺纳米材料,经氨水解掺杂后,再用单宁酸对其进行二次掺杂制备出单宁酸二次掺杂聚苯胺材料,解决了单宁酸体系下苯胺无法有效聚合制备聚苯胺的难题。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测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不同聚苯胺薄膜对Q235碳钢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二次掺杂方法,单宁酸能有效地掺杂到聚苯胺中,获得形貌良好的纳米纤维;单宁酸二次掺杂聚苯胺能较长时间有效地保护金属基材,其防腐蚀效率最高可达86.02%,在天然海水中浸泡7 d后仍能保持在78.84%。 相似文献
18.
导电聚苯胺纤维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新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6,6′-(丁基-1,4-二基双氧)双(3-壬基苯磺酸)(9BA-4-9BA)作为掺杂剂制备聚苯胺导电纤维,并与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A)掺杂的聚苯胺纤维的性能进行比较,探讨了聚苯胺分子量、纺丝原液的浓度、掺杂剂种类、凝固浴、牵伸工艺对纤维形貌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质量分数为14%的AMPSA掺杂聚苯胺的二氯乙酸溶液在丙酮凝固浴中得到的初生纤维的电导率达到1.77S/cm,而质量分数为14%9BA-4-9BA掺杂聚苯胺的二氯乙酸溶液在9BA-4-9BA/丙酮凝固浴中得到的初生纤维及1倍牵伸纤维的表面形貌光滑规整,电导率分别为0.39 S/cm和1.14 S/cm。 相似文献
19.
普通的金属防腐蚀涂层主要以锌粉为防锈剂,但是大规模使用锌粉容易产生重金属污染,且锌粉的的持续稳定供应也是令人关注的问题。导电高分子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其金属防腐能力已经得到证实,因此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当前腐蚀科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聚苯胺以其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合成简单,且价格相对较低,得到了特别的关注,相应的防腐产品也已经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部分商业化。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聚苯胺防腐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实际应用进展,重点探讨了聚苯胺的独特防腐机理,并对目前聚苯胺防腐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聚苯胺很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防腐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