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聚苯硫醚(PPS)和聚丙烯(PP)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制备PPS/PP共混海岛纤维,经二甲苯溶除剥离基体相PP可制得PPS超细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及红外分光谱测试仪(FT-IR),研究了PPS/PP共混组成比和牵伸比对纤维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PP共混组成比从30/70增加至60/40时,PPS超细纤维平均直径从228 nm增至408 nm;当PPS/PP共混组成比大于60/40时,开始出现相转变现象;PP的加入提高了PPS的结晶能力,随着PPS/PP共混组成比增大,纤维线密度逐渐变大,共混纤维中PPS组分的结晶度变小,纤维力学性能降低;提高牵伸倍数,纤维线密度变小,断裂强度增强,共混纤维中PPS组分的结晶度升高,纺速在280~350 m/min之间时,共混纤维可在2.0~3.0倍下进行牵伸;共混纺丝制得的PPS超细纤维热稳定性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PPS高温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曹亚南  张玉芳 《化工新型材料》2019,47(6):147-151,155
为了丰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品种,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组成比例的PBT/PP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分析法和毛细管流变仪等手段测试了共混物,考察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共混物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PBT/PP为不相容体系,选择共混物PBT/PP为70/30(质量比)时加入3种增容剂,发现增容剂对PBT/PP共混的增容效果为:EMGPOE-g-GMAEVA-g-MAH。共混物的熔点无明显变化,分解温度增加,耐热性增强。对比不同种类增容剂含量为1份的共混物,其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改性共混物是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3.
用己二酸,4,4′-联苯酚和对羟基偶氮苯磺酸合成了一种含有磺酸基的液晶离聚物(LCI)。将LCI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BT/PP/LCI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三维红外图像系统和拉伸试验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热性能、微观形态及力学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LCI的加入,增强了PBT与PP的界面粘接力,降低了PP分散相的尺寸,改善了二者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4.
对比了纯PP纤维、PP/PS改性纤维和PP/Hy-PS(Garamite)改性纤维的上染率、染色深度K/S值、颜色饱和度C*值.试验表明,由于PP/Hy-PS(Garamite)共混纤维中纳米膨润土上带有大量羟基,从而提高了聚丙烯纤维与染料分子的亲和作用,因此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相近规格(纤度、取向度、结晶度相近)的纤维PP/Hy-PS(Garamite)体系的上染率、染色深度K/S值、颜色饱和度C*值都较PP/PS体系有着进一步的提高.另外,耐摩擦牢度、皂洗牢度和耐汗渍牢度试验表明,PP/Hy-PS(Garamite)改性共混纤维的染色牢度都比较好,均在4级以上,完全满足服装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铋/聚丙烯共混材料(Bi/PP),利用旋转流变仪对其熔融流变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再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初生纤维,采用扫描电镜、单纤维强力仪等对初生纤维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共混材料表现非牛顿流体特性;共混材料的表观黏度与温度及剪切速率呈负相关;相同温度下,随铋粉含量增加,共混物的表观黏度也相应上升,铋粉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好但团聚增多,初生纤维内部孔隙结构增多,力学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含氟聚合物纳米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纺-相分离-沥滤"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co-六氟丙烯)(PVDF-HFP)以及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多孔纳米纤维膜.首先,将PVDF-HFP或PVDF和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电纺,得到共混物纳米纤维膜.然后,将纳米纤维膜在水中沥洗出共混物中的PVP,获得纳米多孔纳米纤维膜.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水洗前后纤维表面精细结构.结果表明,纳米多孔纳米纤维表面呈多孔结构,孔径数10 nm.PVP的分子量对水洗后纤维表面结构有明显影响.致孔剂含量不同获得的PVDF-HFP纳米多孔纤维膜力学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树脂(PP)为基体,剑麻纤维(SF)、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工艺制备PP/SF/GF复合材料。室温条件下,将试样在水中浸泡不同时间,分析其吸水率及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和SF/GF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其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随浸泡时间和SF/GF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同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PP相的结晶速率及结晶度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将聚丙烯(PP)与官能化聚烯烃弹性体(POE-g-M AH)共混,制备出4种新型增韧改性剂,研究了PP的含量和种类对PBT/POE-g-M AH共混体系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EM观察发现,新型增韧改性剂作为分散相具有以POE-g-M AH为软壳、PP为硬核的包藏结构。随着高熔体流动指数PP(EPF 30R)含量的增加,软壳层厚度逐渐减小,包藏结构分散相的相畴尺寸略有减小,分布更加均匀。但添加低熔体流动指数PP(EPS30R)后,包藏结构分散相的相畴尺寸变大,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适量高熔体流动指数PP与POE-g-M AH并用具有显著的协同增韧作用。与PBT/POE-g-M AH体系相比,在相同的增韧剂总用量时,共混物在保持超高韧性的同时,拉伸强度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9.
以涤纶纤维和复合热熔纤维(PE/PP)为原料,采用湿法造纸成型,热熔纤维增强的新方法制备三维多孔支架,制备过程不使用有机溶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T-IR光谱、拉伸实验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支架内部结点分布均匀,孔较大且连通性好,孔隙率达97%;制备过程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弹性模量为(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药渣纤维的疏水性、药渣纤维与塑料的相容性以及药渣纤维的分散性,从而提高纤维/塑料共混材料的强度。方法以灵芝药渣经机械挤撵破碎、发酵后得到的药渣纤维为原料,通过热处理对药渣纤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纤维的疏水性,研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药渣纤维的质量损失率、色差、吸湿性和吸水率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对药渣纤维/PP共混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与未处理的药渣纤维相比,经温度180℃和处理时间40 min的热处理后的药渣纤维吸湿率(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90%)下降8%,吸水率下降30.6%。其与PP共混材料的熔融指数、抗张强度、弯曲强度和抗冲强度分别提高了约100%,12%,8.7%,13%,且共混材料的均匀性也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药渣纤维的吸湿率和吸水率明显下降,但质量损失率和色差变化增大,且处理温度的影响大于处理时间。经热处理后的药渣纤维与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均匀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型光学纤维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勇胜  陈文  徐庆 《材料导报》2000,14(10):64-65
介绍了各类新型光学纤维即红外光学纤维、聚合物光学纤维、液芯光学纤维、激光光学纤维及传感光学纤维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张焱  陆春华  许仲梓 《材料导报》2005,19(11):31-34
随着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纤维功能化的发展成为现代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了功能纤维的特殊功能及其分类,着重介绍了光吸收型、光屏蔽型、光致变色型、光传输型等几种典型的光学功能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光学功能纤维材料复合化、功能复合化及功能与性能统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天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部分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在光纤传感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主要为:基于白光干涉实现了非本征光纤法珀和FBG并行解调,法珀腔长测量误差0.81 μm,FBG波长测量误差14 pm;基于光纤有源内腔结构夹现了乙炔气体传感,灵敏度优于100ppm;基于保偏光纤实现了分布式传感,灵敏度可达6 cm;基于边缘滤波器开发了光纤光栅解调仪,波长分辨力可达1.2pm,扫描速率超过200kHz;采用全光纤OCT技术实现了牙齿模型的二维、三维扫描;实现了光纤陀螺光纤环的温度、振动等动态特性检测.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敏霞  王成国 《材料导报》2007,21(5):111-114
碳纤维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其强度和断裂行为的重要因素.PAN纤维、预氧化纤维的微观形态结构与最终碳纤维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阐述了PAN纤维和预氧化纤维的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结构模型,以期为制备高性能碳纤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粘胶基碳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丙烯腈(PAN)纤维、沥青纤维和粘胶纤维(RF)是目前生产碳纤维(CF)的三大原料体系。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粘胶基碳纤维(R·CF)由五、六十年代鼎盛期转向目前的萎缩期。但是,由于R·CF具有固有的结构特征和独特的性能,至今仍在碳纤维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会被完全淘汰出局。本文主要论述由粘胶纤维转化为碳纤维的机理,并介绍了粘胶基碳纤维的生产工艺,及其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抗疲劳、耐腐蚀和可设计性等优点,已成为航空应用的理想材料。综述了日本东丽公司和美国赫氏公司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路线,介绍了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研发进展,并对其发展路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国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现状,给出了国产碳纤维发展建议,以期为国产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外空芯传能光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外空芯光纤的分类、材料与结构、传输原理和应用,并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imple and novel method to maximize on-axis coupling efficiency to radially symmetric fibers without the need for extra free space optical element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inserting a segment of step-index multimode fiber (MMF), cleaved to a particular length, between the input fiber and the output fiber (OF). The MMF segment modifies the input field to match the guided modes in the OF. Using this technique we show that, by inserting an appropriate length MMF segment,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obtain a coupling coefficient as high as ?0.8 dB between a single mode fiber and a graded index ring-shaped fiber and ?0.32 dB for a multi-shell fiber. Our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for the ring fiber.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展望我国的碳纤维工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研制碳纤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 ,并初步建成工业雏型 ,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 ,至今仍处于中试放大阶段。其首要原因是PAN原丝质量没有真正过关 ,工程化开发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甚少。此外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导致与国外先进水平约有 1 5年左右的差距。在世纪之交展望我国的碳纤维工业喜忧参半 ,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几类吸附功能纤维,包括活性碳纤维、离子交换纤维、螯合纤维和氧化还原功能纤维等的研究进展。这类新型的高效吸附分离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或丰富的表面官能团;显示出高的吸附容量、快的吸附或脱附速度和一定的吸附选择性;可制成束、纸、布、毡及无纺布等多种形式;某些吸附功能纤维还具有氧化还原能力。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吸附分离功能纤维的制备、吸附特征研究的进展以及它们在饮用水净化、环境治理、资源回收、化学工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