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基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辛烯长支链的可反应性,采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得到聚丙烯增韧剂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50k Gy时所得IPGC的增韧效果最好,i PP的冲击强度随IPGC含量的增加而提升;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结果表明IPGC中POE与i PP和LLDPE均发生接枝;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IPGC以"海岛"结构,粒径3~5μm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辐照产生接枝物在i PP/IPGC共混体系中起到了界面增容作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分散相IPGC对i PP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i PP的结晶,降低了晶粒平均尺寸,细化了i PP晶粒,从而提升了i PP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悬浮法接枝HEM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法接枝丙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EMA及过氧化苯甲酰(BPO)的浓度对HEMA接枝率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表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γ预辐射熔融接枝极性单体,对改性聚丙烯(PP)进行机械性能和应用性能方面的研究.实验证明,在PP分子接枝极性单体后,可以明显提高PP极性,且可以改善PP复合、印刷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水悬浮体系中,经自由基引发聚丙烯(PP)与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及丙烯酸丁酯(BA)接枝聚合制备接枝产物(PP-g-PMSB),同时体系中产生了非接枝的聚合物(PMSB′)。结果表明,随单体含量增加,接枝率和PMSB′含量升高,且在接枝率高于5.25%时出现微量凝胶。三单体以长支链形式接枝到PP主链上,随接枝率的增加,PP-g-PMSB热稳定性和极性提高,熔体流动速率减小。接枝率5.50%时,PP-g-PMSB水接触角为79.52°;PMSB′含量3.25%时,水接触角降低至69.62°。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接枝聚丙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肖为维  姚家华 《功能材料》1994,25(4):317-321
本文研究了用化学引发剂引发丙烯酸接枝聚丙烯纤维的某些影响因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酸接枝在聚丙烯大分子链的叔碳原子上。X-射线衍射和DSC分析指出,纤维接枝后结晶度有所增加,接枝前纤维存在的β-变体转化成了α-变体,接枝纤维的吸湿性、离子交换容量和染色性随接枝率增加而增大。接枝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王海涛  魏俊富  王翱  陈远  赵禹  杨闯 《功能材料》2013,44(4):573-576,580
为了解决烟用聚丙烯(PP)滤嘴材料对烟气吸附性能差、降焦性能低等问题,采用等离子体辐射引发的方法,在烟用聚丙烯纤维基体上分两步接枝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高吸附滤嘴。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时间、阻聚剂浓度对聚丙烯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基体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MPS单体被成功接枝到PP纤维上。当改性后聚丙烯纤维的接枝率为22.8%时,改性后聚丙烯纤维滤嘴对烟气的过滤效果比改性前明显提高,烟气中的总粒相物比未改性滤嘴降低了30.5%,焦油及烟碱含量分别降低43.2%和31.7%。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丙烯(PP)在超声辐照作用下的挤出加工特性、力学性能及结晶行为的变化,发现适宜的超声辐照作用,可显著降低挤出压力、表观粘度、提高挤出量、并使挤出物出口膨胀降低,表观质量有所改善,而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变,此外,聚丙烯的DSC曲线及X射线衍射(WAXD)谱表面PP结晶结构发生了变化,β晶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预辐照维尼纶纤维接枝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松 《高分子材料》1997,4(1):14-15,23
以帘式电子加速器为辐射源,研究了电子束预辐照维尼纶纤维接枝丙烯酰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测定了接枝维尼纶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接枝聚乙烯与SiO2的复合材料,赋予其新的特殊性能,首先,通过预辐照和悬浮接枝技术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LDPE-g-PS),通过表面接枝制备了PS改性纳米SiO2(PS@nano-SiO2);然后,将LDPE-g-PS与PS@nano-SiO2熔融共混,制备了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最后,利用FTIR、SEM、DSC和电子拉力机等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已经分别接枝到LDPE和纳米SiO2上;在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中,SiO2在LDPE-g-PS内达到纳米级分散,并形成独特的纤维状网络结构;2wt%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LDPE-g-PS提高了99.3%;与LDPE-g-PS相比,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击穿场强比LDPE的高1.4倍。所得结论表明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氮气氛围中,采用低能电子束预辐射接枝法,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上接枝对苯乙烯磺酸钠(SSS),研究了SSS浓度、辐射剂量和接枝时间与接枝率的关系,并得到最佳接枝条件:SSS浓度为0.8mol/L、辐射剂量为60kGy、接枝时间为18h。IR结果表明,LDPE膜表面已接上SSS。拉伸测试及TGA、DSC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LDPE膜,接枝膜可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SEBS增容等规聚丙烯/间规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组成相近而分子量不同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作为增容剂,对等规聚丙烯/间规聚苯乙烯(iPP/sPS)共混物进行增容。研究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对iPP/sP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分子量的SEBS具有较好的增容作用,能有效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而高分子量的SEBS则能显著改善共混物的韧性。用SEM观察了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增容剂的界面活性,而且还与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紫外预辐照聚丙烯膜,再用溶液接枝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聚丙烯腈微孔膜,对聚丙烯微孔膜进行亲水改性。研究了紫外光照射时间、单体、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紫外光照20 min,单体体积分数15%,引发剂用量2×10-3mol/L,反应温度60℃。用红外、扫描电镜对聚丙烯膜接枝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膜的接触角、吸水率和水通量进行测试,发现其亲水性能和水通量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纳米SiO_2粒子选择性分布在聚苯乙烯(PS)基体相时对退火过程中聚苯乙烯/聚丙烯(PS/PP)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粒子分散在共混物的PS基体时,可显著抑制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过程,且抑制效果比纳米SiO_2粒子分布在共混物的分散相中时更强;纳米SiO_2粒子分散在PS基体相中时,不会抑制分散相PP分子链的运动,但分散相PP液滴回缩时需要带动PS基体发生形变,PS基体中的粒子网络会大大增加这一过程的阻力,从而抑制PP液滴的回缩;同时,基体中的纳米SiO_2粒子使PP液滴的合并过程变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5.
熔融接枝制备LLDPE-g-GMA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LLDPE-g-GMA)。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分析确定了接枝反应的发生,并根据Lambert-Beer定律定量了接枝率。研究了接枝反应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单体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加入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分析了接枝反应过程中体系扭矩的变化,进而阐明了接枝反应的机理。对接枝产物包括熔融指数和结晶行为等性能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固定LLDPE/GMA/DCP=100/8/1时,可以制备较高接枝率且综合性能优异的LLDPE-g-GMA。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位反应复合的方法研究制备了长支化聚丙烯(LCBPP)/木粉(WF)复合材料。FT-IR结果表明,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被接枝到了PP骨架上。多种流变实验测试结果(黏度曲线,储能模量)证实了长支化聚丙烯的存在。复合材料性能测试表明,长支化反应提高了木塑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最大幅度分别达到29.44%和27.75%。其原因在于LCBPP与木粉颗粒的相容性较好,这由SEM照片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聚丙烯塑料板.方法 以乙酸铜(Cu(CH3COO)2·H2O)和乙酸锌(Zn(CH3COO)2·2H2O)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生成铜(Cu)接枝在纳米氧化锌(ZnO)上制成Cu/ZnO无机抗菌材料.将抗菌材料与聚丙烯粒料共混、造粒和模压成型制得抗菌聚丙烯板.对Cu/ZnO无机抗菌材料和抗菌聚丙烯板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抗菌实验和拉伸、弯曲强度测试,对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晶性、抗菌性、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采用抗菌母粒法制备的抗菌聚丙烯板,将抗菌剂分散均匀,抗菌剂的加入没有改变聚丙烯的化学结构.由于界面作用的存在,聚丙烯结晶温度升高,对熔融温度影响不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抗菌剂的加入使得聚丙烯板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弯曲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抗菌剂质量分数为4%时,抗菌聚丙烯板具有最佳力学强度,且在此浓度下,抗菌聚丙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达到99.99%.金属离子在发挥抗菌作用时,迁移量远远低于欧盟规定允许的最大迁移量.结论 将通过固相反应制备的无机抗菌剂添加至聚丙烯粒料中制成抗菌聚丙烯板,将其进一步加工制成的果蔬周转箱可以有效减少箱体在运输中受到污染,如自身发霉长菌等现象,证明该材料具备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简单溶剂/非溶剂法制备出超疏水性聚丙烯薄膜。该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为160°,滚动角小于4°。pH值为1~14的水溶液在其表面都有很高的接触角。通过对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薄膜具有类鸟巢状多孔微纳米复合微观结构,这种结构可捕获空气,形成水与基底之间的气垫,对表面超疏水性的产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用Cassi...  相似文献   

19.
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R,GPC,SEM,DSC,DMA,拉伸和冲击实验机等对环管法制得的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DMA曲线显示四种样品都存在两个Tg转变峰,表明样品中存在EPR相和非晶PP相;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Izod冲击强度(23℃,-20℃)增加,而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脆化温度和洛氏硬度减小;用SEM观察到四种样品的EPR比较细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范围在0.48μm~0.61μm之间;DSC测得的四种样品的结晶度、ΔHm、ΔHc随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