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增加大豆玉米作物产量,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贵州省铜仁市在当地大规模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本文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精细播种、科学除草、病虫防治、注意灾害、作物收获等方面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推广要点进行了具体介绍,并以铜仁市为例提出了建立健全种植推广体系、加强基层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推广资金投入力度、出台推广优惠政策、加快农机器具配套生产及建立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区等推广措施,以期为该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2.
播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把握不好种植密度,玉米产量就会大打折扣。玉米种植密度受到地理条件、天文气候、土壤肥力、玉米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确定合适的玉米种植密度,是当下农业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具体说明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长、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玉米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品质带来的实际影响,其次从科学调整玉米种植密度、提供良好的水肥支持条件、高效率利用施肥技术、关注玉米种植形式的整合、融合先进的玉米种植模式、控制病虫害与黄苗的出现几个方面,深入阐述并探讨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思考,以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备耕阶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一次得到了众多种粮大户的关注和讨论。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两者种植面积如同跷跷板一般此消彼长。但是耕地资源始终有限,同一块地怎么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项技术不仅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而这也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中力推的最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备耕阶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一次得到了众多种粮大户的关注和讨论。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两者种植面积如同跷跷板一般此消彼长。但是耕地资源始终有限,同一块地怎么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项技术不仅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而这也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中力推的最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7.
甘蔗糖业在广西的工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玉米也是广西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甘蔗地间种玉米可以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在人多地少的广西尤为重要。为解决玉米与甘蔗争地的矛盾,找出一种甘蔗间种玉米的最佳模式供生产上应用,进行了玉米12000、15000、18000、21000、24000株/hm2等5种不同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单穴单株比种单穴双株的产量高。玉米密度越大,甘蔗产量越低,以21000株/hm2的密度总体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的25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不同年份、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了大豆产量性状的QTL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2种处理组合下检测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等5个产量性状相关QTL共43个,分布于A2、F、I等14个连锁群,其中qNP-15—1等3个QTL在4种环境中均检测到,qNP-19—1等5个QTL在3种环境中均检测到,qNP-1—1等10个QTL在2种环境中均检测到,为较稳定的QTL。每荚粒数QTL qNSP-19—1和qNSP-19—2在多种环境中均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60%,为稳定主效QTL;百粒重QTL qSW-19—1在4种环境中均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20%,为稳定主效QTL。这些稳定的主效QTL可应用于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发布《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在稳定净作大豆面积前提下,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在玉米主产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完成10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现大豆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6月15日(A1,适期播种)、6月25日(A2,适当晚播)、7月5日(A3,晚播)3个播期和8.25万株·hm^-2(B1)、11.25万株·hm^-2(B2)、14.25万株·hm^-2(B3)、17.25万株·hm^-2(B4)4个密度对大豆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2较适期播种A1处理,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茎粗和株高均降低,但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花后作物生长率、荚果分配比率以及单株粒数均增加;在三种播期下,适度密植B3使大豆花后群体干物质重、作物生长率及荚果分配比率增加,在适当晚播A2的条件下表现更明显.在适当密植B3条件下,大豆适当晚播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A2B3比A1B3平均提高了6.8%.  相似文献   

11.
基于美国农户的播种意向,平均弃种率及美国农业郝(USDA)预估的单产,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46亿蒲式耳。美国农户今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将为1936年以来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不断完善甘蔗单芽种植技术,加快推进甘蔗良种产业化进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桂糖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单芽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农艺性状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3处理(5芽/m)种植密度表现最佳,其出苗率、分蘖率和有效茎数与其他处理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未达到显著性影响;甘蔗抗倒能力强弱表现为T4>T3>T2>T5>T1>T6;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蔗品质无明显变化规律,但产量和产糖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T3处理(5芽/m)可获得最佳产量(83.85 t/hm2)和产糖量(13.44 t/hm2)。综合分析得出:桂糖49号甘蔗单芽适宜种植密度为5~6芽/m。该结果可为甘蔗单芽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产量大豆辽豆1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盛荚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始粒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辽豆14号在始粒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出现“午休”现象,而且整个鼓粒期保持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成熟时收获指数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强是超高产品种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裂一裂区设计,研究了半干旱地区3个大豆品种、3种种植密度、8种叶面调控方法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极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密度和化学调控技术的互作对大豆产量也产生了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促进型调节剂与营养型叶面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叶面调控效果在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存在差异,叶面调控技术对垦农4号或非正常密度(低密度及高密度)下大豆产量的调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竹  杨文钰 《中国油料》2014,(2):206-212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玉米株型与种植幅宽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被荫蔽的程度有所减缓,碳氮代谢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茎叶中的碳氮含量和关健酶在各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R4期后叶片中的淀粉迅速降解为糖运至籽粒,而氮的下降速率缓慢。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得出,R2是大豆经历光照转换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大豆后期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6期大豆表现出来的碳、氮代谢水平,又能一定程度反映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对玉米、大豆两季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得出,利于大豆生长,且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相似文献   

16.
一、大豆玉米比价均衡的经济基础 大豆玉米比价是对大豆、玉米种植收益相对强弱的一种简单度量.从种植收益的角度来看,大豆玉米比价存在-个均衡点(均衡比价).如果大豆玉米比价在均衡点附近,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收益大致相当.如果市场上大豆玉米比价高于均衡比价,则种植大豆的收益明显高于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一家农业分析咨询机构表示,根据对美国农作物价格的分析,今年美国农户可能将玉米播种面积提高3.7%,达到9149.2万英亩,高于上年的8819.2万英亩。  相似文献   

18.
以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制备大豆玉米复合肽。首先考察豆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复配蛋白的水解度和肽转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设计对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豆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为2∶1时,液态发酵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84 r/min、发酵时间为51 h、接种量为4%。在此条件下发酵的蛋白水解度为25.73%±1.78%、肽转化率为33.23%±1.06%,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该研究结果为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扩大,给国外大豆进口带来了机遇,却并没有使国产大豆受益,全国大豆市场整体低迷。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就黑龙江省而言,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6011.7万亩、5322万亩、5080万亩、3996万亩、3645万亩、3105万亩,六年间,仅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累计下降了近3000万亩,几乎减少一半,而且下降速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以豫单132、京科968等13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设置56 250 株/hm2、67 500 株/hm2、77 250 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56 250~77 250 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递减趋势,淀粉含量呈递增趋势,即淀粉/蛋白质比率增加。玉米籽粒大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小型淀粉粒却显著降低。增加种植密度后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等黏度参数均呈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籽粒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与小、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与中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淀粉黏度参数和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