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自动太阳跟踪器软件的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FST型全自动太阳跟踪器软件设计和研究,并对系统原理,软件流程和太阳运行轨迹算法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3.
全自动太阳跟踪器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着重描述了全自动太阳跟踪器的原理、结构、主要功能和应用。全自动太阳跟踪器具有两种可自行切换的跟踪方式:传感器跟踪方式和太阳运行轨迹跟踪方式。这两种方式自行切换,互相配合,实现了高精度的全天候太阳的自动跟踪。全自动太阳跟踪器的研制成功,使在没有改进传感器的情况下,可提高直接辐射、总辐射的测量准确度,解决了直接辐射表信号线绕线的难题,并实现了直接辐射的全自动测量。由于全自动和准确跟踪太阳,可进行日照时数的自动测量,故填补了我国在日照时数自动测量方面的空白。另外,还可进行散射辐射的自动测量和一些其它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如何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成为太阳能利用的焦点之一.介绍了基于二维的太阳跟踪装置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光电跟踪和视日跟踪的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运用双轴运动达到对其高度角和方位角的控制,以实现其二自由度运动.再通过建模达到一个直观的感受,为开发太阳能跟踪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提供一个实验的平台,来验证控制系统的真实可靠性和现实可行性.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单片机的实时控制和五个光敏电阻来决定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当没有光照时,采用视日运动轨迹的方法计算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通过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转动;当有光照时,采用光电控制,根据东西南北四个光敏电阻的信号差值来决定步进电动机的转动,进而实现全方位、高精度的太阳能跟踪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根据太阳光谱在波长750nm处的光能相对比较稳定,能避免杂光干扰这一特点,研制一种太阳跟踪器干涉滤光片.采用红外石英玻璃作为基底,选择Ti2O3和SiO2作为高低折射率材料,利用台伦对称膜系等效层的概念,设计三半波干涉滤光片.通过真空镀膜和离子辅助沉积系统,研制了在波段400nm-720nm、780nm- 1000nm平均透过率低于0.1%,750nm的透过率高于91%,带宽为40nm的太阳跟踪器干涉滤光片.在制备过程中,解决了Ti2O3吸收问题;通过实验,分析了波长漂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6.
智能双模式太阳跟踪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造了可自动切换工作模式的智能太阳跟踪器以提高其在多种气象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运行可靠性.研究了太阳跟踪器的工作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信息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提出的太阳跟踪器具有开环和闭环两种工作模式,由成像单元、转台、步进电机、单片机、上位机等模块构成;其闭环工作模式采用了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开环工作模式则采用了天...  相似文献   

7.
与固定式安装太阳电池板比较,采用太阳能跟踪系统可使其发电量提高25%~40%。本文根据太阳跟踪器俯仰机构几何关系,建立了完整太阳跟踪过程中电动推杆承受载荷最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对俯仰机构的布局参数和机构尺寸进行了优化。算例结果表明,优化的俯仰机构增大了最小传动角,提高了机构的传动性能,降低了电动推杆的载荷,保证了机构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太阳集热器跟踪台的设计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用于太阳集热器测试系统的太阳跟踪台,它采用双轴跟踪方法,由两个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垂直回转转台和水平回转转台,带动集热器转动实现对太阳的全天候实时跟踪。介绍了跟踪控制算法和实现方法,以及跟踪台调整和跟踪精度校正方法。实现了太阳跟踪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太阳跟踪器的具体性能,提高设计效率,采用ADAMS和Simulink软件对太阳跟踪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分析。首先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基于速度闭环的双轴控制系统。然后搭建了机-电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太阳跟踪器双轴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确定了太阳跟踪器的目标输入曲线,完成了联合仿真计算。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对太阳高度角输入曲线具有较好的跟踪能力,开始跟踪1.5s后系统跟踪非常稳定,跟踪误差小于目标幅值0.1%。得到的结果表明:所建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跟踪器的工作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可为实际物理样机的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双轴式太阳跟踪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轴式太阳跟踪装置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特点,设计了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太阳跟踪器,实现对太阳的自动跟踪。控制系统同时采用太阳运动轨迹跟踪方法和传感器跟踪方法来完成1次跟踪,与以往2种模式相切换的控制系统相比,此系统的可靠性更好、跟踪精度更高、制造和运行成本低、性价比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方位跟踪精度,降低太阳方位跟踪装置的制造成本,提出了一种新的太阳跟踪方法及跟踪装置。该方法通过将太阳方位角及高度角的参数进行换算,得到与之对应的两个驱动转角参数,根据这新的参数驱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万向节式的运动以跟踪太阳。新设计的跟踪装置包括太阳方位监测模块、参数计算模块、驱动装置、自方位误差测定模块以及反馈控制模块,能及时采集太阳方位参数进行换算,并且能够根据太阳能电池板方位误差修正实时联动的频率与步幅。新型太阳方位跟踪装置跟踪精度高,跟踪时间间隔小,结构简单且造价低。  相似文献   

12.
阀门泄漏量自动检测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波 《阀门》2006,(5):23-23,27
介绍了阀门泄漏量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跟踪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建华  潘玉良 《机电工程》2010,27(12):63-66
传统的太阳跟踪方式多采用光电跟踪或视日运动轨迹跟踪控制方式,存在着跟踪精度低、有累积误差等缺点。为了改进对太阳的跟踪精度和消除累积误差,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Atmega1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跟踪控制系统,采用光电跟踪和视日运动轨迹跟踪互补的控制方式。在跟踪策略上,晴天采用光电跟踪,阴天采用视日运动轨迹跟踪,实现了全方位、高精度、全天候的实时精准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实现了实时精确的太阳跟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自动装配线上传送装置时间的分配和程序线图的绘制,设计了三气缸驱动的气动系统和传送装置结构。这种传送装置设计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装配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采用双滑键或花键导向器及单滚珠直线导轨导向器的上悬式全自动离心机的卸料刮刀装置运行过程的分析,论述了其存在的问题、所作的改进、应用与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尹显明  杨斌章 《机械》2011,38(4):60-62
分析了在普通车床上执行纵向自动进给操作时,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设计了一种既能消除安全隐患,又能简化繁琐操作的安全装置.在机电式众多方案中,进行了安全性、耐用性及低成本性等方面对比,优化筛选出如下方案:借助一个滚轮式行程开关,利用其动合、动断触头往返通断、断通的特点,控制行程和进行终端限位,最终实现刀架在纵向自动进给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起重钢丝绳绕过1对滑轮组来实现起重机的变幅动作,使吊钩高度能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并利用在变幅过程中吊钩高度与起重机各部件位置的几何关系,对滑轮组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使吊钩在其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水平移动。  相似文献   

18.
朱俊昊  何中杰 《机电工程》2012,29(5):545-548
针对太阳能装置工作日阳光和电池板成角难保持垂直,光伏发电效率低的问题,推出了一种可以保持阳光和电池板垂直以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自动跟踪控制系统,给出了相关控制策略及调节算法。该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依据环境条件自主判断是否满足开机运行要求,如条件满足,则根据当日的日照时间,控制时段,分别由两组步进电机及驱动机构调节太阳能装置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实现全天自动跟踪分时调节控制,使电池板和太阳光保持垂直角度,以获取最好效率。天气条件不满足运行要求时,如下雨或光照度不足,装置会自动停机;若遇刮风且风力可能对太阳能装置造成损害,为避免不必要的外力损坏,装置会自动改变姿态。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安装方便、初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可靠性好;和固定安装的光伏系统相比,其光电转换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基于电磁检测原理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在体表布置多个电磁发射线圈,通过胶囊内密封的接收线圈检测所在点的磁感应强度,利用检测值,根据磁感应强度和该点位置坐标之间的函数模型反向求解出位置信息。设计的悬浮式单维接收线圈,能始终保持接收方向的恒定,不仅大大减少了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维数,也大大降低了求解模型的复杂性,满足了胶囊内严格的空间限制和功耗限制。设计了完整的电磁定位系统,构建了三维实验平台,并开展了38个位置点处的检测,将结果代入定位软件求解后表明,三个坐标方向的定位误差均在4 cm以下,平均定位误差在2 cm以下,小于同类研究的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20.
陈隆海 《衡器》2012,41(5):46-49,55
本文对皮带秤自动校验装置的设备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校验过程、主要功能和特点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