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某实际工程,研究了塔体结构与水体的流固耦合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水塔结构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水塔自振频率特性和地震时程反应下的位移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体的晃动会影响结构的自振频率;水塔自身刚度愈大,动水压力对频率影响愈小;水塔储水深度增大,自振频率下降较快。水体的晃动可以减小地震影响下的塔体的位移反应。  相似文献   

2.
对两种常用的点式玻璃建筑柔性支承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影响这两种系统自振频率和振型的主要因素。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对系统风振响应进行谱分析,对影响风振响应的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类似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南平市某大厦为例,通过采用环境振动法对建筑进行结构动力测试,从中提取结构的模态参数,为建筑的健康诊断提供依据,并将测试结果与经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存在偏差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今后类似检测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关键是进行动力计算,其内容为确定自振频率(固有频率)和振动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等),并控制这些振动量不超过一定的允许范围,对大多数动力机器基础而言,主要是控制振幅值和速度值,而对振动能量较大的锻锤基础,则还须控制加速度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胶带机栈桥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在多点激励下的动力响应,为胶带机栈桥钢结构设计的动力荷载取值提供依据,为工程的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玻璃自重对点式玻璃建筑柔性支承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清华大学游泳馆点式玻璃建筑设计为背景,对点式玻璃建筑中玻璃自重对两种常用的柔性支承系统的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考虑玻璃自重与不考虑玻璃自重在矢跨比和拉索预应力变化时柔性支承体系动力特性的差异。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情况下两种常用柔性支承的风振响应的谱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饱和土层的精确动力刚度矩阵求解了动力Green函数,将基础和场地交界面离散,根据交界面上的位移边界条件得到层状饱和场地上刚性条形基础的动力刚度。对工程中常用的四种场地(饱和均匀半空间、基岩上单一饱和土层、饱和半空间上单一饱和土层、层状饱和场地)上刚性条形基础的动力刚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层状场地结果与其他场地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当上覆土层较厚时,其他三种模型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到层状饱和场地中任意埋置基础动力刚度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求解了层状横观各向同性(TI)地基中埋置刚性基础的平面外动力刚度系数。首先将层状TI地基与埋置刚性基础的交界面采用线边界单元离散,然后求解层状TI半空间中斜线均布荷载动力格林影响函数,最后由刚性基础与层状TI地基确立的混合边界条件求得动力刚度系数。通过与各向同性地基中基础动力刚度系数的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进而以均质TI地基、单一TI土层地基和多TI土层地基中埋置刚性基础模型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讨论了土体的TI性质对动力刚度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层状TI地基与均质TI地基中埋置基础的动力刚度系数有着本质的差异;单一TI土层地基中基础动力刚度系数的峰值频率由TI土层的竖向剪切模量决定,而峰值则由水平剪切模量决定;多TI土层地基中基础的动力刚度系数与其等效单一TI土层地基中基础的动力刚度系数亦有着显著的差异,且这种差异又与土层的排列次序有关。  相似文献   

9.
索拉穹顶是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比较了索拉穹顶和普通穹顶的自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型且较详细地讨论了这种新型结构的动力特性。然后,计算了各种参数(长跨比、矢跨比、索截面、索初始预应力、钢杆件截面)对索拉穹顶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索拉穹顶的动力特性优于普通穹顶;索拉穹顶的自振频率随矢跨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钢杆件截面、索截面的增大而增大;索的初始预应力对索拉穹顶的动力特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10层配筋砌体结构模型进行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动力响应结果分析,得到NS方向随台面输入幅值的加大,顶层加速度反应的卓越频率并不直线下降,不同地震波输入对卓越频率的影响不大。当台面输入超过0.17g时,结构纵、横墙出现较多裂缝,非线性特性显著增加,卓越频率下降显著。随着台面输入的增加,放大系数并不显著下降,这显示出模型结构在中强地震作用下抗疲劳破坏能力较强。但放大系数对不同的地震波却较敏感,这反映了当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与结构自身卓越频率接近时会有共振效应,模型变形模式以弯曲为主。从归一化频率与归一化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关系可以看出,从无输入到小震0.08g输入,频率下降较快,说明即使在弹性阶段,结构的固有频率也与受到激励的强度有很大关系,这使基于频率的结构完好状态判断带来很大困难。在中等破坏之前,频率缓慢下降,从中等破坏到严重破坏,频率又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地基薄层法基本解,得到层状地基中的土-土相互影响因子,结合能够充分考虑被动桩与土体的共同作用的群桩动力模型,建立刚性桩筏基础的动力分析方法。通过参数(桩间距s/d和激振频率f)探讨和与刚性高承台群桩的比较,得到匀质半空间和层状地基中常见刚性桩筏基础的阻抗和内力的变化规律:①桩间土体的存在会提高群桩基础阻抗,从而进一步降低群桩基础的动力响应;②荷载在桩土之间的分配关系(桩土分担比)不是常数,随桩间距和激振频率的变化而变化;③刚性筏板的存在并没有显著地改变群桩桩顶荷载分布规律。最后,分析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工程桩筏基础的阻抗函数,并指出其动力响应与一般高承台群桩的差异,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金凤  曹振华 《山西建筑》2010,36(25):112-113
简要介绍了强夯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具体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推导了强夯的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分析了强夯法在具体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指出强夯法处理不良地基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成层地基一维土层地震反应解析解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动力仿真软件计算多种类型轨道单一不平顺、复合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客车的动力响应,着重分析了轨道曲线头尾处直缓点和圆缓点区域的复合不平顺对高速客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轨向和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类型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曲率变化的区域内需要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5.
考虑不平度的桥面铺装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模拟考虑由桥面的不平度引起的行驶车辆的随机动荷载,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铺装层在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并与以往的移动恒载作用下铺装层的动力响应和静力响应的分析结果做出比较。分析表明,针对铺装层而言,相邻的两块横隔板的跨中位置为最不利荷载位置;考虑桥面不平度情况下铺装层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横向拉应力的峰值分别是只考虑冲击系数的移动恒载作用下的1.33倍和1.39倍;讨论了车速的变化对铺装层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横向拉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铺装层的混合料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桥面施工及维护提出了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对一座钢结构人行桥进行的全桥动力测试,并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通过参数分析找到了各参数与结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一关系以及实际动力测试结果,通过对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一系列修正,建立起可用于该结构加固改造前后状态评估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该方法以及参数分析后得到的相关结论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与加固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成层地基一维土层地震反应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 *对于土层地震反应,只有当模型简单时,才可以得到封闭解析解或半解析解。假定地震输入是竖直向上入射的平面剪切波,土层地震反应问题常简化为一维波动问题,对于变参数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可从两个方面求解解析解或半解析解:一是针对单层地基,假定模型参数随深度变化规律已知进行求解[1,2];二是针对成层地基,每层土层取不同模型参数进行求解[3~5]。文献[3~5]采用的是等效线性化解法或传递矩阵解法,属于半解析解。本文针对成层地基,把基岩输入地震化作边界静止不动而在计算域各点上作用着惯性力的问题进行计算,建立了成层地基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定解问题,并给出了成层地基在任意基岩地震输入作用下、时间域内  相似文献   

18.
叶爱军 《山西建筑》2008,34(6):318-319
研究了某铁路连续钢桁梁桥在7级近源地震作用下桥梁跨中节点的动力响应,经有限元模拟计算,验证了该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以保证该连续钢桁架桥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刘发全 《山西建筑》2012,38(25):33-35
分析了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基于动力响应的各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的主要特点、用途和适用范围,探讨了现有结构检测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建筑结构检测前景作出了分析,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0.
孔珍  张晓培  牛建军 《山西建筑》2006,32(18):44-45
对底部剪力墙、振型分解法和时程分解法三种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这三种分析方法在假设条件、计算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