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缝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施工缝对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带有施工缝的两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将整浇框架作为对比试件,对框架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以及残余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带有施工缝的框架位移延性系数低于整浇框架约11%,有施工缝框架的相对变形大于整浇框架约4.1%~5.1%;当施工缝不认真处理时,会在框架中形成薄弱跨.施工缝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退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居民住宅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得到重视.通过对灾区房屋安全性评估和震损情况调查发现大量框架结构建筑的倒塌有共同的现象:框架柱柱顶施工缝位置破坏更为突出.实际施工中有很多施工单位不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施工缝处理方法施工,由此对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需要试验研究.本文介绍了9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试验,分析试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到试件的滞回曲线、位移延性系数、粘滞阻尼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轴压比下,应该对框架柱留置的施工缝按规范进行严格处理;在高轴压比下,可以不对施工缝进行严格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带缝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加速度0.2g)为例,利用Open Sees程序对三种不同高宽比RC框架结构分别建立整浇模型和带缝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施工缝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与结构或构件进入非线性的程度有关.小震下,结构处于弹性受力状态,施工缝的影响可忽略;中震和大震下,结构进入非线性,施工缝的影响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使结构的顶点位移增大、层间位移角增大、层间位移角位移分布形式发生改变、关键构件的局部反应加重等.而且,结构进入非线性的程度越深,施工缝的影响作用越明显.有必要从抗震设计角度考虑施工缝的影响.基于现有的两阶段设计方法,从概念设计和计算分析两方面提出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的抗震性能,对10根留有施工缝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柱中混凝土在梁中的延伸长度等对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构件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延性性能、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构件均为梁端受弯破坏;柱中混凝土在梁中的延伸长度对滞回曲线的形态、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节点的延性性能影响比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并考虑到实际施工因素,取用1.5h为柱中高强混凝土延伸到梁中的最佳延伸长度.  相似文献   

5.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结构方案与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空间分析有限元程序SATWE、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ETDA、弹朔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EPDA、静力弹朔性分析程序EPSA对不同结构方案的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相邻层侧移刚度比、楼层反应力、楼层剪力、层位移、层间位移角等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改善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传统框架和楼板局部设缝框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框架柱端钢筋受拉应力高于梁端相应值,塑性铰主要分布在框架柱端,呈柱铰屈服机制;而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梁端钢筋受拉应力高于柱端相应值,塑性铰主要分布在框架梁端,呈梁铰屈服机制;因此,楼板局部设缝框架能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从而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单跨两层1/3比例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两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和四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抗震性能和破坏形态,研究了钢板剪力墙边界约束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两侧开半椭圆形洞口的钢板剪力墙形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两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四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及两侧开洞薄钢板剪力墙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比较了薄钢板剪力墙拉力场对框架柱的附加弯矩,明确了洞口尺寸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两边连接及四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与四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相比,钢板剪力墙两侧开半椭圆形洞口可显著降低对框架柱的附加弯矩,其抗震性能明显优于两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提出了合理的洞口尺寸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型工业厂房中因功能需要某些交叉支撑框架无楼板结构单元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以某电力厂房纵向某3层框架局部为研究单元,设计制作两榀结构试件,其中一榀为设置普通工字型截面钢支撑的试件(F-RB),另一榀为设置防屈曲支撑的试件(F-BRB).分别对其进行静力反复加载抗震试验,对比分析两榀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水平荷载-框架层间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效刚度、等效黏滞阻尼比等,研究2种支撑的变形和破坏特点.研究表明,在较大层间位移角及横梁变形失效情况下,F-BRB的抗震明显优于F-RB结构且耗能稳定.无楼板横梁对于发挥结构抗震和消能减震性能不利,建议在横梁设计时要考虑到支撑失效后仍具备传递水平荷载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外包钢套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汶川地震中大批框架节点受损破坏,亟需找一种方法对这些节点进行加固修复.为此,设计制作了4个3维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外包钢套法加固震损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流程为先对框架节点进行预震损,然后进行裂缝修补和外包钢套法加固,最后进行低周反复破坏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框架节点由"弱柱强梁"转变为"强柱弱梁"的破坏形式.由对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等参数的分析可知:外包钢套法可以显著提高节点刚度,延性等抗震性能.通过外包钢套加固,预震损节点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恢复并超过了节点预震损前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冷弯薄壁C型钢框架进行试验研究,共设计3榀框架,梁柱皆采用C型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截面形式为双肢C型钢背靠背,双肢C型钢由节点板和高强螺栓连接而成.试验主要研究螺栓间距和轴压比两因素对整体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框架在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与应变分布情况,对框架的破坏机理、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延性以及耗能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各参数变化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式均为平面内失稳,两侧梁端及柱脚腹板位置出现局部失稳.螺栓间距对承载力退化影响较大,而轴压比是影响刚度退化的主要因素,框架的延性系数、耗能性能高于一般混凝土结构和其他轻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