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持续建设,入住人群不断增长,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愈发明确,部分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开展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为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提供优化对策势在必行。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外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模型,并通过指标初选和优化,以及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重要度问卷调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及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2.
蓝枫 《城乡建设》2012,(3):19-23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比较完善的功能,相对合理的结构,比较适宜的造价,相对优美的环境……这些都依赖于科学的设计。本期会客厅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业发展处处长刘美霞、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周燕珉、豪尔斯地产董事长李小宁共同探讨,以期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3.
万景社区是厦门第一个保障性住房社区,通过对其的调研,分析其特有的居住方式----同质聚居,从社会学方面分析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规划方面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作为国家惠民利民的一项安居工程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尽管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诸多人力物力以满足这类消费人群的需求,这一领域仍然出现了一些不满意的声音。因此,特从保障性住房居民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解析结构模型的方法建立保障性住房满意度影响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并在青岛市保障性住房满意度的实例调查中加以应用,验证分析了影响保障性住房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产业发展问题,更牵扯到政局的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住房改革以来,市场供应完成了从单位福利分房到市场化的转变,而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利润,结果造成了住房供应结构的失调和市场调控的失效,造成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关注民生问题是政府必须做的,所以中央、建设部提出要稳定物价、稳定房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了解改建型租赁住房的基本居住现状,本文以北京市由非居住存量建筑改建而成的租赁住房为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选择5个公寓的350名住户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总结了住户的居住满意度。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改建型租赁住房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房间功能布局、房间的开间和进深、交通便捷度等,本研究为盘活非居住存量建筑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研究,为以后更多的非居住存量建筑改建为租赁住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陈珊  刘军  张玲 《住区》2022,(3):57-68
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应仅从数量上满足居民需求,更要注重居住环境品质。为解决大量中低收入住房问题,2010年以来深圳加大了保障性住房供应。短时间内快速大规模建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需要实时评估,并对建设方式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本研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现状,选取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环境满意度调研指标;以深圳为例,选择10个典型公共租赁住房住区获取满意度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状况,并进行满意度-关注度分析,进而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连宏 《建设监理》2021,(6):20-21,25
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环节众多、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全面阐述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管理的目标、基本原则、组织体系以及各阶段工作任务,详细分析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管理所涵盖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关工作程序,以期为从事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的各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某保障性住房为例,对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结合模块、领域、共生的规划设计理念,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进行了目标定位,并阐述了结构、景观、交通设计策略,以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居住密度指标是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环节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规划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内外案例调研为切入点,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自身特点,对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合理的居住密度指标进行针对性地调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于上海地区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居住密度指标,提出改善居住密度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对未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和政府关注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涵盖了土地、建设、法规政策、市场、金融财政、社会保障及城市规划等诸多专业.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目标,提升与控制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品质是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文章以居住环境品质提升为出发点,构建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评估体系,通过对上海市2010-2012年第二批选址大型居住社区市属保障性住房小区实地调研评估,着眼于规划、建筑专业的品质提升,提出设计策略,完善设计把控节点,为后续建设项目提供有效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棚户区改造住房居住满意度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重要评价指标。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杭州市已入住棚户区改造小区的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研,并运用分维度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对居住服务、居住环境和棚户区改造过程公平性、合理性方面的改善需求较大。此外,Ologit回归结果表明,影响现棚户区住户居住满意度的显著因素有通风采光、住房私密性、物业服务态度、物业收费合理性、治安情况、医疗配套、补偿政策落实程度和棚户区改造进度。文章提出政府应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小区的配套建设,提升物业服务和居住环境质量,以及重视改造过程的信息公开、结果公平公正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居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首先,界定政府建房的目标群体,明确受惠对象.我认为主要应界定于在北京落户、无房(申请时无房改房、商品房)或人均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之下的家庭作为目标群体.这些群体是城市土地的所有者,他们有权区别于外国人、外来人口,以政府成本价或者无偿得到应该属于自己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住房在建成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人数会发生变化,对保障性住房套内空间配置就会有新的要求。文章主要对提高住房套内空间布局灵活性、适应性等进行研究,分析了住宅的套内空间配置设计,总结出保障性住房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技术实现措施,促进保障房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的一般性问题,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探讨物质空间环境对社会行为和生活的影响,认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要实现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到提供便利生活空间的转变。以两个南宁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介绍在区位选址、生活配套、住房结构、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思路,探讨提升保障性住房居住与生活空间质量的具体手段,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从居住空间到生活空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保障性住房目标人群的居住需求分析归纳出:居住需求可根据时间分为“永久性”与“非永久性”;居住空间可根据功能分考“核心”与非核心”功能空间:基于预期需求的住宅产品价值消费具有被动性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约束性条件,提出若干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设信息》2010,(15):28-28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近日公布施行。这部旨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的条例,首次将保障性住房覆盖到非户籍人口,并在保障房规划、建设,准人、受理等各环节都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9.
邓靖  罗继润 《住宅科技》2009,29(9):25-29
保障性住房面积及设施配置应满足家庭居住活动的基本功能,不能照搬商品房小康标准。同时应体现社会先进性和公正性,充分考虑安全、卫生、生理、学习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我国国情来看,应持有的对住房的理情消昆曲观念有哪些? 任志强:理性消费要和市场供应结构相结合.虽然中央提出了一个理性消费的概念,但实际上中国市场不具备理性消费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