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高墩大跨T构桥桥墩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高墩大跨T构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空心墩。根据T构桥的结构特点,利用空间块体单元对桥跨和桥墩进行有限元离散,计算了该桥在4种工况下桥墩的强度与变形,给出了桥墩3个典型截面的应力等值线图,计算结果表明:桥梁在外荷载作用下,墩顶位移满足桥梁规范要求;桥梁在正常满荷载作用下,桥墩墩顶内部出现局部拉应力,但小于容许值;温度对墩底的应力产生较大影响,但范围较小,距墩底2  相似文献   

2.
某高墩大跨 T 构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空心墩.根据 T 构桥的结构特点,利用空间块体单元对桥跨和桥墩进行有限元离散,计算了该桥在4 种工况下桥墩的强度与变形,给出了桥墩3 个典型截面的应力等值线图,计算结果表明:桥梁在外荷载作用下,墩顶位移满足桥梁规范要求;桥梁在正常满荷载作用下,桥墩墩顶内部出现局部拉应力,但小于容许值;温度对墩底的应力产生较大影响,但范围较小,距墩底2 m 以上的温度应力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在偏压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对已有的偏压荷载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同等条件下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破坏形态、承载力、挠度变形等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钢管混凝土柱比钢筋混凝土柱更具有延性,钢管混凝土柱轴力比钢筋混凝土柱高约25%,弯矩高约40%;最大荷载时,钢管混凝土柱跨中截面的挠度为钢筋混凝土柱的1.67倍,极限荷载时为2.30倍;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随着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与构件性质无关.长细比对构件破坏性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纤维模型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典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法,即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探讨了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地震作用下高墩连续刚构桥梁结构的破坏规律、最大位移和最大曲率的关系,高阶振型效应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墩身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及位移和曲率沿墩高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榀两跨三层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对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两者的变形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为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桥墩建造效率、降低桥墩局部损伤,将钢管混凝土(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CFST)用于预制桥墩节段,发展基于可恢复功能的自复位预制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在后张预应力预制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缩尺模型的低周往复试验的基础上,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自复位桥墩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利用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和分析水平拟静力往复加载下自复位预制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力学行为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体现自复位节段桥墩的局部损伤和非线性往复滞回力学行为.自复位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力-位移曲线为明显的旗帜形态.墩顶最大偏移率超过5.0%时,桥墩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轴心预应力筋张拉力随水平加载位移基本呈线性增加,加载结束后出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墩底节段局部钢管发生屈服,但上部节段未出现明显局部屈曲现象.  相似文献   

7.
某高墩大跨T构桥 ,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 ,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空心墩 .根据T构桥的结构特点 ,利用空间梁单元进行有限元离散 ,计算了该桥的动特性 ,采用时程分析进行了抗震动力计算得出一些可作为设计依据的有益结论 .  相似文献   

8.
某高墩大跨T构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空心墩.根据T构桥的结构特点,利用空间梁单元进行有限元离散,计算了该桥的动特性,采用时程分析进行了抗震动力计算得出一些可作为设计依据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在对比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组成特点,并通过类比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成熟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偏压计算公式.采用平截面假定,通过静力平衡条件、几何变形条件和物理条件,根据钢管混凝土柱偏压受力特点,从理论上推导了钢管混凝土柱的大、小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算法,对钢管混凝土的理论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墩曲线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由于受自重及预应力扭矩影响,极易产生较大的横向变形,不利于线形控制。通过改变墩身结构型式,对横向变形及竖向变形进行约束。通过建立采用不同斜坡率墩身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墩身斜坡率对横向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出最佳斜坡率为50∶1。分别对采用矩形薄壁墩及最佳斜坡率斜坡式矩形薄壁墩的曲线刚构桥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跨中竖向变形、横向变形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式矩形薄壁墩设计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高墩曲线连续刚构桥跨中的竖向变形及横向变形,对线形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代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桥梁美学以桥梁本体景观为对象,研究如何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同时,表现其结构之美.桥梁景观设计则不仅继承了桥梁美学的内涵,而且延伸至环境设计,并将其与城市景观、大地景观结合思考.  相似文献   

12.
汾江大桥为佛(山)开(平)扩建工程中的一座特大桥,跨越佛山水道,全长2359m。主桥为65m+100m+65m悬浇连续梁。本文采用桥梁博士对该桥进行各个受力阶段计算分析,得知其内力状态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另外,利用ANSYS软件对剪力滞效应与局部应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液桥在自然界和工业中广泛存在,其中液桥力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控制液桥形状的拉普拉斯方程,然后数值求解了不同形状探头周围液桥的形貌,并将得到的数值结果与近似解析解进行了对比。最后计算了具有圆柱形、圆锥形以及球形等不同探头周围液桥的液桥力。这些分析对于微操作、精密测量及生物过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荷树栋大桥是一座主孔60m的钢筋砼箱形拱桥,在建成使用后不久即出现桥面开裂现象.根据该桥建成后的结构特点,建立其受力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其桥面裂缝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5.
转换桥     
本文介绍了“发展高技术,带动广州经济”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在报告中用物元分析理论提出“转换桥思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步形成,钢结构铁路桥梁的疲劳问题日益显著,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典型的上承式钢拱桥——西溪河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主桥结构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其在疲劳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系数。对材料的基本S~N曲线进行合理修正,得到针对桥梁构件的S~N曲线;应用名义应力法,计算桥梁结构中各杆件的疲劳寿命,进而研究大桥的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河大桥的疲劳寿命大于107次,疲劳性能满足实际要求;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腹杆与弦杆的焊接部位,因而施工时应重点保证焊接质量;虽然疲劳破坏为脆性破坏,但拱桁架中部分杆件失效后可进行多次应力重分布,结构仍然有一定的静力及疲劳承载能力,因此结构的整体疲劳破坏具有一定延性。文中提出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适用于桥梁的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7.
“桥头非均匀沉降”和“桥头跳车”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营质量,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路,桥协调施工”能保证桥头的整体工程质量,使得桥头填土和路基的压实度做到完全一致,使整个桥头和路基形成一块完整、连续的半刚性板体,对于防止桥头的非均匀沉降和克服桥头跳车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实际中,通常需要在满足静力需求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塔底和横梁截面的配筋率来满足斜拉桥桥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既定的性能目标,这种做法不仅不够经济,同时也增加了下部桩基础的抗震需求。通过对 H型桥塔斜拉桥桥塔结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探讨了斜拉桥桥塔上横梁位置、塔柱横梁刚度比、上横梁与塔柱的约束条件以及桥塔上横梁进入塑性的程度对斜拉桥桥塔横桥向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拉桥桥塔上横梁位置变化、横梁刚度变化以及考虑上横梁的屈服耗能均能改变桥塔横桥向的地震响应,但结果并不显著,而改变上横梁与塔柱的约束条件能显著降低桥塔的横桥向地震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杨家溪1号特大桥在左右幅桥中间架设一座临时便桥,采用钢结构,便桥按主桥墩位布置为16跨,桥长285m,采用下承式双排单层贝雷桁架结构,上部为贝雷装配式钢桥,下部为桩柱式桥墩,桥台采用重力式.为了满足杨家溪1号特大桥桩基及下部结构施工,在桥墩处采用架设桩基钻机平台及吊机平台联结便桥.便桥设计时对便桥和平台进行布置和受力分析,并根据施工实际对便桥进行了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采用水管冷却方法可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核温度,防止裂缝产生.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刚架桥桥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水管冷却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