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检查、评定火灾后的建筑结构损伤情况,并采取最安全最经济的修复加固方案是处理建筑结构火灾事故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一、检查建筑结构建筑物发生火灾后,除应立即调查火灾发生原因外,还应及时地对建筑结构进行详细检查。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地将火灾后危险建筑结构拆除或临时加固处理,避免发生倒塌、造成人身伤亡、设备仪表或相连建筑损环的严重事故;另方面是为了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地提出结构损伤程度的评定和修复加固方案,以便尽快地恢复生产和使用,减轻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国内外风险接受准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健康卫生、安全事故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风险比较法和主观意愿法,提出了我国建筑结构安全风险接受准则的建议。房屋建筑应为生产生活提供一个最为安全稳定的环境,统计分析也表明结构倒塌失效是各类安全事故中风险最低的一类。我国当前个人基础风险可取1×10~(–4)/a。分析国内外不同行业的风险接受准则,可容忍风险水平一般比可接受风险水平高2个数量级,既有设施的可容忍风险水平一般比新建设施高1个数量级。建议我国建筑结构安全的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为1×10~(–8)/a;个人风险可容忍标准,对新建建筑为1×10~(–7)/a,对既有建筑为5×10~(–7)/a;既有建筑危险性评定中非危险构件的允许失效概率可取新建结构构件允许失效概率的50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不断增多,对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止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的发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将模板工程列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  相似文献   

4.
王枫 《上海建设科技》2021,(2):11-14,23
近年来,城镇建筑安全事故不断出现,导致城镇建筑安全事故概率增大.对国内1940年~2020年既有城镇建筑倒塌事故案例发生的原因及倒塌前征兆进行了统计分析.据倒塌事故的案例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建筑倒塌风险因素为:设计、施工原因导致的结构抗力不足、改扩建、屋面蓄水等原因导致的结构效应增大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结...  相似文献   

5.
建筑结构连续倒塌,是一类由偶然作用引起,可能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结构安全事故。针对建筑结构连续倒塌的数值模拟问题,本文分析了结构倒塌过程中面临的力学计算难点,对比研究了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并介绍了作者提出的质点元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前既有建筑鉴定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风险较大的现状,从建设法律规定、强制性标准、加固改造施工等各个环节分析了出现风险的因为.提出应加强对不可抵御灾害、结构抵抗偶然作用和结构承载力评定等加固改造前鉴定项目,并给出规避建筑倒塌超载破坏的技术措施和加固改造工程施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某超高层巨型框筒+核心筒结构为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剪力墙内支撑布置方案,通过基本动力特性分析、大震弹塑性分析和抗倒塌能力分析,比较了剪力墙内支撑布置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剪力墙内支撑对结构大震下的位移响应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抗倒塌安全储备。建议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进行抗倒塌分析,对易倒塌层墙体进行内支撑加强,以提高抗倒塌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8.
卢伟 《建材与装饰》2010,(8):213-214
地基施工的质量对整个工程技术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地基的病害。可能使上部建筑发生裂缝、倾斜.削弱和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及耐久性;当病害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建筑物的倾覆及倒塌。本文主要对建筑地基工程施工中要注意的事项、病害特征及土性质、地基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1前言本文主要目的是对圣水大桥倒塌事故的调查结果做出评述,同时讨论最近发生在Sampoomg百货商店建筑物倒塌的灾难和Daegu地铁车站爆炸事故对建筑工业和与社会经济相关的其它领域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这些事件本身使普通公众开始注意到公共设施的维护、维修和结构安全的重要性,导致政府对控制结构施工、安全性验收和设备维修制定专门立法方面发生转变。建筑工业也开始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准确及宣传产生更大的关注。圣水大桥事件恰恰发生在使用15年之后,这将引导我们回顾整个建筑体系包括设计、结构施工、检测监督、验收和维修保养等各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统计研究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发生倒塌形成瓦砾堆积的分布情况及倒塌影响距离,基于显式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以3层砌体结构为例,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通过施加5种地震工况进行计算分析,模拟了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连续性倒塌破坏模式。根据倒塌过程中出现的"飞石"现象,将建筑结构地震倒塌的影响距离分为震时的安全距离以及震后瓦砾堆积分布的主要影响距离,并且分别对其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准确地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连续性倒塌破坏模式,并且能够为研究建筑结构地震倒塌的影响距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狄龙  邸小坛 《建筑科学》2011,27(Z1):157-159
通过对既有建筑倒塌问题的分析,总结了既有建筑抗偶然作用能力评定的特点和原则,并提出了要根据既有建筑结构的情况和偶然作用的情况分别采取避让的措施、释放的措施、预防的措施、抗御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建筑结构运维安全管理能力,减少运维安全事故发生,在分析我国建筑结构运维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BIM技术与网格化管理理论,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运维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建筑结构BIM模型、建筑结构风险感知点和运维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3部分,其中建筑结构风险感知点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并通过管理平台与BIM模型相关联,从而实现模型与实体一体化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超高层建筑对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合理的抗侧力体系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材料使用效率等影响重大。以北京在建的某超高层建筑设计初期所采用的半高和全高支撑两个方案为研究对象,利用MSC.Marc建立了两个方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工程量、弹塑性时程和倒塌分析。通过工程量统计,对比分析两个方案主体结构材料总用量以及各类构件材料用量差异;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倒塌分析,研究两个方案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结构响应和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该工程的两个结构方案都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抗震性能需求,全高支撑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比半高支撑方案节省总材料用量约11%,且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提高了约14.8%。  相似文献   

14.
超高层建筑对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合理的抗侧力体系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材料使用效率等影响重大。以北京在建的某超高层建筑设计初期所采用的半高和全高支撑两个方案为研究对象,利用MSC.Marc建立了两个方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工程量、弹塑性时程和倒塌分析。通过工程量统计,对比分析两个方案主体结构材料总用量以及各类构件材料用量差异;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倒塌分析,研究两个方案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结构响应和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该工程的两个结构方案都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抗震性能需求,全高支撑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比半高支撑方案节省总材料用量约11%,且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提高了约14.8%。  相似文献   

15.
伴随低碳理念,我国建筑业发展正在步人低投入低消耗的现代化改造、维修与加固时期.托梁拔柱作为一种扩大柱间距较好的技改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改造过程的结构时变特性以及现场作业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高风险性.为此,结合既有建筑托梁拔柱改造实践,在系统探讨托梁拔柱改造施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工程安全理论,分析了既有结构承载能力降低风险、设计完整结构在施工过程呈现的阶段非完整性失效风险、托梁拔柱施工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人身伤害风险以及托梁拔柱工程使用安全风险.综合应用建筑防倒塌设计方法和建筑加固技术,提出了既有建筑托梁拔柱改造的构造设计、极限状态设计、变形与刚度控制和结构布置防倒塌设计原则,并建议了结构加固、托梁原位制作以及截柱卸载施工技术要点,最后介绍了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框架办公建筑托梁拔柱改造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结构检测与识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长期以来,由于建筑物使用寿命长而引发的事故越来越频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效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与鉴定,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对既有建筑结构的损伤部位进行检测和识别,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加固,以提高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与识别的研究过程中,要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加强分析数据的调整,持续改进加固方案的设计,并在检测和识别中分配适当的加固原则。本文对建筑结构检测、识别和加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多种加固方案,具有较强的加固安全性,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范红伟  毛龙泉  陈亮  黄有亮 《建筑》2010,(19):24-26
既有建筑物常态化评估可以为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鉴定提供决策支持,有效减少建筑物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在大规模新建的各类建筑,今后的质量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东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从系统学的角度构建了既有建筑物常态化风险评估体系,并从技术维、实体维、制度维分析了常态化风险评估体系的构成和常态化风险评估中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程结构加固补强专业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安全生产特点,分析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对现行的安全生产标准进行了探讨,对常见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汶川县威州镇一幢既有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定的设防烈度及地震水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建立继续使用、严重破坏和倒塌3种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以此研究汶川县此类结构设计的抗震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不同抗震设防等级关于房屋破坏和倒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地震现象在我国部分省份频繁发生,而地震中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不足。在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其抗地震倒塌能力事关居民人身安全,自然应该放在首位考虑。随着地震灾害发生频次的升高,建筑结构应具备更高水准的抗地震抗倒塌能力,才能有效保证建筑的稳固性,确保居民的安全,减少损失。本文就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展开分析,探讨建筑结构在该方面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